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油: 第三接收站依法取得開發許可 確實依環評審查結論執行 落實藻礁生態保育
台灣中油公司針對第三接收站計畫,今(2)日強調第三座接收站係依法取得開發許可,施工過程皆依環評審查結論承諾事項確實執行,有關近來外界針對開發許可過程及內容,以及建議佈新管以取代三接等質疑,台灣中油再次說明回應相關保育作為,也會持續向社會對話,籲請支持第三接收站興建,及時提供大潭電廠用氣。
台灣中油表示,觀塘工業區與工業港於88年及89年通過環評,其開發面積就分別為232公頃及913公頃。至於環團朋友所指政府過去曾提的77公頃方案,事實上那就是台灣中油一開始對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範圍約77公頃的投資計劃,涵括在232公頃工業區中。而工業區除了天然氣接收站外,還包括LPG接收站、砂石碼頭及獨立電廠等,相關計畫是在104年9月4日經行政院同意,再於106年4月向環保署提送環差報告。
台灣中油指出,相關開發範圍,經過環保署二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原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將工業區開發面積由232公頃縮減為37公頃,接著在107年7月提出更友善藻礁生態棲地保育之「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將工業區開發面積再縮減為23公頃,於107年10月8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340次會議審議通過環評。
在環評說明書中也已敘明,觀塘工業區開發範圍23公頃,包括了台電既有之溫排水渠道8公頃、東鼎公司原即已圍堤填築13公頃及2公頃聯外道路,台灣中油並未增加填區範圍。而工業港開發水域面積913公頃,包括防波堤、港域及外海填區(21公頃)等,外海填區係為收容浚深航道及迴船池之土方,填區供設置LNG碼頭及卸收設施等;工業港位於水深超過10公尺深之區域,經台灣中油委託顧問進行水下攝影調查,顯示工業港海水濁度高,透光度低,海床被沙質覆蓋,僅有零星生物,且未發現殼狀珊瑚藻及柴山多杯孔珊瑚,不具藻礁生態系。
對外界建議佈建新管取代三接,台灣中油表示,由台北港佈建新管無法替代接收站功能,不論採陸管約40公里,須經高架設計之西濱公路,管線埋設將影響公路安全,如採海管約50公里,須經台北港航道、錨泊區及礁岩地質、冬季海象不佳及管線維護不易等難以克服之問題,即使克服困難埋設管線,仍然必須等接收站完成後才能供氣;在台北港建站,前置作業包括可行性研究、環評等作業至少需時3.5年,圍堤造地、建站至初期供氣至少需7.5年,合計至少需11年,更未計40公里的佈管過程,對於北部的供電近期需求,恐怕緩不濟急。
另若由台灣中油台中廠經通霄至大潭之既有海管供應大潭電廠第8到9號機組用氣,由於此海管管輸能力已飽和,無餘裕供應,必須自台中廠另埋設海管或陸管,同時配合在台中港外辦理外廓防波堤、圍堤造地、儲槽及氣化設施、碼頭等工程,因涉及環評等議題,整體工期至少也要10年以上,同樣是緩不濟急,以此作為觀塘港之替代方案同樣並不具可行性。
台灣的經濟和產業仰賴穩定的電力供應,而第三接收站是我國電力穩定供應之重要能源基礎設施,達成分區供電,降低系統風險,並協助中南部減煤,改善空污。若第三接收站遷址,需要重新環評、取得用地、填海造地,加上設施興建時程等,供氣時程將更延後至少11年。
至於外界對於供電影響數字不同有所疑問,台灣中油也說明,對整體備用供電容量率的影響不是只有原來有的七號機(91萬瓩)的2.4%,而是二部正在興建的八號(112萬瓩)及九號機(112萬瓩)的將近6%,數字不同是因為機組供電容量率大小不同。若為能及時供氣發電,北部電力將出現很大的電力缺口,可能衝擊到竹科在內的台灣經濟命脈,以及台北、新北、基隆、宜蘭、桃園近一千萬人口用電。
台灣中油指出,三接動工至今執行及推動各項生態保育,成果有目共睹;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投入人力與物力維護藻礁生態,進行藻礁生態系環境維護及生態監測,自108年起於大潭海岸清理垃圾,清除數量已超過99公噸,有效維護潮間帶自然環境的生態,並進行小燕鷗棲地營造,夏季繁殖成功率提升至近90%,遠勝台灣各地約30%之繁殖成功率;由施工期間生態監測顯示,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從75個增加到超過100個、殼狀珊瑚藻種類也由個位數增加為25種,台灣中油將持續監測關注。
