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引發民怨 羅文嘉:全面與國人溝通,非仰仗國會多數及網宣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民進黨「萊委」挾著立法院多數優勢,強渡關山,通過萊豬表決,黨團還對「不聽話」的黨籍立委林淑芬、劉建國及江永昌等3人祭出黨紀處分,引發爭議。前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指出,美豬議題不是民進黨在決策上犯錯,反而是明知前路險重重,也要扛起責任往前走。從兩岸博弈、國家發展的脈絡來看,蔡英文是做了不容易的決定。他認為,民進黨真正要做的是,除了請求國人諒解外,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跟社會與國人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溝通對話,既非仰仗國會多數,也非依靠網宣技術。他呼籲民進黨,不要輕忽人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羅文嘉透過臉文發文表示,這半年,國民黨反美豬反得很起勁,卻忘了過去也是開放美豬的擁護者。民進黨在野時反美豬,現在國際情勢改變,為了經貿發展必須開放,再多的苦都得吞下去,也沒什麼好怨。小英說請國人體諒,其實就是一種道歉,也道盡台灣作為小國,生存的無奈與宿命。
羅文嘉說,如果沒有中國的蠻橫與威脅,台灣雖小但基礎不錯,合縱連橫空間猶大,偏偏中國獨裁不改、民主不來,連白紙黑字再三保證的香港一國兩制都不保,台灣要守住現有的民主自由、國家主權,其實十分艱辛。
羅文嘉表示,除非我們選擇投降、放棄自由、接受中國,否則就要自己挺住與尋求盟友支持,兩頭並進、缺一不可。要走民主的路,還是獨裁的路?要跟美國合作,還是與中國同舞?選擇空間不大,台灣的民意早已清晰篤定。
羅文嘉指出,民進黨的外交路線已經很清楚(其實就是延續幾十年來的路線),國民黨過去親美反共,現在碰到老共,既不敢再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不敢高舉民主大旗,想討好又不敢講太明白,想求憐憫又怕受傷,落得不清不楚、不上不下(新黨郁慕明從捍衛中華民國轉向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有趣對照)。
羅文嘉認為,國民黨在兩岸大戰略上犯了無力改正的錯誤,所以只能寄望內政議題上民進黨出錯,開放美豬議題遂成為國民黨漂流海上的救命浮木。但是嚴格來講,美豬議題不是民進黨在決策上犯錯,反而是明知前路險重重,也要扛起責任往前走,所以史無前例由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聯袂在總統府共同宣布這項決策,黨籍立委未予配合的也受到最嚴重懲處。
羅文嘉強調,如果只是從選舉輸贏角度來看,小英大可不必如此堅決冒險(這向來不是她的決策風格),但放在兩岸博弈、國家發展的脈絡來看,她是做了不容易的決定。所以你也不必太訝異,為什麼國民黨突然變得那樣關心台灣食安問題,一副要跟你拼命樣,連豬內臟都能搬到立院丟,現在還要連署公投案,當然你也不要太訝異,為什麼民進黨從反美牛到開放美豬。在野黨有在野黨的利益考量,執政者有執政者的責任所在,各有所本、各司其職而已。
羅文嘉認為,民進黨真正要做的是,除了請求國人諒解外,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跟社會與國人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溝通對話,既非仰仗國會多數,也非依靠網宣技術,人民善良但也沒有那麼傻,民進黨從2018大敗到2020大勝、韓國瑜短短時間暴起暴跌、柯P走下神壇,在在說明不要輕忽人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羅文嘉說,美豬已來、公投將至,臺灣既已朝向成熟民主國家之路邁進,就讓社會透過公共議題討論(別忘了,今年是修法後的公投元年),提升公民素養、認清國際處境、透視政黨本質、凝聚國家願景。
