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敏新思路》川普關稅重擊台灣 台灣經濟急速掏空


李貴敏新思路》川普關稅重擊台灣 台灣經濟急速掏空

他們手中握著一紙學歷、滿腔抱負,原以為可以像我們當年一樣,憑努力就能換來一條光明大道。誰知,一紙關稅,悄悄掩蓋了他們的起跑線。他們還不知道,夢想正一點一滴地被蒸發,未來正無聲地縮水。當台灣失去的是產業競爭力,失去的也將是這一整代人本可擁有的希望與尊嚴。(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在地緣政治暗潮洶湧的當下,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32%的關稅,如同晴天霹靂,引發全台震撼,股市也全面下跌。彭博經濟模型預估,台灣對美出口將重挫63%,GDP縮水3.8%,資訊、鋼鐵、汽車零組件等核心產業,也首當其衝,彷彿被迎頭擊落的旗艦,眼看著在浪濤中沉沒,無處可避。

這項關稅政策表面上是對等反制,實則延續了十九世紀末美國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主張高關稅保護本土製造業的傳統。川普的貿易智囊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No Trade Is Free》中便指出,自冷戰結束後,美國一頭栽進自由貿易體系,廉價進口商品雖滿足了消費者,卻讓本土製造業逐漸被掏空。製造業佔GDP比重從1950年代的28%下滑至11%,2000年至2016年間更流失了500萬個工作機會。曾經支撐美國中產階級的藍領階層,失去了穩定與尊嚴,社會斷層因此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關稅於是被重新定義為重建內政、重塑產業結構的政治鋤頭。

如今這把鋤頭,也揮向了台灣。32%的關稅對出口導向經濟體而言,無異於斷水斷糧。台灣對美出口長期高度集中於自動資料處理機與電腦零組件等產品,占整體出口比重逾半,金額則每年動輒數百億美元。2023年此類產品出口總額更達高峰,是支撐台灣對美貿易順差的主力。如今關稅上路,企業不僅面臨成本壓力,更可能砍單、減產,甚至啟動裁員。那些曾讓台灣科技業站上世界舞台的榮光,如今彷彿成為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政府雖宣布880億元紓困預算,推出九大面向二十項措施,但業界普遍批評無異於舊藥新瓶、隔靴搔癢。當政策停留在紙本文件,當諮詢熱線只是公關門面,真正的產業痛點仍無人回應。更令人憂心的是,中國已針對美方政策進行反制,全球供應鏈勢將重新洗牌,地緣風險一層層疊加,從俄烏及中東戰爭持續,到亞洲安全局勢緊張,企業投資趨於保守,訂單縮水、消費疲弱,整體經濟瀰漫著無以名狀的不確定。

川普關稅政策的邏輯,我們並非不懂——他藉由關稅迫使製造業回流,藉由經濟民族主義重組社會結構,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已昭然若揭。問題在於,面對這樣的變局,台灣有沒有備戰的能力與思維?我們長期將自由貿易視為信仰,卻從未曾真正審視,一旦市場失衡、情勢逆轉,我們還剩下多少籌碼與後路?

人民不會奢望每一次狂風驟雨來襲時,政府都能即刻祭出萬靈丹來安然化解;但百姓渴望的,不過是一個明確的方向、一份堅定的承諾,以及一點點願意和人民站在同一條船上的誠意。可惜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場又一場倉促拼湊的記者會,聽到的,是一聲又一聲被濫用至無感的空洞口號。當我們眼前風雨交加,耳邊卻還在播放著四季如春的幻想,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或許,真正讓人心寒的,不是現實的殘酷,而是那些應該帶領我們走出困境的人,竟看不見,也不願看見。我們不是棋手,也不是棋子,只是被遺忘在棋盤邊陲的小草,一場貿易戰的狂風吹過,就倒了一大片;一波關稅的冷雨灑下,根就腐了一半。而那些本該領航的手,卻還在自說自話、粉飾太平,彷彿春光燦爛,天下無事。

誰還記得,當年用雙手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父執輩,如今正佝僂著身影,在產線盡頭苦撐;那些坐在電腦前、滿腦困惑計算著報價的中小企業主,為了一張遲來的訂單、一筆縮水的薪水,日復一日熬著寒夜。他們無怨無悔,卻也無處可逃。

而更讓人心痛的,是那些還沒來得及發光發熱的年輕人。他們手中握著一紙學歷、滿腔抱負,原以為可以像我們當年一樣,憑努力就能換來一條光明大道。誰知,一紙關稅,悄悄掩蓋了他們的起跑線。他們還不知道,夢想正一點一滴地被蒸發,未來正無聲地縮水。當台灣失去的是產業競爭力,失去的也將是這一整代人本可擁有的希望與尊嚴。

歷史的轉捩點,往往發生在不被注意的時刻。如今我們該問的,已不是川普還要做什麼,而是我們到底還剩下什麼?還有多少年輕人的未來,可以承受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折損?還有多少父母能含笑為孩子畫出明天的藍圖,而不心知肚明,那些圖早已褪色成灰?


李貴敏新思路》川普關稅重擊台灣 台灣經濟急速掏空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