【在野合作史3-2】國親合作「連宋配」始終領先 終敗於兩顆子彈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率先伸出友誼之手、北市長柯文哲點頭之下兩人同台,「藍白合」瞬間傳遍政壇,然兩邊陣營內各有雜音,前景未必看好。台灣當代史上出現過不少在野合作前例,貌合神離、同床異夢而致成少敗多,故事值得細細回味。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
2000年總統大選,原國民黨籍台灣省長宋楚瑜挾超旺人氣,與長庚醫學大學校長張昭雄成立「新台灣人服務團隊」,挑戰國民黨提名的連戰、蕭萬長,為藍營繼新黨出走後的二次分裂。民進黨推出甫自北市長敗選的陳水扁搭配呂秀蓮參選,不料選前「興票案」讓宋栽跟頭,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陳呂當選總統。
選後宋楚瑜成立親民黨,吸收不少來自國民黨與新黨的要角,2001年的立委選舉拿下46席,一舉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撼動政壇。而國民黨首次丟掉政權讓民進黨執政,內部檢討聲浪一天大過一天,「歷史罪人」罵聲不斷,「國親合作」、「連宋合作」呼聲漸成主流,「泛藍」一詞開始在政壇流行。
宋參選、首次政黨輪替 04年連宋合作
連宋二人最終力釋前嫌組成國親聯盟,但雙方組織文化有明顯落差,兩陣營時有不合,但都在以大局為重的前提下暫時壓了下來。連宋以擅長的組織戰出發,以兩岸、經濟政策為主軸,力抗陳水扁操縱政治話題如「公投綁大選」催票、「2006年制憲」穩定基本盤等。
儘管國親合作看似貌合神離,但2003年3月連宋合之後,開始聲勢大漲,民調一度領先達20個百分點,一路起起伏伏,但始終保持領先。不過擔任副手的宋楚瑜強勢而能言善道,對照連戰的保守寡言,讓國民黨方面不斷要求宋要「少講一點」,嫌隙未曾停止。

關鍵狀況發生在投票前一天的3月19日下午,陳水扁呂秀蓮在台南市站在吉普車上遊街造勢,卻在眾目睽睽下雙雙「中彈」送醫,扁呂二人神隱至深夜,連宋二人親赴官邸探望也遭回絕,詭異的氛圍加上週邊不斷散發的耳語,果然反應在隔天選票的「板塊挪移」,陳呂以千分之2.3、不到3萬票勝出而連任。
319槍擊案扁連任、連宋抗爭 馬英九反對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連戰在選後的晚會上一聲怒吼,啟動選舉無效、當選無效的官司,一面追查槍擊案內幕,一面展開龐大漫長的驗票工作。選後信任基礎更形薄弱,國親雙方在耗時費力的驗票程序上再度撕裂互信,雙方工作人員口角頻生,擴大裂痕。
另方面連宋也展開街頭抗爭活動,雖有執政黨阻撓,但真正的破壞卻發生在國親內部。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以維護市民安全為由,表態不支持連宋帶領群眾抗爭到深夜。由於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也曾發生過類似扯黨內後腿的狀況,馬英九此舉讓藍營內部加深猜疑。

2005年2月春節剛過,時任國民黨副主席馬英九宣布參選黨主席,連戰4月26日前往中國大陸「畢業旅行」,見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為期8日的「和平之旅」讓連戰成為55年來首位重返中國大陸的國民黨主席,也是國共領導人1945年後的首次會晤。同年8月,連戰交棒馬英九,領了「榮譽主席」名銜回家養老。
國親聯盟曇花一現 宋再選總統顯矛盾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
2000年總統大選,原國民黨籍台灣省長宋楚瑜挾超旺人氣,與長庚醫學大學校長張昭雄成立「新台灣人服務團隊」,挑戰國民黨提名的連戰、蕭萬長,為藍營繼新黨出走後的二次分裂。民進黨推出甫自北市長敗選的陳水扁搭配呂秀蓮參選,不料選前「興票案」讓宋栽跟頭,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陳呂當選總統。
選後宋楚瑜成立親民黨,吸收不少來自國民黨與新黨的要角,2001年的立委選舉拿下46席,一舉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撼動政壇。而國民黨首次丟掉政權讓民進黨執政,內部檢討聲浪一天大過一天,「歷史罪人」罵聲不斷,「國親合作」、「連宋合作」呼聲漸成主流,「泛藍」一詞開始在政壇流行。
宋參選、首次政黨輪替 04年連宋合作
連宋二人最終力釋前嫌組成國親聯盟,但雙方組織文化有明顯落差,兩陣營時有不合,但都在以大局為重的前提下暫時壓了下來。連宋以擅長的組織戰出發,以兩岸、經濟政策為主軸,力抗陳水扁操縱政治話題如「公投綁大選」催票、「2006年制憲」穩定基本盤等。
儘管國親合作看似貌合神離,但2003年3月連宋合之後,開始聲勢大漲,民調一度領先達20個百分點,一路起起伏伏,但始終保持領先。不過擔任副手的宋楚瑜強勢而能言善道,對照連戰的保守寡言,讓國民黨方面不斷要求宋要「少講一點」,嫌隙未曾停止。