台灣中油以實際行動保護藻礁生態系,並盡最大的努力,做好經濟發展、穩定供氣,也兼顧生態保護及保育。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發言人:張瑞宗發言人
聯絡電話:02-87258125、0912-265-901
Email:009733@cpc.com.tw
新聞聯絡人:李克齊組長
聯絡電話:02-87258525、0932-205-375
Email:209007@cpc.com.tw
台灣中油表示,觀塘工業區與工業港於88年及89年通過環評,其開發面積就分別為232公頃及913公頃。至於環團朋友所指政府過去曾提的77公頃方案,事實上那就是台灣中油一開始對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範圍約77公頃的投資計劃,涵括在232公頃工業區中。而工業區除了天然氣接收站外,還包括LPG接收站、砂石碼頭及獨立電廠等,相關計畫是在104年9月4日經行政院同意,再於106年4月向環保署提送環差報告。
台灣中油指出,相關開發範圍,經過環保署二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原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將工業區開發面積由232公頃縮減為37公頃,接著在107年7月提出更友善藻礁生態棲地保育之「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將工業區開發面積再縮減為23公頃,於107年10月8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340次會議審議通過環評。
在環評說明書中也已敘明,觀塘工業區開發範圍23公頃,包括了台電既有之溫排水渠道8公頃、東鼎公司原即已圍堤填築13公頃及2公頃聯外道路,台灣中油並未增加填區範圍。而工業港開發水域面積913公頃,包括防波堤、港域及外海填區(21公頃)等,外海填區係為收容浚深航道及迴船池之土方,填區供設置LNG碼頭及卸收設施等;工業港位於水深超過10公尺深之區域,經台灣中油委託顧問進行水下攝影調查,顯示工業港海水濁度高,透光度低,海床被沙質覆蓋,僅有零星生物,且未發現殼狀珊瑚藻及柴山多杯孔珊瑚,不具藻礁生態系。
對外界建議佈建新管取代三接,台灣中油表示,由台北港佈建新管無法替代接收站功能,不論採陸管約40公里,須經高架設計之西濱公路,管線埋設將影響公路安全,如採海管約50公里,須經台北港航道、錨泊區及礁岩地質、冬季海象不佳及管線維護不易等難以克服之問題,即使克服困難埋設管線,仍然必須等接收站完成後才能供氣;在台北港建站,前置作業包括可行性研究、環評等作業至少需時3.5年,圍堤造地、建站至初期供氣至少需7.5年,合計至少需11年,更未計40公里的佈管過程,對於北部的供電近期需求,恐怕緩不濟急。
另若由台灣中油台中廠經通霄至大潭之既有海管供應大潭電廠第8到9號機組用氣,由於此海管管輸能力已飽和,無餘裕供應,必須自台中廠另埋設海管或陸管,同時配合在台中港外辦理外廓防波堤、圍堤造地、儲槽及氣化設施、碼頭等工程,因涉及環評等議題,整體工期至少也要10年以上,同樣是緩不濟急,以此作為觀塘港之替代方案同樣並不具可行性。
台灣的經濟和產業仰賴穩定的電力供應,而第三接收站是我國電力穩定供應之重要能源基礎設施,達成分區供電,降低系統風險,並協助中南部減煤,改善空污。若第三接收站遷址,需要重新環評、取得用地、填海造地,加上設施興建時程等,供氣時程將更延後至少11年。
至於外界對於供電影響數字不同有所疑問,台灣中油也說明,對整體備用供電容量率的影響不是只有原來有的七號機(91萬瓩)的2.4%,而是二部正在興建的八號(112萬瓩)及九號機(112萬瓩)的將近6%,數字不同是因為機組供電容量率大小不同。若為能及時供氣發電,北部電力將出現很大的電力缺口,可能衝擊到竹科在內的台灣經濟命脈,以及台北、新北、基隆、宜蘭、桃園近一千萬人口用電。
台灣中油指出,三接動工至今執行及推動各項生態保育,成果有目共睹;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投入人力與物力維護藻礁生態,進行藻礁生態系環境維護及生態監測,自108年起於大潭海岸清理垃圾,清除數量已超過99公噸,有效維護潮間帶自然環境的生態,並進行小燕鷗棲地營造,夏季繁殖成功率提升至近90%,遠勝台灣各地約30%之繁殖成功率;由施工期間生態監測顯示,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從75個增加到超過100個、殼狀珊瑚藻種類也由個位數增加為25種,台灣中油將持續監測關注。