羅文嘉表示,整體兩岸外交該怎麼走,個別內政議題該怎麼定,一項一項、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分別釐清。做主人也是要花力氣的,學習駕馭政黨,而非為其綁架,2021是台灣人民深化民主的一個好開始。

民進黨「萊委」挾著立法院多數優勢,強渡關山,通過萊豬表決,黨團還對「不聽話」的黨籍立委林淑芬、劉建國及江永昌等3人祭出黨紀處分,引發爭議。前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指出,美豬議題不是民進黨在決策上犯錯,反而是明知前路險重重,也要扛起責任往前走。從兩岸博弈、國家發展的脈絡來看,蔡英文是做了不容易的決定。他認為,民進黨真正要做的是,除了請求國人諒解外,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跟社會與國人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溝通對話,既非仰仗國會多數,也非依靠網宣技術。他呼籲民進黨,不要輕忽人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羅文嘉透過臉文發文表示,這半年,國民黨反美豬反得很起勁,卻忘了過去也是開放美豬的擁護者。民進黨在野時反美豬,現在國際情勢改變,為了經貿發展必須開放,再多的苦都得吞下去,也沒什麼好怨。小英說請國人體諒,其實就是一種道歉,也道盡台灣作為小國,生存的無奈與宿命。
羅文嘉說,如果沒有中國的蠻橫與威脅,台灣雖小但基礎不錯,合縱連橫空間猶大,偏偏中國獨裁不改、民主不來,連白紙黑字再三保證的香港一國兩制都不保,台灣要守住現有的民主自由、國家主權,其實十分艱辛。
羅文嘉表示,除非我們選擇投降、放棄自由、接受中國,否則就要自己挺住與尋求盟友支持,兩頭並進、缺一不可。要走民主的路,還是獨裁的路?要跟美國合作,還是與中國同舞?選擇空間不大,台灣的民意早已清晰篤定。
羅文嘉指出,民進黨的外交路線已經很清楚(其實就是延續幾十年來的路線),國民黨過去親美反共,現在碰到老共,既不敢再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不敢高舉民主大旗,想討好又不敢講太明白,想求憐憫又怕受傷,落得不清不楚、不上不下(新黨郁慕明從捍衛中華民國轉向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有趣對照)。
羅文嘉認為,國民黨在兩岸大戰略上犯了無力改正的錯誤,所以只能寄望內政議題上民進黨出錯,開放美豬議題遂成為國民黨漂流海上的救命浮木。但是嚴格來講,美豬議題不是民進黨在決策上犯錯,反而是明知前路險重重,也要扛起責任往前走,所以史無前例由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聯袂在總統府共同宣布這項決策,黨籍立委未予配合的也受到最嚴重懲處。
羅文嘉強調,如果只是從選舉輸贏角度來看,小英大可不必如此堅決冒險(這向來不是她的決策風格),但放在兩岸博弈、國家發展的脈絡來看,她是做了不容易的決定。所以你也不必太訝異,為什麼國民黨突然變得那樣關心台灣食安問題,一副要跟你拼命樣,連豬內臟都能搬到立院丟,現在還要連署公投案,當然你也不要太訝異,為什麼民進黨從反美牛到開放美豬。在野黨有在野黨的利益考量,執政者有執政者的責任所在,各有所本、各司其職而已。
羅文嘉認為,民進黨真正要做的是,除了請求國人諒解外,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跟社會與國人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溝通對話,既非仰仗國會多數,也非依靠網宣技術,人民善良但也沒有那麼傻,民進黨從2018大敗到2020大勝、韓國瑜短短時間暴起暴跌、柯P走下神壇,在在說明不要輕忽人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羅文嘉說,美豬已來、公投將至,臺灣既已朝向成熟民主國家之路邁進,就讓社會透過公共議題討論(別忘了,今年是修法後的公投元年),提升公民素養、認清國際處境、透視政黨本質、凝聚國家願景。
