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水文化 三方合作跨域共享
【記者林明華台南報導】2022年適逢曾文水庫完工50週年,為保存與推廣豐富的「嘉南水文化」,水利署、台灣歷史博物館與台南市政府三方跨域結盟,進行資源共享、串聯與合作,共同合作發揚嘉南水文化。
台南市長黃偉哲15日與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台灣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楊仙妃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向國人展現對水文化的關懷與未來展望。
黃偉哲說,嘉南平原豐富的水文歷史,存在許多讓人記憶與印象深刻的水文化,期待透過三方資源共享、整合與合作,在教育、觀光或是學術研究發展上建構良好合作平台,透過資源利用極大化,讓下一代、及至學術界或教育界都有更好的發展與運用。
記者會現場展示「水圳教育聯盟」5年來推動嘉南大圳主題課程成果;台灣歷史博物館並以「鄭仔寮思想起-曾文溪口生活地圖」及「曾文溪定堤水利圖」,呈現對曾文溪流域歷史人文關懷與重視。
水利署最新出版的「青暝蛇物語:從曾文溪到南方水學的100個鏈結」,則闡述曾文溪流域豐富的人文歷史主題,以「南方水學」高度,跳脫水利工程刻板印象,展現對在地人文的關懷。
台南市境內有7座水庫,承擔起嘉南平原整體民生用水、灌溉用水、防洪、發電、觀光重任。文化局表示,2020年為嘉南大圳開工百年、2022年則適逢曾文水庫完工50週年紀念,值此改變歷史的重要紀念時刻,結合三方資源合作,對外宣告首檔合作主題「曾文溪流域水文化」及「曾文水庫完工50週年紀念」。
依市府資料,嘉南平原是全台面積最大平原,面積約4550平方公里,行政區上涵蓋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等,人口稠密,平原雖有濁水溪、北港溪、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等溪流沖積的肥沃土壤,但往昔多是依賴天雨的「看天田」,加上沿海地帶土壤鹽分高,不易耕作,整體生產力不高。
直至1920年嘉南大圳開工,在日籍技師八田與一帶領台、日籍工人10年努力下,終讓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水利系統於1930年通水啟用,搭配三年輪作、農業改良等機制,使嘉南平原獲得穩定供水,成為良田千里、物產豐饒的台灣穀倉。2021/1/15
台南市長黃偉哲15日與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台灣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楊仙妃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向國人展現對水文化的關懷與未來展望。
黃偉哲說,嘉南平原豐富的水文歷史,存在許多讓人記憶與印象深刻的水文化,期待透過三方資源共享、整合與合作,在教育、觀光或是學術研究發展上建構良好合作平台,透過資源利用極大化,讓下一代、及至學術界或教育界都有更好的發展與運用。
記者會現場展示「水圳教育聯盟」5年來推動嘉南大圳主題課程成果;台灣歷史博物館並以「鄭仔寮思想起-曾文溪口生活地圖」及「曾文溪定堤水利圖」,呈現對曾文溪流域歷史人文關懷與重視。
水利署最新出版的「青暝蛇物語:從曾文溪到南方水學的100個鏈結」,則闡述曾文溪流域豐富的人文歷史主題,以「南方水學」高度,跳脫水利工程刻板印象,展現對在地人文的關懷。
台南市境內有7座水庫,承擔起嘉南平原整體民生用水、灌溉用水、防洪、發電、觀光重任。文化局表示,2020年為嘉南大圳開工百年、2022年則適逢曾文水庫完工50週年紀念,值此改變歷史的重要紀念時刻,結合三方資源合作,對外宣告首檔合作主題「曾文溪流域水文化」及「曾文水庫完工50週年紀念」。
