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宣示開放山林!監察院調查揪「6缺失」

監察院針對行政院108年宣示開放山林、向山致敬政策,監委調查發現,山域事故件數迄今仍呈趨勢成長、欠缺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對於商業登山團之納管規範議而不決、人潮足跡甚已危害臺灣特有種棲地、越野汽機車駛入山林無法可管等情,監委提出調查報告,促請行政院督飭所屬確實檢討改進。(圖/監察院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監察院針對行政院108年宣示開放山林、向山致敬政策,監委調查發現,山域事故件數迄今仍呈趨勢成長、欠缺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對於商業登山團之納管規範議而不決、人潮足跡甚已危害臺灣特有種棲地、越野汽機車駛入山林無法可管等情,監委提出調查報告,促請行政院督飭所屬確實檢討改進。
行政院於108年10月宣示開放山林、向山致敬政策,除國安及生態保育區外,以「全面開放、有效管理」為原則,責成相關部會逐年全面提升我國登山運動環境。惟臺灣山域有近3百座超過3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形、氣候多變,一旦發生事故,需投入大量救援人力。究政府鼓勵國民親近山林,相關法規及配套措施是否完備?何以迄今山域事故件數仍呈趨勢成長?
對此,監察委員浦忠成、賴鼎銘調查後發現,行政院宣示開放山林後,現行仍有法規、管理措施、山林教育等事項,亟待檢討改進,經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內政及族群、教育及文化、交通及採購委員會聯席會議於112年11月8日通過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督飭所屬確實檢討改進見復。
調查報告說明如下:
一、開放山林迄今4年餘,事故件數仍呈現趨勢成長、主要族群仍以中高齡、迷路之自組團為主:
行政院108年10月宣示開放山林政策,適逢108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世界各國邊境管制,間接促使國內登山人數遽增,山域事故件數成長比率於翌(109)年達219%、求援人數達250%,截至今(112)年7月底,山域事故件數相較前4年同期1至7月份,呈現趨勢成長;中高年齡且因迷路求援之自組隊伍,仍居最大族群;迷路及創傷仍屬主要態樣。開放山林迄今4年餘,行政院允應切實瞭解山域事故癥結所在,賡續策進山林教育與配套措施,以維我國民健康權及環境權。
二、行政院109年7月公布「山林開放暨登山活動管理實施方案」,欠缺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
行政院109年7月公布「山林開放暨登山活動管理實施方案」,責成有關部會提出工作要項、期程及績效指標,未見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及其工作項目,惟我國山林多位於原住民族地區,各資源治理機關依法應予尊重,負有取得同意、利益共享與資源共管等義務,而原住民族委員會主管原住民族事務,為配合開放山林政策目標,於維護原住民族主體性之脈絡下,位居溝通、協助要角,自不可劃於界外。揆諸近來部落居民抗議登山活動侵擾傳統領域新聞事件,益徵現行政策欠缺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以及瞭解原鄉山林文化之相應措施。行政院允應儘速檢視現行工作要項,持續關注及協助原民議題,以維我國山林文化完整性及永續發展。

三、行政院就商業登山團之主管機關及納管規範,於宣示政策3年期間仍議而不決:
行政院108年開放山林政策,鼓勵民眾親近山林,雖知我國商業登山團模式已行之有年,廣為民眾認知並利用,且因業者良莠不齊,衍生糾紛與山域事故救援等情形,卻就商業登山團之主管機關及納管規範,於宣示政策3年期間仍議而不決,行政院允應正視商業登山團之存在及相關爭議,並積極研定規範、輔導及納管,以健全我國登山活動及觀光發展。
四、登山產業已然成型,惟部分業者長期占用營地、山屋等不當行為已破壞山林生態、凸顯公權力不彰: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