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首座親子館三叉坑開幕 弘光科大承辦融入原民文化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臺中市落實友善育兒城市,持續打造親子館,和平區首座親子館在七日熱鬧揭牌!弘光科技大學在台中承辦的第四座親子館,設置在和平區三叉坑部落,由於當地至今沒有公托,部落學齡前及學齡幼童就學、照顧議題,一直是家長、隔代教養家庭最急盼的需求,新開幕的親子館注重部落原住民文化,規劃泰雅族傳統課程,也提供多元育兒服務,讓親子一起學習。
和平區親子館在上午11點揭牌,活動一開始,用原住民祈福儀式為親子館祈福,接著表演原住民舞蹈炒熱現場氣氛。臺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社會局長彭懷真、和平區長吳萬福、市議員林榮進、市議員朱元宏、臺中市原民會主委林益陸、弘光科大副校長張聰民等人都來參加,現場也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前來,迫不及待要體驗部落內第一座的親子館。
彭局長致詞表示,市長盧秀燕一向最重視幼兒照顧議題,上任後積極要求跨局處再全面盤點閒置空間,除了原有的學校空教室,甚至活動中心或傳統市場閒置的2樓都善用,要達「10倍增」,目標111年有17間親子館、50處公托,能就近提供適切的幼兒服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再新增一座和平親子館。
張副校長指出,弘光科大教保產業中心專業團隊的努力下,108年10月承接第三座的石岡親子館,今年再承接學校在台中承辦的第四座親子館,成功將托育資源及專業經驗,帶入和平偏遠山區,讓三叉坑部落成為托育資源遞送服務的重要據點。
擔任和平親子館計畫主持人的幼保系助理教授許紋華、及共同主持人吉娃思巴萬指出,學校長期推動部落在地創生計畫,了解部落當地居民的需求,和平親子館不同其他親子館,特別融入原住民傳統文化,規劃織布體驗、射箭活動、文面課程等長期性親子課程,讓族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小朋友更能從小認識自己的部落特色。
與會來賓體驗和平親子館特別的泰雅族部落文化親子課程,披上原民披風,實際體驗泰雅族文面。吉娃思巴萬指出,泰雅族文面不但是男、女有別,更不是每一位都有資格紋面,傳統部落男性必須會打獵才能獲得文面的認證,部落女性則必須會織布,才能獲得文面的肯定。
教保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廖瑞琳表示,和平親子館提供0到12歲育兒家庭各項服務、教具圖書借閱、嬰幼兒感知覺活動、親子活動、親職講座與社區巡迴推廣服務,將秉著市府團隊「友善育兒環境」的信念,讓部落家長感受到「育兒安心、家長放心」的臺中幸福育兒城市。

臺中市落實友善育兒城市,持續打造親子館,和平區首座親子館在七日熱鬧揭牌!弘光科技大學在台中承辦的第四座親子館,設置在和平區三叉坑部落,由於當地至今沒有公托,部落學齡前及學齡幼童就學、照顧議題,一直是家長、隔代教養家庭最急盼的需求,新開幕的親子館注重部落原住民文化,規劃泰雅族傳統課程,也提供多元育兒服務,讓親子一起學習。
和平區親子館在上午11點揭牌,活動一開始,用原住民祈福儀式為親子館祈福,接著表演原住民舞蹈炒熱現場氣氛。臺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社會局長彭懷真、和平區長吳萬福、市議員林榮進、市議員朱元宏、臺中市原民會主委林益陸、弘光科大副校長張聰民等人都來參加,現場也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前來,迫不及待要體驗部落內第一座的親子館。
彭局長致詞表示,市長盧秀燕一向最重視幼兒照顧議題,上任後積極要求跨局處再全面盤點閒置空間,除了原有的學校空教室,甚至活動中心或傳統市場閒置的2樓都善用,要達「10倍增」,目標111年有17間親子館、50處公托,能就近提供適切的幼兒服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再新增一座和平親子館。
張副校長指出,弘光科大教保產業中心專業團隊的努力下,108年10月承接第三座的石岡親子館,今年再承接學校在台中承辦的第四座親子館,成功將托育資源及專業經驗,帶入和平偏遠山區,讓三叉坑部落成為托育資源遞送服務的重要據點。