依市府資料,嘉南平原是全台面積最大平原,面積約4550平方公里,行政區上涵蓋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等,人口稠密,平原雖有濁水溪、北港溪、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等溪流沖積的肥沃土壤,但往昔多是依賴天雨的「看天田」,加上沿海地帶土壤鹽分高,不易耕作,整體生產力不高。
直至1920年嘉南大圳開工,在日籍技師八田與一帶領台、日籍工人10年努力下,終讓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水利系統於1930年通水啟用,搭配三年輪作、農業改良等機制,使嘉南平原獲得穩定供水,成為良田千里、物產豐饒的台灣穀倉。2021/1/15
-
新聞關鍵字:
八田與一、 館長、 黃偉哲
‧ 合作 、 嘉南 、 歷史 、 文化 、 曾文溪 、 水庫 、 平原 、 三方 、 台灣 、 資源 、 嘉南大圳 、 共享 、 曾文 、 完工 、 50 、 週年 、 豐富 、 水利署 、 博物館 、 台南市 、 關懷 、 主題 、 水利 、 流域 、 紀念 、 跨域 、 台南 、 2022 、 適逢 、 共同 、 黃偉哲 、 15 、 展現 、 印象 、 透過 、 教育 、 觀光 、 發展 、 人文 、 南方 、 水學 、 整體 、 用水 、 開工 、 面積 、 土壤 、 日籍 、 記者 、 林明華 、 報導‧ 水庫 、 鄭仔寮 、 烏山頭水庫 、 歷史 、 台南 、 觀光 、 流域 、 嘉義市 、 台灣歷史博物館 、 合作 、 週年 、 八田 、 經濟部水利署 、 曾文水庫 、 林明華 、 面積 、 展現 、 印象 、 土壤 、 八田與一 、 嘉南大圳 、 水圳教育聯盟 、 黃偉哲 、 透過 、 整體 、 嘉南 、 台灣 、 適逢 、 水利署 、 日籍 、 博物館 、 資源 、 豐富 、 發展 、 完工 、 開工 、 主題 、 共同 、 人文 、 水利 、 用水 、 曾文溪 、 平原 、 教育 、 高雄市 、 曾文 、 水學 、 共享 、 良田千里 、 關懷‧ 鄭仔寮 、 台南 、 王藝峰 、 經濟部水利署 、 曾文水庫 、 良田千里 、 台灣 、 黃偉哲 、 台灣歷史博物館 、 嘉南大圳 、 水利署 、 台南市 、 楊仙妃 、 水圳教育聯盟 、 烏山頭水庫 、 嘉義市 、 林明華 、 高雄市 、 八田‧ None
- 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
合作
、
嘉南
、
歷史
、
文化
、
曾文溪
、
水庫
、
平原
、
三方
、
台灣
、
資源
、
嘉南大圳
、
共享
、
曾文
、
完工
、
50
、
週年
、
豐富
、
水利署
、
博物館
、
台南市
、
關懷
、
主題
、
水利
、
流域
、
紀念
、
跨域
、
台南
、
2022
、
適逢
、
共同
、
黃偉哲
、
15
、
展現
、
印象
、
透過
、
教育
、
觀光
、
發展
、
人文
、
南方
、
水學
、
整體
、
用水
、
開工
、
面積
、
土壤
、
日籍
、
記者
、
林明華
、
報導
‧
水庫
、
鄭仔寮
、
烏山頭水庫
、
歷史
、
台南
、
觀光
、
流域
、
嘉義市
、
台灣歷史博物館
、
合作
、
週年
、
八田
、
經濟部水利署
、
曾文水庫
、
林明華
、
面積
、
展現
、
印象
、
土壤
、
八田與一
、
嘉南大圳
、
水圳教育聯盟
、
黃偉哲
、
透過
、
整體
、
嘉南
、
台灣
、
適逢
、
水利署
、
日籍
、
博物館
、
資源
、
豐富
、
發展
、
完工
、
開工
、
主題
、
共同
、
人文
、
水利
、
用水
、
曾文溪
、
平原
、
教育
、
高雄市
、
曾文
、
水學
、
共享
、
良田千里
、
關懷
‧
鄭仔寮
、
台南
、
王藝峰
、
經濟部水利署
、
曾文水庫
、
良田千里
、
台灣
、
黃偉哲
、
台灣歷史博物館
、
嘉南大圳
、
水利署
、
台南市
、
楊仙妃
、
水圳教育聯盟
、
烏山頭水庫
、
嘉義市
、
林明華
、
高雄市
、
八田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