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休閒農業推進農村再生 創好物創好騎林內尋寶趣
【記者趙杰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來到濁水溪畔、有好山好水好風景的林內鄉,以當地特色為基礎推進休閒農業,促進地方多元發展,新年度將以「創好物、創好騎」的「二創加值」做為農村再生主軸讓「林內飛揚」。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來到雲林山區、位在濁水溪畔的林內鄉,當地素有紫斑蝶遷徙盛景「蝶河隘口」稱譽,寶隆紙廠大鐵棚、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整修成林內驛站的新興打卡景點正夯,加上烏塗特產芋頭的「芋見幸福」、濁水發電廠的歷史現場、落羽松秘境、龍過脈步道等,可細細品味林內特色。
縣長張麗善率縣府一級主管在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召開行動主管會報,林內鄉長張維崢、鄉民代表會、村長、農會、雲林縣議員邱世文及各界與會,攜手縣府團隊交流林內新興自辦市地重劃方案及農業休閒觀光規劃,希望在打造金湖、華山2處休閒農業區之後,林內也朝此方向規劃發展。
張麗善表示,積極打造林內的休閒觀光農業,正在推動的雲東風景區,斗六、古坑、林內都在其中,林內的好山、好水、好風景、特色物產(木瓜、芋頭等)、自行車旅遊將吸引更多民眾前來旅遊,帶來農業休閒觀光新遠景,在此基礎上,執行人力培訓、環境改善、區域串聯、整合行銷4個面向,推進農村再生。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吳芳銘簡報「林內水舞休閒農業區規劃」,希望整合一級至三級產業,串聯林內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生態資源、步道景觀成帶狀行程,展現特色促進經濟發展,提升環境品質的同時,增添農產附加價值及居民生活品質,發展農業六級產業化。
雲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簡報跨域亮點、城鎮之心等計畫,其中,寶隆兒童遊戲空間再造和林北蝶舞廣場2項工程,已在去年底完工現在辦理驗收中,預計今年農曆春節前開放,還有林內火車站周邊持續推動台鐵倉庫活化、林中社區打造親子休憩活動空間等。
展望未來林內發展,雲林縣政府以「二創加值,林內飛揚」主軸從休閒農業推進農村再生,「創好物,創好騎」發展特色物產導入商品開發及農村療癒飲食文化,以及串聯特色景點及台鐵車站周邊景點的自行車旅遊,從2021自行車旅遊年邁向2022鐵道旅遊年。

林內有好山好水好風景圖落羽松秘境之一。(記者趙杰攝)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來到林內鄉。(記者趙杰攝)

從休閒農業推進農村再生。(記者趙杰攝)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在林內。(記者趙杰攝)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來到雲林山區、位在濁水溪畔的林內鄉,當地素有紫斑蝶遷徙盛景「蝶河隘口」稱譽,寶隆紙廠大鐵棚、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整修成林內驛站的新興打卡景點正夯,加上烏塗特產芋頭的「芋見幸福」、濁水發電廠的歷史現場、落羽松秘境、龍過脈步道等,可細細品味林內特色。
縣長張麗善率縣府一級主管在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召開行動主管會報,林內鄉長張維崢、鄉民代表會、村長、農會、雲林縣議員邱世文及各界與會,攜手縣府團隊交流林內新興自辦市地重劃方案及農業休閒觀光規劃,希望在打造金湖、華山2處休閒農業區之後,林內也朝此方向規劃發展。
張麗善表示,積極打造林內的休閒觀光農業,正在推動的雲東風景區,斗六、古坑、林內都在其中,林內的好山、好水、好風景、特色物產(木瓜、芋頭等)、自行車旅遊將吸引更多民眾前來旅遊,帶來農業休閒觀光新遠景,在此基礎上,執行人力培訓、環境改善、區域串聯、整合行銷4個面向,推進農村再生。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吳芳銘簡報「林內水舞休閒農業區規劃」,希望整合一級至三級產業,串聯林內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生態資源、步道景觀成帶狀行程,展現特色促進經濟發展,提升環境品質的同時,增添農產附加價值及居民生活品質,發展農業六級產業化。
雲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簡報跨域亮點、城鎮之心等計畫,其中,寶隆兒童遊戲空間再造和林北蝶舞廣場2項工程,已在去年底完工現在辦理驗收中,預計今年農曆春節前開放,還有林內火車站周邊持續推動台鐵倉庫活化、林中社區打造親子休憩活動空間等。
展望未來林內發展,雲林縣政府以「二創加值,林內飛揚」主軸從休閒農業推進農村再生,「創好物,創好騎」發展特色物產導入商品開發及農村療癒飲食文化,以及串聯特色景點及台鐵車站周邊景點的自行車旅遊,從2021自行車旅遊年邁向2022鐵道旅遊年。

