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房及川普關稅下的房地產新趨勢

政府打房及川普關稅下的房地產新趨勢

在當前政府強力打房與全球經貿變局,特別是潛在的「川普關稅」陰影下,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將走向何方?相信一般民眾,無論是已經置產,還是正在觀望,心中都充滿了疑問:房價會跌嗎?現在是進場的時機嗎?未來的家,會長什麼樣子?大家應該要如何去看清未來五到十年的房地產新趨勢,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博士於2025年11月07號於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中的演講中,有詳細的分享可分成以下三大主題去關注:



第一,房地產不變的核心價值。
第二,深入剖析兩大外部衝擊:政府打房與川普關稅,如何重塑市場。
第三,最重要的部分,未來的六大新趨勢與應對策略。



第一部分:動盪時代中,房地產不變的三大核心優勢



在風雨來襲時,我們更要看清腳下這塊土地的堅實之處。無論政策如何變化,房地產這項資產,始終擁有三大無可取代的優勢:



政府打房及川普關稅下的房地產新趨勢
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博士於 2025 年 11 月 7 日在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進行專題演講,現場座無虛席,吸引眾多聽眾踴躍參與。圖/住展雜誌


房地產的三大核心優勢



第一,「使用價值」與「情感寄託」。



房地產不像股票只是一個數字,它是一個你可以「使用」的實體。你可以住在裡面、開店做生意。它是一個「家」。好的房子能為我們帶來生活的幸運感與方便性。它關乎家人的安全、孩子的成長、每天的幸福感。這份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是股票、虛擬貨幣等投資標的無法比擬的。



這不只是投資,更是對生活品質的投資。一個採光通風良好、動線流暢、管理完善的房子,帶來的是一種每天的「幸運感」和「方便性」。它能減少家人間的摩擦,提升居住的幸福感。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建築規格」。



第二,「槓桿操作」與「資金池」功能。



房地產是少數能讓普羅大眾安全使用高倍數財務槓桿的工具。它也是少數能讓銀行願意讓你用高倍「槓桿」購買的資產。頭期款兩、三成,你就能擁有百分之百的使用權與增值潛力。同時,這個資產還能成為我們的「資金池」,在需要週轉時,透過增貸等方式取得成本相對較低的資金,這項功能至今依然無可替代。



第三,「實體改善」與「安全升級」。



特別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新一代都更宅,規格遠勝以往。它們是耐震性能佳的安心宅、是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是融入科技的智慧建築,更是規劃了無障礙設施的適老建築。這代表房地產本身也在進化,順應著高齡化、數位化的社會需求,其內在價值正在不斷提升。



這些核心優勢,是我們在分析所有變動因素前,必須牢牢記住的基石。



然而,這些優勢正面臨巨大的挑戰。政府的政策風向非常明確:「鼓勵擁有一屋,反對囤房炒作」。從囤房稅2.0到限縮貸款成數,目標就是打擊短期投資客。這意味著,過去「買房必賺」、「閉著眼睛買都能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部分:兩大衝擊波——政府打房與川普關稅的深層影響



接下來,我們要面對兩股正在改變遊戲規則的力量。



首先,是政府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與「稅制改革」。



政府的政策方向非常明確:鼓勵民眾擁有「1屋」,反對將房產作為純投資標的,並嚴防炒作。從限縮貸款成數、提高信用要求,到《平均地權條例》打擊預售屋換約,再到可能調整的稅制,目標都指向「去投資化」。



這會帶來什麼直接後果?



1. 購屋門檻提高:年輕人、首購族要湊足更高自備款,買房更困難。



2. 市場流動性降低:投資客退場,交易量可能萎縮。



3. 建商面臨生存戰:這是一場優勝劣敗的市場淘汰。預期大、中、小型建商都將重新洗牌。中型及小型建商,除非能像精品一樣建立起強大的品牌信譽,否則將首當其衝,逐漸退出市場。而大型建商雖然情況稍佳,但也將面臨利潤降低的沉重壓力。未來,代之而起的將是另一批以輕資產、高效率、創新商業模式營運的新銳建商。



其次,是潛在的「川普關稅」這隻黑天鵝。



雖然變數仍大,但我們必須預先沙盤推演。若美國對全球掀起新一波關稅大戰,對台灣的衝擊將是:



1. 總體經濟影響: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可能受創,企業獲利下降,連帶影響年終獎金與薪資成長。民眾購屋的「能力」與「信心」會受到雙重打擊。



