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成男性第3大癌症 廖偉翔籲篩檢納公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徐德芬/台中報導
我國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持續提高,成為男性第3大癌症,且成長速度居癌症之冠。對此,立法委員廖偉翔今(13)日質詢時指出,衛福部應正視男性健康,儘速將攝護腺癌篩檢納入公費癌症篩檢項目,讓男性也能獲得健康保障。
廖偉翔表示,根據統計資料,攝護腺癌新增個案數已由2022年的9063人增加至2024年的9858人,顯示發生率逐年攀升。以每10萬人為基準,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是子宮頸癌的5.5倍,死亡率亦高出3倍。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可大幅提高存活率;但若延遲診斷,不僅增加照護負擔,也導致更龐大的醫療支出。
廖偉翔指出,我國女性自1995年起即享有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美國更在1988年即有攝護腺癌篩檢政策,但我國卻延宕近30年仍未納入公費項目,顯見相關健康政策的不平等現象。男性健康同樣應受到重視,政府應以性別平等的角度完善防癌體系。
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則回應,衛福部已啟動成本效益與醫療量能的完整評估,並承諾將於半年內提出推動攝護腺癌公費篩檢的具體規劃方案。廖偉翔也說,他會持續關心政策進度,督促衛福部落實承諾,以完善我國男性的健康權益。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攝護腺癌風險與多項因素相關,包括年齡、家族史(基因)、種族、飲食及環境等,非單一因素造成。而國際研究指出,尚無充分證據顯示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可有效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反而可能因過度診斷與治療,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導致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或尿失禁等副作用。
國民健康署指出,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建議,55至69歲男性應在與醫師評估後,充分了解篩檢的利與弊,再決定是否進行PSA檢測;70歲以上男性則不建議進行篩檢。
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預防勝於治療」,避免吸菸、規律運動、多吃蔬果,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癌風險。男性民眾若有出現頻尿、排尿困難或骨骼不適等症狀,請勿輕忽,應儘早就醫,由醫師評估後進行必要檢查,把握早期診治的機會。
照片來源:廖偉翔辦公室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藥署長「有疑慮就勿吃蛋」惹議 黃秀芳不滿要求:官員講話要小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徐德芬
- 更多政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