擔任和平親子館計畫主持人的幼保系助理教授許紋華、及共同主持人吉娃思巴萬指出,學校長期推動部落在地創生計畫,了解部落當地居民的需求,和平親子館不同其他親子館,特別融入原住民傳統文化,規劃織布體驗、射箭活動、文面課程等長期性親子課程,讓族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小朋友更能從小認識自己的部落特色。
與會來賓體驗和平親子館特別的泰雅族部落文化親子課程,披上原民披風,實際體驗泰雅族文面。吉娃思巴萬指出,泰雅族文面不但是男、女有別,更不是每一位都有資格紋面,傳統部落男性必須會打獵才能獲得文面的認證,部落女性則必須會織布,才能獲得文面的肯定。
教保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廖瑞琳表示,和平親子館提供0到12歲育兒家庭各項服務、教具圖書借閱、嬰幼兒感知覺活動、親子活動、親職講座與社區巡迴推廣服務,將秉著市府團隊「友善育兒環境」的信念,讓部落家長感受到「育兒安心、家長放心」的臺中幸福育兒城市。
-
新聞關鍵字:
在地、 盧秀燕、 親子
‧ 親子館 、 部落 、 育兒 、 和平 、 和平區 、 文化 、 服務 、 活動 、 文面 、 家長 、 原住民 、 泰雅族 、 傳統 、 課程 、 親子 、 體驗 、 三叉坑 、 弘光科 、 承辦 、 台中 、 臺中市 、 提供 、 學校 、 中心 、 指出 、 首座 、 融入 、 原民 、 友善 、 城市 、 揭牌 、 第四座 、 當地 、 公托 、 學齡 、 照顧 、 議題 、 家庭 、 需求 、 規劃 、 祈福 、 現場 、 市議員 、 副校長 、 表示 、 幼兒 、 閒置 、 10 、 教保 、 產業‧ 弘光科大教保產業中心 、 臺中市原民會 、 表示 、 了解 、 議題 、 提供 、 規劃 、 令狐 、 和平區親子館 、 體驗 、 融入 、 產業 、 承辦 、 吳萬福 、 現場 、 學校 、 朱元宏 、 主持人 、 托育 、 家庭 、 指出 、 文面 、 林益陸 、 傳統 、 弘光科技大學 、 城市 、 臺中 、 教保 、 專業 、 副校長 、 和平 、 當地 、 學齡 、 活動 、 彭懷真 、 三叉坑 、 獲得 、 和平區 、 家長 、 資源 、 計畫 、 原民 、 文化 、 盧秀燕 、 原住民 、 臺中市 、 需求 、 台中 、 陳榮昌 、 部落‧ 弘光科技大學 、 陳榮昌 、 吳萬福 、 台中 、 弘光科大 、 和平區親子館 、 吉娃思巴萬 、 臺中市 、 彭懷真 、 廖瑞琳 、 張聰民 、 臺中 、 和平親子館 、 令狐 、 弘光科大教保產業中心 、 林榮進 、 石岡親子館 、 盧秀燕 、 朱元宏 、 友善育兒 、 林益陸 、 臺中市原民會 、 許紋華‧ None
- 新聞來源:台灣好新聞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
親子館
、
部落
、
育兒
、
和平
、
和平區
、
文化
、
服務
、
活動
、
文面
、
家長
、
原住民
、
泰雅族
、
傳統
、
課程
、
親子
、
體驗
、
三叉坑
、
弘光科
、
承辦
、
台中
、
臺中市
、
提供
、
學校
、
中心
、
指出
、
首座
、
融入
、
原民
、
友善
、
城市
、
揭牌
、
第四座
、
當地
、
公托
、
學齡
、
照顧
、
議題
、
家庭
、
需求
、
規劃
、
祈福
、
現場
、
市議員
、
副校長
、
表示
、
幼兒
、
閒置
、
10
、
教保
、
產業
‧
弘光科大教保產業中心
、
臺中市原民會
、
表示
、
了解
、
議題
、
提供
、
規劃
、
令狐
、
和平區親子館
、
體驗
、
融入
、
產業
、
承辦
、
吳萬福
、
現場
、
學校
、
朱元宏
、
主持人
、
托育
、
家庭
、
指出
、
文面
、
林益陸
、
傳統
、
弘光科技大學
、
城市
、
臺中
、
教保
、
專業
、
副校長
、
和平
、
當地
、
學齡
、
活動
、
彭懷真
、
三叉坑
、
獲得
、
和平區
、
家長
、
資源
、
計畫
、
原民
、
文化
、
盧秀燕
、
原住民
、
臺中市
、
需求
、
台中
、
陳榮昌
、
部落
‧
弘光科技大學
、
陳榮昌
、
吳萬福
、
台中
、
弘光科大
、
和平區親子館
、
吉娃思巴萬
、
臺中市
、
彭懷真
、
廖瑞琳
、
張聰民
、
臺中
、
和平親子館
、
令狐
、
弘光科大教保產業中心
、
林榮進
、
石岡親子館
、
盧秀燕
、
朱元宏
、
友善育兒
、
林益陸
、
臺中市原民會
、
許紋華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