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縣市電氣燒灼術搶命 新竹台大分院葉克膜團隊全天候待命
【記者方健龍新竹報導】一名沒有心臟病史的21歲周先生,平常生活、運動表現也與同儕無異。曾被診斷有心律不整,但因為平時沒有異狀,並不以為意。日前周男突然在家昏倒失去意識,家人當下發現後馬上聯絡119,並進行心肺復甦術。
救護人員到場後發現病人無意識、無脈搏,使用自動電擊器檢測後發現病人心律需要電擊,因此執行自動體外電擊術,並持續急救施予心肺復甦術。立即送往附近醫院急診救治,在急救期間病人的心電圖一直呈現心室顫動的心律,即使使用體外電擊仍無法恢復心律。急診室醫師緊急連絡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蔡孝恩醫師,表示病人需要葉克膜支援,院方立刻啟動葉克膜團隊,跨縣市至桃園協助裝置救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廖敏村醫師表示,從蔡孝恩醫師接到電話到葉克膜裝置完成至回復穩定循環,僅花費約90分鐘。期間病人一直呈現反覆心室顫動,總共電擊十多次。因心臟無法穩定運轉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器官,只能依靠葉克膜體外循環的方式,維持病人的血液輸送。
最後在葉克膜的維持下,體外電擊術才順利將心臟整流回正常心律,同時將病人轉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科加護病房,亦緊急照會心臟內科團隊,以協助後續的照護。
廖敏村醫師表示,病人到達醫院的第一張心電圖雖呈現正常竇性心律,但經判讀後發現為「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syndrome) 」,此心律不整有猝死之風險。其院外自動電擊器的紀錄也顯示,當時病人接受體外電擊術後,心律變成心房顫動的節律,但很快又變成心室顫動,該心律不整即是造成病人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
因此醫護團隊緊急安排電氣燒灼手術,使用傳統電燒方式以根除病人之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病人也在術後第四天順利移除葉克膜,並且在12天後順利出院,出院時病人意識清楚正常,活動自如,沒有留下神經學的後遺症。
廖敏村醫師進一步說明,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為竹苗地區唯一全時間待命的葉克膜照護團隊,目前有6位心臟血管外科專任醫師與4名體外循環師,可以接受24小時葉克膜支援與開心手術。在蔡孝恩醫師的帶領及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的努力下,每年開心手術有200例。
自2011年從署立醫院時代改制為台大分院後累積案例已經突破1200例。且自2013年起至今已經多次協助院外及跨縣市之葉克膜緊急醫療,到目前已經累積35例院外支援,涵蓋桃竹苗各大醫院:病人平均預後不亞於醫學中心等級的葉克膜外接團隊。所幸周先生有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葉克膜院外緊急醫療的協助,才能保住性命,且出院後沒有留下神經學後遺症。
廖敏村醫師也指出,急救生存之鏈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如果沒有蔡孝恩醫師團隊的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的協助,該案病人當下即可能猝死。「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的發生率雖約為千分之1到3。時常是在兵役體檢時被發現,終其一生約有百分之3到4的猝死風險,是屬可免除兵役的心律不整問題。
鑑於醫療進步,現今可透過微創電氣燒灼手術,達到根治而免除猝死的風險。目前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在心律不整電燒手術方面,包含傳統與3D定位電燒手術,每年已經超過200例,在心臟血管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下,一同攜手照護大新竹地區民眾心血管問題。
圖說:上圖為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之心電圖,下圖為經手術後恢復正常心律之心電圖。(圖/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提供)
圖說: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採用傳統電燒方式,以根除病人之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上方紅色箭頭為電氣燒灼手術成功位置處,下方紅色箭頭所指處為葉克膜管路。(圖/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提供)
救護人員到場後發現病人無意識、無脈搏,使用自動電擊器檢測後發現病人心律需要電擊,因此執行自動體外電擊術,並持續急救施予心肺復甦術。立即送往附近醫院急診救治,在急救期間病人的心電圖一直呈現心室顫動的心律,即使使用體外電擊仍無法恢復心律。急診室醫師緊急連絡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蔡孝恩醫師,表示病人需要葉克膜支援,院方立刻啟動葉克膜團隊,跨縣市至桃園協助裝置救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廖敏村醫師表示,從蔡孝恩醫師接到電話到葉克膜裝置完成至回復穩定循環,僅花費約90分鐘。期間病人一直呈現反覆心室顫動,總共電擊十多次。因心臟無法穩定運轉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器官,只能依靠葉克膜體外循環的方式,維持病人的血液輸送。
最後在葉克膜的維持下,體外電擊術才順利將心臟整流回正常心律,同時將病人轉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科加護病房,亦緊急照會心臟內科團隊,以協助後續的照護。
