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柳川藍帶水岸綠廊
記者李梅金/台中報導

臺中市柳川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獲環保署核定經費持續推動,整體計畫兼顧水安全、水環境與水文化核心規劃理念。於今年初以嶄新亮麗的風貌與市民見面,工程以防洪安全為前提下,改善水質,並連結周邊文化景點,將水利建設由水安全提升至水文化層次,提供休閒遊憩及環境教育兼具的水域空間,帶給大家富含特色的水岸綠廊,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柳川藍帶水岸綠廊
臺中市政府於96年胡志強市長時期將柳川定位為「生活休閒之河—打造代表臺中市的門戶之河」,為增加柳川兩側休憩空間,並降低二側道路行車速度,於102年10月16日公告實施「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舊有市區及一至五期市地重劃地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將柳川東西路二側道路由20米變更為12米。河川空間因應都市計畫變更拓寬河道範圍,打造綠帶緩坡,並導入雨水花園、植生過濾帶、滲透溝及水撲滿等低衝擊開發(LID)工法設計,廣植喬木,兼顧防洪安全、環境改善與植生綠化。
市府水利局范世億局長指出,柳川歷經三任市長的努力,目前完工部分為民權路至三民西路長度約2.1公里,綠帶緩坡因應周邊景點與設施規劃的活動空間,如林之助廣場與林之助畫室、療癒花園與臺中醫院長照中心、老樹廣場與臺中文學公園及假日市集與動漫巷的交互連結,讓休憩於柳川的同時也能享受在地人文與藝術的饗宴。整治後的柳川將帶給民眾更舒適的休憩環境,給予人文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柳川藍帶水岸綠廊
上游河段起自北屯區舊社公園至北區中正公園新建污水截流及現地處理場,長達3.5公里的截流設施截取沿岸排放的民生污水,與河道水一併經由中正水淨場淨化,水淨場以可替換式接觸濾材設計,每日處理量達2萬噸,另與既有的中華礫間水淨場並聯,將柳川流域水質全面改善,讓柳川變回清澈且更親近的城市藍帶空間。
柳川整治完成後對臺中市整體市容可望帶來重大改變,不僅全面提升了河川水質,並提升防洪能力,保障周邊居民安全。另一方面也結合周邊歷史文化景點、長照機構及社區,與在地生活圈充分融合,未來將不僅兼具近水休憩機能,同時也帶給民眾接觸在地文學藝術及環境教育等多重功能,讓臺中市擁有全新多元的水岸廊道。

臺中市柳川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獲環保署核定經費持續推動,整體計畫兼顧水安全、水環境與水文化核心規劃理念。於今年初以嶄新亮麗的風貌與市民見面,工程以防洪安全為前提下,改善水質,並連結周邊文化景點,將水利建設由水安全提升至水文化層次,提供休閒遊憩及環境教育兼具的水域空間,帶給大家富含特色的水岸綠廊,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柳川藍帶水岸綠廊
臺中市政府於96年胡志強市長時期將柳川定位為「生活休閒之河—打造代表臺中市的門戶之河」,為增加柳川兩側休憩空間,並降低二側道路行車速度,於102年10月16日公告實施「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舊有市區及一至五期市地重劃地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將柳川東西路二側道路由20米變更為12米。河川空間因應都市計畫變更拓寬河道範圍,打造綠帶緩坡,並導入雨水花園、植生過濾帶、滲透溝及水撲滿等低衝擊開發(LID)工法設計,廣植喬木,兼顧防洪安全、環境改善與植生綠化。