關鍵狀況發生在投票前一天的3月19日下午,陳水扁呂秀蓮在台南市站在吉普車上遊街造勢,卻在眾目睽睽下雙雙「中彈」送醫,扁呂二人神隱至深夜,連宋二人親赴官邸探望也遭回絕,詭異的氛圍加上週邊不斷散發的耳語,果然反應在隔天選票的「板塊挪移」,陳呂以千分之2.3、不到3萬票勝出而連任。
319槍擊案扁連任、連宋抗爭 馬英九反對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連戰在選後的晚會上一聲怒吼,啟動選舉無效、當選無效的官司,一面追查槍擊案內幕,一面展開龐大漫長的驗票工作。選後信任基礎更形薄弱,國親雙方在耗時費力的驗票程序上再度撕裂互信,雙方工作人員口角頻生,擴大裂痕。
另方面連宋也展開街頭抗爭活動,雖有執政黨阻撓,但真正的破壞卻發生在國親內部。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以維護市民安全為由,表態不支持連宋帶領群眾抗爭到深夜。由於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也曾發生過類似扯黨內後腿的狀況,馬英九此舉讓藍營內部加深猜疑。

2005年2月春節剛過,時任國民黨副主席馬英九宣布參選黨主席,連戰4月26日前往中國大陸「畢業旅行」,見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為期8日的「和平之旅」讓連戰成為55年來首位重返中國大陸的國民黨主席,也是國共領導人1945年後的首次會晤。同年8月,連戰交棒馬英九,領了「榮譽主席」名銜回家養老。
國親聯盟曇花一現 宋再選總統顯矛盾
-
新聞關鍵字:
APEC、 親民黨、 總統大選、 連戰、 民進黨、 國民黨、 選舉、 電影、 江啟臣、 蔡英文、 柯文哲、 馬英九、 呂秀蓮、 新黨、 蕭萬長、 陳水扁、 台南、 宋楚瑜
‧ 合作 、 國親 、 連宋 、 國民黨 、 連戰 、 宋楚瑜 、 總統 、 陳水扁 、 選舉 、 馬英九 、 在野 、 參選 、 立委 、 領先 、 主席 、 北市長 、 政壇 、 民進黨 、 當選 、 首次 、 內部 、 不斷 、 二人 、 聯盟 、 雙方 、 發生 、 抗爭 、 工作 、 中國 、 大陸 、 之旅 、 始終 、 柯文哲 、 陣營 、 台灣 、 貌合神離 、 匯流 、 新聞網 、 報導 、 大選 、 成立 、 藍營 、 新黨 、 呂秀蓮 、 政黨 、 輪替 、 親民黨 、 成為 、 執政 、 一天‧ 新聞網 、 雙方 、 執政 、 com 、 蕭萬長 、 新黨 、 新台灣人服務團隊 、 馬英九 、 始終 、 為由 、 立院 、 一面 、 合作 、 時任 、 中國大陸 、 政壇 、 基礎 、 槍擊案 、 在野 、 深夜 、 政黨 、 參選 、 張昭雄 、 藍營 、 陳呂 、 APEC 、 CNEWS 、 主席 、 無效 、 當選 、 抗爭 、 驗票 、 中國 、 國親聯盟 、 親民黨 、 民進黨 、 萬長 、 宋楚瑜 、 陣營 、 國民黨籍 、 連戰 、 何豪毅 、 中共 、 台灣 、 成立 、 首次 、 國親 、 貌合神離 、 電影 、 匯流
- 新聞來源:匯流新聞網
- 更多政治新聞 »
‧
合作
、
國親
、
連宋
、
國民黨
、
連戰
、
宋楚瑜
、
總統
、
陳水扁
、
選舉
、
馬英九
、
在野
、
參選
、
立委
、
領先
、
主席
、
北市長
、
政壇
、
民進黨
、
當選
、
首次
、
內部
、
不斷
、
二人
、
聯盟
、
雙方
、
發生
、
抗爭
、
工作
、
中國
、
大陸
、
之旅
、
始終
、
柯文哲
、
陣營
、
台灣
、
貌合神離
、
匯流
、
新聞網
、
報導
、
大選
、
成立
、
藍營
、
新黨
、
呂秀蓮
、
政黨
、
輪替
、
親民黨
、
成為
、
執政
、
一天
‧
新聞網
、
雙方
、
執政
、
com
、
蕭萬長
、
新黨
、
新台灣人服務團隊
、
馬英九
、
始終
、
為由
、
立院
、
一面
、
合作
、
時任
、
中國大陸
、
政壇
、
基礎
、
槍擊案
、
在野
、
深夜
、
政黨
、
參選
、
張昭雄
、
藍營
、
陳呂
、
APEC
、
CNEWS
、
主席
、
無效
、
當選
、
抗爭
、
驗票
、
中國
、
國親聯盟
、
親民黨
、
民進黨
、
萬長
、
宋楚瑜
、
陣營
、
國民黨籍
、
連戰
、
何豪毅
、
中共
、
台灣
、
成立
、
首次
、
國親
、
貌合神離
、
電影
、
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