台灣中油以實際行動保護藻礁生態系,並盡最大的努力,做好經濟發展、穩定供氣,也兼顧生態保護及保育。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發言人:張瑞宗發言人
聯絡電話:02-87258125、0912-265-901
Email:009733@cpc.com.tw
新聞聯絡人:李克齊組長
聯絡電話:02-87258525、0932-205-375
Email:209007@cpc.com.tw
-
新聞關鍵字:
中油公司、 台電、 投資、 環保、 空污、 觀塘、 電影
‧ 台灣 、 中油 、 公頃 、 接收站 、 開發 、 環評 、 生態 、 藻礁 、 工業區 、 第三 、 保育 、 供氣 、 至少 、 供電 、 公司 、 相關 、 大潭 、 工業港 、 面積 、 方案 、 範圍 、 包括 、 替代 、 影響 、 填區 、 設施 、 珊瑚 、 40 、 維護 、 供應 、 電力 、 tw 、 news 、 id 、 取得 、 許可 、 審查 、 執行 、 過程 、 外界 、 新管 、 三接 、 持續 、 興建 、 電廠 、 觀塘 、 232 、 碼頭 、 10 、 環境‧ 社會 、 航道 、 209007@cpc.com.tw 、 確實 、 接收站 、 大潭電廠 、 生態 、 數字 、 緩不濟急 、 電影 、 發言人 、 東鼎公司 、 外界 、 執行 、 LPG 、 台中廠 、 中油 、 指出 、 環保署 、 顯示 、 取代 、 用氣 、 電話 、 電廠 、 藻礁 、 過程 、 會議 、 開發 、 環境 、 電力 、 維護 、 海管 、 竹科 、 既有 、 進行 、 持續 、 台灣中油公司 、 縮減為 、 表示 、 gov 、 台灣中油 、 公頃 、 外海 、 審查 、 說明 、 監測 、 防波堤 、 克服 、 工業區 、 柴山‧ 大潭電廠 、 觀塘 、 李克齊 、 台灣中油 、 台中廠 、 環保署 、 第三接收站 、 台北 、 東鼎公司 、 台灣 、 台灣中油台中廠 、 張瑞宗 、 新北 、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 行政院 、 台北港 、 竹科 、 台中港 、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 、 台灣中油公司‧ LPG 、 104 、 LNG 、 Email 、 209007@cpc.com.tw
- 新聞來源:經濟部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
台灣
、
中油
、
公頃
、
接收站
、
開發
、
環評
、
生態
、
藻礁
、
工業區
、
第三
、
保育
、
供氣
、
至少
、
供電
、
公司
、
相關
、
大潭
、
工業港
、
面積
、
方案
、
範圍
、
包括
、
替代
、
影響
、
填區
、
設施
、
珊瑚
、
40
、
維護
、
供應
、
電力
、
tw
、
news
、
id
、
取得
、
許可
、
審查
、
執行
、
過程
、
外界
、
新管
、
三接
、
持續
、
興建
、
電廠
、
觀塘
、
232
、
碼頭
、
10
、
環境
‧
社會
、
航道
、
209007@cpc.com.tw
、
確實
、
接收站
、
大潭電廠
、
生態
、
數字
、
緩不濟急
、
電影
、
發言人
、
東鼎公司
、
外界
、
執行
、
LPG
、
台中廠
、
中油
、
指出
、
環保署
、
顯示
、
取代
、
用氣
、
電話
、
電廠
、
藻礁
、
過程
、
會議
、
開發
、
環境
、
電力
、
維護
、
海管
、
竹科
、
既有
、
進行
、
持續
、
台灣中油公司
、
縮減為
、
表示
、
gov
、
台灣中油
、
公頃
、
外海
、
審查
、
說明
、
監測
、
防波堤
、
克服
、
工業區
、
柴山
‧
大潭電廠
、
觀塘
、
李克齊
、
台灣中油
、
台中廠
、
環保署
、
第三接收站
、
台北
、
東鼎公司
、
台灣
、
台灣中油台中廠
、
張瑞宗
、
新北
、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
行政院
、
台北港
、
竹科
、
台中港
、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
、
台灣中油公司
‧
LPG
、
104
、
LNG
、
Email
、
209007@cp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