市府水利局范世億局長指出,柳川歷經三任市長的努力,目前完工部分為民權路至三民西路長度約2.1公里,綠帶緩坡因應周邊景點與設施規劃的活動空間,如林之助廣場與林之助畫室、療癒花園與臺中醫院長照中心、老樹廣場與臺中文學公園及假日市集與動漫巷的交互連結,讓休憩於柳川的同時也能享受在地人文與藝術的饗宴。整治後的柳川將帶給民眾更舒適的休憩環境,給予人文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形塑都市水路新風貌 柳川藍帶水岸綠廊
上游河段起自北屯區舊社公園至北區中正公園新建污水截流及現地處理場,長達3.5公里的截流設施截取沿岸排放的民生污水,與河道水一併經由中正水淨場淨化,水淨場以可替換式接觸濾材設計,每日處理量達2萬噸,另與既有的中華礫間水淨場並聯,將柳川流域水質全面改善,讓柳川變回清澈且更親近的城市藍帶空間。
柳川整治完成後對臺中市整體市容可望帶來重大改變,不僅全面提升了河川水質,並提升防洪能力,保障周邊居民安全。另一方面也結合周邊歷史文化景點、長照機構及社區,與在地生活圈充分融合,未來將不僅兼具近水休憩機能,同時也帶給民眾接觸在地文學藝術及環境教育等多重功能,讓臺中市擁有全新多元的水岸廊道。
-
新聞關鍵字:
胡志強
‧ 柳川 、 都市 、 環境 、 風貌 、 臺中市 、 安全 、 空間 、 形塑 、 水路 、 藍帶 、 岸綠廊 、 改善 、 計畫 、 休憩 、 整治 、 文化 、 防洪 、 水質 、 景點 、 提升 、 帶給 、 周邊 、 公園 、 水淨場 、 工程 、 整體 、 兼顧 、 規劃 、 連結 、 休閒 、 教育 、 兼具 、 市長 、 之河 、 打造 、 二側 、 道路 、 變更 、 河川 、 因應 、 綠帶 、 緩坡 、 花園 、 植生 、 設計 、 公里 、 設施 、 林之助 、 廣場 、 臺中‧ 花園 、 帶給 、 北屯區 、 水路 、 休閒 、 計畫 、 全面 、 形塑 、 環保署 、 文學 、 規劃 、 風貌 、 文化 、 景點 、 水淨場 、 變更 、 污水 、 舊社公園 、 打造 、 整體 、 林之助廣場 、 提升 、 休憩 、 環境 、 中正 、 台中市 、 柳川東西路 、 兼具 、 柳川 、 截流 、 工程 、 中正公園 、 因應 、 安全 、 民眾 、 公園 、 空間 、 連結 、 公里 、 臺中 、 整治 、 兼顧 、 臺中文學公園 、 緩坡 、 李梅金 、 周邊 、 中華礫間水淨場 、 柳川 、 廣場 、 市長‧ 北屯區 、 臺中市 、 柳川 、 舊社公園 、 台中市 、 環保署 、 柳川 、 中華礫間水淨場 、 李梅金 、 林之助廣場 、 范世億 、 臺中文學公園 、 台中 、 胡志強 、 柳川東西路 、 中正公園‧ None
- 新聞來源:台灣好新聞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
柳川
、
都市
、
環境
、
風貌
、
臺中市
、
安全
、
空間
、
形塑
、
水路
、
藍帶
、
岸綠廊
、
改善
、
計畫
、
休憩
、
整治
、
文化
、
防洪
、
水質
、
景點
、
提升
、
帶給
、
周邊
、
公園
、
水淨場
、
工程
、
整體
、
兼顧
、
規劃
、
連結
、
休閒
、
教育
、
兼具
、
市長
、
之河
、
打造
、
二側
、
道路
、
變更
、
河川
、
因應
、
綠帶
、
緩坡
、
花園
、
植生
、
設計
、
公里
、
設施
、
林之助
、
廣場
、
臺中
‧
花園
、
帶給
、
北屯區
、
水路
、
休閒
、
計畫
、
全面
、
形塑
、
環保署
、
文學
、
規劃
、
風貌
、
文化
、
景點
、
水淨場
、
變更
、
污水
、
舊社公園
、
打造
、
整體
、
林之助廣場
、
提升
、
休憩
、
環境
、
中正
、
台中市
、
柳川東西路
、
兼具
、
柳川
、
截流
、
工程
、
中正公園
、
因應
、
安全
、
民眾
、
公園
、
空間
、
連結
、
公里
、
臺中
、
整治
、
兼顧
、
臺中文學公園
、
緩坡
、
李梅金
、
周邊
、
中華礫間水淨場
、
柳川
、
廣場
、
市長
‧
北屯區
、
臺中市
、
柳川
、
舊社公園
、
台中市
、
環保署
、
柳川
、
中華礫間水淨場
、
李梅金
、
林之助廣場
、
范世億
、
臺中文學公園
、
台中
、
胡志強
、
柳川東西路
、
中正公園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