廖敏村醫師表示,病人到達醫院的第一張心電圖雖呈現正常竇性心律,但經判讀後發現為「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syndrome) 」,此心律不整有猝死之風險。其院外自動電擊器的紀錄也顯示,當時病人接受體外電擊術後,心律變成心房顫動的節律,但很快又變成心室顫動,該心律不整即是造成病人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
因此醫護團隊緊急安排電氣燒灼手術,使用傳統電燒方式以根除病人之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病人也在術後第四天順利移除葉克膜,並且在12天後順利出院,出院時病人意識清楚正常,活動自如,沒有留下神經學的後遺症。
廖敏村醫師進一步說明,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為竹苗地區唯一全時間待命的葉克膜照護團隊,目前有6位心臟血管外科專任醫師與4名體外循環師,可以接受24小時葉克膜支援與開心手術。在蔡孝恩醫師的帶領及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的努力下,每年開心手術有200例。
自2011年從署立醫院時代改制為台大分院後累積案例已經突破1200例。且自2013年起至今已經多次協助院外及跨縣市之葉克膜緊急醫療,到目前已經累積35例院外支援,涵蓋桃竹苗各大醫院:病人平均預後不亞於醫學中心等級的葉克膜外接團隊。所幸周先生有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葉克膜院外緊急醫療的協助,才能保住性命,且出院後沒有留下神經學後遺症。
廖敏村醫師也指出,急救生存之鏈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如果沒有蔡孝恩醫師團隊的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的協助,該案病人當下即可能猝死。「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的發生率雖約為千分之1到3。時常是在兵役體檢時被發現,終其一生約有百分之3到4的猝死風險,是屬可免除兵役的心律不整問題。
鑑於醫療進步,現今可透過微創電氣燒灼手術,達到根治而免除猝死的風險。目前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在心律不整電燒手術方面,包含傳統與3D定位電燒手術,每年已經超過200例,在心臟血管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下,一同攜手照護大新竹地區民眾心血管問題。
圖說:上圖為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之心電圖,下圖為經手術後恢復正常心律之心電圖。(圖/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提供)
圖說: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採用傳統電燒方式,以根除病人之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上方紅色箭頭為電氣燒灼手術成功位置處,下方紅色箭頭所指處為葉克膜管路。(圖/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提供)
-
新聞關鍵字:
運動
‧ 新竹 、 病人 、 醫院 、 葉克膜 、 心律 、 分院 、 醫師 、 團隊 、 臺大 、 心臟 、 手術 、 電擊 、 不整 、 發現 、 緊急 、 血管 、 協助 、 沃夫 、 巴金森 、 懷特 、 症候群 、 電氣 、 體外 、 心電圖 、 顫動 、 外科 、 蔡孝恩 、 廖敏村 、 正常 、 猝死 、 電燒 、 已經 、 縣市 、 意識 、 使用 、 自動 、 急救 、 呈現 、 心室 、 表示 、 支援 、 循環 、 方式 、 順利 、 照護 、 風險 、 燒灼 、 傳統 、 出院 、 目前‧ 循環師 、 維持 、 箭頭 、 台大 、 傳統 、 團隊 、 臺大 、 先生 、 電擊器 、 支援 、 意識 、 3D 、 復甦術 、 桃園 、 自動 、 沃夫 、 順利 、 後遺症 、 發現 、 醫療 、 心電圖 、 期間 、 新竹 、 需要 、 根除 、 免除 、 新竹台大分院 、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葉克膜院 、 地區 、 累積 、 無法 、 方健龍 、 周男 、 症候群 、 待命 、 心律 、 分院 、 使用 、 穩定 、 電氣 、 血液 、 問題 、 提供 、 醫院 、 顫動 、 兵役 、 出院 、 燒灼 、 新竹醫院 、 協助
- 新聞來源:民眾網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
新竹
、
病人
、
醫院
、
葉克膜
、
心律
、
分院
、
醫師
、
團隊
、
臺大
、
心臟
、
手術
、
電擊
、
不整
、
發現
、
緊急
、
血管
、
協助
、
沃夫
、
巴金森
、
懷特
、
症候群
、
電氣
、
體外
、
心電圖
、
顫動
、
外科
、
蔡孝恩
、
廖敏村
、
正常
、
猝死
、
電燒
、
已經
、
縣市
、
意識
、
使用
、
自動
、
急救
、
呈現
、
心室
、
表示
、
支援
、
循環
、
方式
、
順利
、
照護
、
風險
、
燒灼
、
傳統
、
出院
、
目前
‧
循環師
、
維持
、
箭頭
、
台大
、
傳統
、
團隊
、
臺大
、
先生
、
電擊器
、
支援
、
意識
、
3D
、
復甦術
、
桃園
、
自動
、
沃夫
、
順利
、
後遺症
、
發現
、
醫療
、
心電圖
、
期間
、
新竹
、
需要
、
根除
、
免除
、
新竹台大分院
、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葉克膜院
、
地區
、
累積
、
無法
、
方健龍
、
周男
、
症候群
、
待命
、
心律
、
分院
、
使用
、
穩定
、
電氣
、
血液
、
問題
、
提供
、
醫院
、
顫動
、
兵役
、
出院
、
燒灼
、
新竹醫院
、
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