2. 資金鏈的雙面刃:若台海情勢因美中衝突升溫,可能影響外資流入台灣房地產的意願。但另一方面,若台灣高科技產業出口受阻,部分企業的資本支出也可能放緩。



這兩股力量疊加,共同指向一個結論:市場的投機泡沫將被擠出,房地產將回歸「居住本質」。



第三部分:未來十年的六大房地產新趨勢



在這樣的衝擊下,未來的市場會呈現出哪些清晰的趨勢呢?胡偉良為大家歸納出六大趨勢:



趨勢一:「租購並存」成為新常態,市場極化



房價過高的情況,將使民眾大量走向「長期租房」。買房將不再是人生必修課,租屋市場會更加蓬勃、專業化。最終,市場會極化:一端是高收入族群追求的高品質住宅,另一端是廣大租賃族群需要的穩定租屋供給。買房市場,將越來越成為「高收入者的遊戲」。



趨勢二:「存量市場」取代「增量市場」



台灣30年以上的老屋已超過一半,其中在921地震(1999年)以前興建的老屋,耐震力尤其令人擔憂。可供大面積開發的素地越來越少,且價格高昂。未來的主戰場,將從郊區的農地、素地,轉移到都市裡的老屋改建與都更。這不僅是商機,更是國家安全與社會福祉的迫切需求。政府若能以政策大力加速都更改建,不僅能改善民眾居住安全,更是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成長的一帖良藥。



趨勢三:「市場分化」加劇,強者恆強



人口會持續往都會區集中,特別是圍繞著高科技、半導體、AI等高附加價值產業聚落,例如新竹、台中、台南科學園區周邊。這些從業人員薪資所得高,他們追求的是「舒適好宅」。反之,非都會區將面臨人口減少、外移的挑戰,房地產市場將更為冷清。地點,地點,還是地點,這句話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趨勢四:「產品兩極化」——越小與越專的宅並存



一方面,因應單身、頂客族與高房價壓力,小宅、獨居宅的比重與數量會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對於高收入家庭,他們不再需要「大而無當」的房子,而是需要「精緻而專屬」的空間。因此,中大坪數的產品不會消失,但必須進化為符合高端生活需求的「好宅」,例如擁有更完善的公設、更好的景觀與建築規劃。



趨勢五:「建築規格升級」成為基本配備



未來的房子,無論大小,都必須是「有感升級」的。耐震、綠建築、智慧家居、無障礙設計,這些將不再是豪宅的專利,而是消費者在選擇都更宅或新成屋時的「基本要求」。建築的硬體價值,將集中在這些關乎安全、健康與便利的實質功能上。



趨勢六:「建商生存戰」催生商業模式創新



正如前面所說,建商利潤被壓縮,將迫使產業轉型。未來成功的建商,不再是拚推案量、拚週轉速度,而是拚:



品牌力:信任度與口碑。



整合力:處理複雜都更流程的能力。



成本控管力:在有限的利潤空間中擠出效益。



創新力:提供新的服務與價值,例如全齡化社區、訂閱制服務等。



結語:在變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總結胡偉良的分享,我們看到了一個正在劇烈轉變的房地產時代。政府的打房政策與全球經貿風險,如同兩把篩子,正在篩去市場的浮躁,留下真實的需求與穩健的經營者。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在這個新時代下:



如果你是自住客,請回歸需求本身:你的生活需要什麼?安全、便利、幸福感。請大膽追求具備耐震、智慧、綠建築與無障礙設施的好房子。老屋改建是機會,但也要慎選有信譽的建商。



如果你是投資者,舊思維必須拋棄。未來不再是買了等著漲,而是要精算租金收益,尋找被低估的存量資產,或是聚焦於有真實產業與人口支撐的區域。



對於整個社會,我們需要更積極的面對老屋更新問題,這不只是房地產議題,更是國家安全與社會公平的課題。



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更理性、更分化,也更考驗每一位參與者的智慧。它不再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市場,但對於做好準備的人來說,它依然是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穩健積累財富的基石。



與其預測風向,不如學會在每一種風中穩步前行。



政府打房及川普關稅下的房地產新趨勢

個人檔案:
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博士
學歷 :台大土木系畢業、商學博士、法學博士
現任:品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主任技師 (獲選內政部十大優良營造廠商)



經歷:
曾任新北市建照預審委員會委員
曾任新北市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大土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美國Lawrence大學EMBA講座教授
新店上河圖社區主任委員(任內獲選優良社區評選第一名)
經濟部中小企業精英總經理獎 台灣營建署管理協會傑出論文獎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政府打房及川普關稅下的房地產新趨勢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政府打房及川普關稅下的房地產新趨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