林內有好山好水好風景圖落羽松秘境之一。(記者趙杰攝)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來到林內鄉。(記者趙杰攝)

從休閒農業推進農村再生。(記者趙杰攝)

雲林縣政府行動主管會報在林內。(記者趙杰攝)

-
新聞關鍵字:
吳芳銘、 張麗善、 打卡、 秘境
‧ 林內 、 休閒 、 農業 、 雲林縣 、 發展 、 政府 、 推進 、 農村 、 記者 、 趙杰 、 主管 、 特色 、 再生 、 行動 、 會報 、 旅遊 、 林內鄉 、 好物 、 創好 、 來到 、 景點 、 觀光 、 規劃 、 打造 、 自行車 、 串聯 、 文化 、 雲林 、 濁水溪 、 山好 、 水好 、 風景 、 當地 、 基礎 、 促進 、 二創 、 加值 、 主軸 、 飛揚 、 寶隆 、 新興 、 芋頭 、 落羽松 、 秘境 、 步道 、 張麗善 、 縣府 、 一級 、 水利 、 希望‧ 政府 、 台鐵 、 簡報 、 來到 、 金湖 、 林長造 、 林內驛站 、 步道 、 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 縣府 、 基礎 、 整合 、 會報 、 農業區 、 一級 、 當地 、 風景 、 特色 、 台鐵車站 、 新興 、 芋頭 、 環境 、 農業 、 規劃 、 水利 、 趙杰雲林 、 文化 、 景點 、 雲林 、 張維崢 、 打造 、 周邊 、 休閒 、 空間 、 主管 、 陳列館 、 城鄉 、 創好 、 張麗善 、 濁水溪 、 再生 、 串聯 、 物產 、 農會 、 行動 、 林北蝶舞廣場 、 寶隆 、 發展 、 旅遊 、 林內鄉‧ 林內 、 林內鄉 、 林長造 、 台鐵車站 、 林北蝶舞廣場 、 農會 、 雲林縣 、 寶隆紙廠 、 趙杰雲林 、 吳芳銘 、 寶隆 、 雲東 、 張維崢 、 邱世文 、 趙杰 、 林內驛站 、 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 金湖 、 張麗善 、 雲林縣政府 、 陳列館‧ None
- 新聞來源:民眾網
- 更多政治新聞 »
‧
林內
、
休閒
、
農業
、
雲林縣
、
發展
、
政府
、
推進
、
農村
、
記者
、
趙杰
、
主管
、
特色
、
再生
、
行動
、
會報
、
旅遊
、
林內鄉
、
好物
、
創好
、
來到
、
景點
、
觀光
、
規劃
、
打造
、
自行車
、
串聯
、
文化
、
雲林
、
濁水溪
、
山好
、
水好
、
風景
、
當地
、
基礎
、
促進
、
二創
、
加值
、
主軸
、
飛揚
、
寶隆
、
新興
、
芋頭
、
落羽松
、
秘境
、
步道
、
張麗善
、
縣府
、
一級
、
水利
、
希望
‧
政府
、
台鐵
、
簡報
、
來到
、
金湖
、
林長造
、
林內驛站
、
步道
、
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
縣府
、
基礎
、
整合
、
會報
、
農業區
、
一級
、
當地
、
風景
、
特色
、
台鐵車站
、
新興
、
芋頭
、
環境
、
農業
、
規劃
、
水利
、
趙杰雲林
、
文化
、
景點
、
雲林
、
張維崢
、
打造
、
周邊
、
休閒
、
空間
、
主管
、
陳列館
、
城鄉
、
創好
、
張麗善
、
濁水溪
、
再生
、
串聯
、
物產
、
農會
、
行動
、
林北蝶舞廣場
、
寶隆
、
發展
、
旅遊
、
林內鄉
‧
林內
、
林內鄉
、
林長造
、
台鐵車站
、
林北蝶舞廣場
、
農會
、
雲林縣
、
寶隆紙廠
、
趙杰雲林
、
吳芳銘
、
寶隆
、
雲東
、
張維崢
、
邱世文
、
趙杰
、
林內驛站
、
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
金湖
、
張麗善
、
雲林縣政府
、
陳列館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