羅文嘉表示,整體兩岸外交該怎麼走,個別內政議題該怎麼定,一項一項、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分別釐清。做主人也是要花力氣的,學習駕馭政黨,而非為其綁架,2021是台灣人民深化民主的一個好開始。
-
新聞關鍵字:
國民黨、 蔡英文、 選舉、 郁慕明、 新黨、 韓國瑜、 美牛、 民進黨、 林淑芬、 劉建國、 江永昌
‧ 民進黨 、 羅文嘉 、 美豬 、 國人 、 議題 、 台灣 、 民主 、 國家 、 國民黨 、 中國 、 多數 、 決策 、 兩岸 、 開放 、 全面 、 溝通 、 仰仗 、 國會 、 網宣 、 責任 、 發展 、 認為 、 社會 、 問題 、 表示 、 現在 、 萊豬 、 引發 、 黨籍 、 立委 、 指出 、 犯錯 、 明知 、 前路險 、 重重 、 扛起 、 往前 、 博弈 、 脈絡 、 容易 、 決定 、 真正 、 請求 、 諒解 、 何不 、 利用 、 機會 、 深入 、 對話 、 既非‧ 決定 、 民進黨 、 公投 、 輕忽 、 諒解 、 溝通 、 脈絡 、 新黨 、 韓國瑜 、 真正 、 羅文嘉 、 江永昌 、 決策 、 行政院長 、 社會 、 對話 、 機會 、 訝異 、 引發 、 透過 、 國會 、 依靠 、 開放 、 劉建國 、 林淑芬 、 認為 、 網宣 、 外交 、 在野黨 、 過去 、 立院 、 議題 、 空間 、 郁慕明 、 思考 、 香港 、 容易 、 國家 、 執政 、 中華民國 、 反共 、 獨裁 、 選擇 、 重重 、 何不 、 深入 、 路線 、 發展 、 博弈 、 多數‧ 劉建國 、 黨籍 、 羅文嘉 、 民進黨 、 反共 、 中國 、 柯P 、 中華民國 、 國會 、 韓國瑜 、 台灣 、 美國 、 總統府 、 新黨 、 國民黨 、 江永昌 、 立法院 、 蔡英文 、 臺灣 、 林淑芬 、 立院 、 郁慕明 、 兩岸 、 行政院長 、 香港‧ None
- 相關新聞專題: 美豬美牛風波、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台灣好新聞
- 更多政治新聞 »
‧
民進黨
、
羅文嘉
、
美豬
、
國人
、
議題
、
台灣
、
民主
、
國家
、
國民黨
、
中國
、
多數
、
決策
、
兩岸
、
開放
、
全面
、
溝通
、
仰仗
、
國會
、
網宣
、
責任
、
發展
、
認為
、
社會
、
問題
、
表示
、
現在
、
萊豬
、
引發
、
黨籍
、
立委
、
指出
、
犯錯
、
明知
、
前路險
、
重重
、
扛起
、
往前
、
博弈
、
脈絡
、
容易
、
決定
、
真正
、
請求
、
諒解
、
何不
、
利用
、
機會
、
深入
、
對話
、
既非
‧
決定
、
民進黨
、
公投
、
輕忽
、
諒解
、
溝通
、
脈絡
、
新黨
、
韓國瑜
、
真正
、
羅文嘉
、
江永昌
、
決策
、
行政院長
、
社會
、
對話
、
機會
、
訝異
、
引發
、
透過
、
國會
、
依靠
、
開放
、
劉建國
、
林淑芬
、
認為
、
網宣
、
外交
、
在野黨
、
過去
、
立院
、
議題
、
空間
、
郁慕明
、
思考
、
香港
、
容易
、
國家
、
執政
、
中華民國
、
反共
、
獨裁
、
選擇
、
重重
、
何不
、
深入
、
路線
、
發展
、
博弈
、
多數
‧
劉建國
、
黨籍
、
羅文嘉
、
民進黨
、
反共
、
中國
、
柯P
、
中華民國
、
國會
、
韓國瑜
、
台灣
、
美國
、
總統府
、
新黨
、
國民黨
、
江永昌
、
立法院
、
蔡英文
、
臺灣
、
林淑芬
、
立院
、
郁慕明
、
兩岸
、
行政院長
、
香港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