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繪渲顏彩 湘纏繞花釵」畫展 新北客家園區登場
【記者葉柏成新北報導】「松繪湘纏-水彩與客家纏花之對話」即日起至3月21日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登場,由黃振松與黎湘玲伉儷,分別展出水彩與纏花的精采創作;3月13日則將舉辦「福到好彩頭DIY體驗活動」,將由藝術家黎湘玲帶領以纏花製作好彩頭,帶領大家纏繞出屬於自己的好福氣。
客家局長林素琴表示,在臺灣,水彩繪畫的教育相當普遍,因為水彩的材料取得方便且價格平易近人,在學校,學生在較為年幼時,即可接觸並開始使用水彩當作媒材學習美術創作。水彩畫兼具感性的水墨與理性的西方油彩特性,適合小品創作,亦適合大幅巨作;水彩的特性是運用水與膠彩的調和,加上層層渲染及彩度深淺的光影呈現於畫作上,作品展現較為清新。
她說,纏花是流傳臺灣民間的傳統手工藝,結合剪紙、纏繞與刺繡的技術,製作需要耐心與細心,閩南稱為「春仔花」,客家稱為「纏花」,金門稱為「吉花」。纏花工藝在早期為婦女閒暇之餘的手工藝,手巧者可至市集販售,貼補家用。用途多為新嫁娘髮飾,亦成為繡燈或廳堂供花,展現女子精巧女工。隨時代演變,手作纏花逐漸被塑膠花所取代,傳統工藝也隨之逐漸凋零,近年來由於各地纏花藝師的積極推廣,讓纏花工藝的細緻瑰麗再次展現。
水彩創作值得推廣,纏花工藝亟待傳承,身為客語薪傳師的伉儷-黃振松與黎湘玲,退休後仍多方學習並至客家館舍擔任志工,極力推廣客家傳統文化,此次由黃振松展出水彩創作;黎湘玲展出纏花創作,清新的水彩創作與典雅的纏花創作將展現不一樣的風華。
圖說:「松繪湘纏-水彩與客家纏花之對話」作品--四季平安。〈照片新北市客家局提供〉
圖說:作品--大湖公園。〈照片新北市客家局提供〉

客家局長林素琴表示,在臺灣,水彩繪畫的教育相當普遍,因為水彩的材料取得方便且價格平易近人,在學校,學生在較為年幼時,即可接觸並開始使用水彩當作媒材學習美術創作。水彩畫兼具感性的水墨與理性的西方油彩特性,適合小品創作,亦適合大幅巨作;水彩的特性是運用水與膠彩的調和,加上層層渲染及彩度深淺的光影呈現於畫作上,作品展現較為清新。
她說,纏花是流傳臺灣民間的傳統手工藝,結合剪紙、纏繞與刺繡的技術,製作需要耐心與細心,閩南稱為「春仔花」,客家稱為「纏花」,金門稱為「吉花」。纏花工藝在早期為婦女閒暇之餘的手工藝,手巧者可至市集販售,貼補家用。用途多為新嫁娘髮飾,亦成為繡燈或廳堂供花,展現女子精巧女工。隨時代演變,手作纏花逐漸被塑膠花所取代,傳統工藝也隨之逐漸凋零,近年來由於各地纏花藝師的積極推廣,讓纏花工藝的細緻瑰麗再次展現。
水彩創作值得推廣,纏花工藝亟待傳承,身為客語薪傳師的伉儷-黃振松與黎湘玲,退休後仍多方學習並至客家館舍擔任志工,極力推廣客家傳統文化,此次由黃振松展出水彩創作;黎湘玲展出纏花創作,清新的水彩創作與典雅的纏花創作將展現不一樣的風華。
圖說:「松繪湘纏-水彩與客家纏花之對話」作品--四季平安。〈照片新北市客家局提供〉
圖說:作品--大湖公園。〈照片新北市客家局提供〉


- 新聞來源:民眾網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
纏花
、
水彩
、
客家
、
創作
、
黎湘玲
、
展現
、
工藝
、
松繪
、
纏繞
、
北市
、
展出
、
作品
、
傳統
、
稱為
、
推廣
、
新北
、
園區
、
登場
、
對話
、
文化
、
由黃振松
、
伉儷
、
好彩頭
、
帶領
、
製作
、
臺灣
、
學習
、
特性
、
適合
、
清新
、
手工藝
、
逐漸
、
圖說
、
照片
、
客家局
、
提供
、
顏彩
、
花釵
、
畫展
、
記者
、
葉柏成
、
報導
、
即日
、
起至
、
21
、
分別
、
精采
、
13
、
日則將
、
舉辦
‧
帶領
、
製作
、
葉柏成
、
對話
、
文化
、
新北市客家局
、
特性
、
推廣
、
金門
、
展現
、
園區
、
客家局
、
照片
、
學習
、
展出
、
林素琴
、
黃振松
、
手工藝
、
纏花
、
工藝
、
水彩
、
作品
、
適合
、
圖說
、
清新
、
創作
、
松繪湘
、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
纏繞
、
新北
、
傳統
、
黎湘玲
、
提供
、
伉儷
、
新北客家園區
、
登場
、
客家
、
大湖公園
、
臺灣
、
逐漸
、
稱為
、
松繪
、
DIY
‧
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