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跨境電商趨勢論壇》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品牌善用群眾募資口碑,是帶動後續銷售的領航火車頭

「群眾募資有很大的一項特色是,它不是創造終端銷售結果而是銷售籌碼,當產品還在初期開發,就能獲到一兩千人的支持,在成功的集資專案之後,會有經銷、代理商主動來詢問,這是台灣團隊朝向海外市場走的機會。」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在《疫後新挑戰‧跨境新契機》跨境電商趨勢論壇的「疫情當下催生全數位新契機-以美國市場為例」場次分享。
貝殼放大在台灣成立至今六年多,累積群眾募資達24億新台幣,其中五分之一比例是來自為海外市場。林大涵認為,群眾募資的特色之一,很多時候是帶動後續銷售,甚至測試市場水溫的火車頭。他以2014年10月由貝殼放大主導的第一檔海外募資案為例,一群平均25.5歲台大學生組成的FLUX團隊,開發出一台多功能3D列印機Delta,當時在Kicksarter最高紀錄40天內累積164萬美元(約新台幣5,200萬元)。
能有如此亮眼成績,林大涵分析,台灣團隊想進攻海外尤其是美國市場,若要採取群眾募資的模式,可鎖定高單價產品相對較有優勢。背後原因是在利基市場溝通時會專攻特定社群,不一定需要超長時間耕耘,例如喜歡3D 印表機、特殊登山裝備的族群,已經有明確的受眾聚合,所以只要產品力夠好,在對應族群做溝通是能累積足夠動能。

至於也有品牌期望初期先透過募資,後續把銷售結合跨境電商,林大涵建議,許多人會把群眾集資當成是萬靈丹,認為可快速集資、創造品牌聲量、又能連接後續商業談判籌碼。但是,相關的挑戰也要謹記在心,例如產品在付諸生產之前,過去就有業者把設計點子原型,透過募資平台公開到網路,導致被其他廠商抄襲。
林大涵舉例,過去就曾有一家原創廠商,開發出一款快按鈕產品,在集資過程就被抄襲,兩者產品功能幾乎一樣,甚至抄襲者的速度更快,直接到Amazon平台銷售。這個事件開始讓更多團隊意識到,應該把產品準備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把募資當成是首發預購的武器。
於是在2014年之後,歐美市場的募資模式朝向兩個極端方向發展。一邊是產品仍處於相當概念程度,核心Know-How比較難直接被複製,另一邊則是走到Ready Product階段,透過募資平台做預購。林大涵接著分享募資的另一現象,隨著群眾募資有大規模成功案例累積,促使大型品牌更願意創新,透過募資當成內部創業的管道之一。像是通用電氣GE就成立一個專門處理募資的專案團隊,幫助創新概念化為具體,運用GE資源開發出更多新產品。
如果台灣企業投入群眾募資是想朝向海外發展,甚至鎖定跨境用戶的拓展,該用那些策略讓進入門檻降低?林大涵建議首先要認清自己定位,是要做概念發展還是行銷拓展,如果是概念產品,就需要清楚溝通目前開發狀況,哪些部分已經完成;另一邊如果是商業拓展,就能透過集資的回饋方案設計,例如延伸方案、達標方案的多元各類玩法。
過去貝殼放大在評估某款產品是否適合某地市場,主要會透過問卷調查,蒐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第一波推出問券後,發現購買意願低,原因是台灣常用的誘因方案,到不同國家會面臨不同狀況。當時貝殼放大採取的策略是,針對受眾的收入設定到一定高度後,這時問卷成本雖然增長,但整體的購買意願會大幅增加。因此募資產品要切進一地市場之前,先觀察該產品領域是否有足夠願意支持的受眾群體,進一步思考該產品是否適合前進全球做跨境生意。
最後針對群眾募資的口碑操作策略,林大涵也提到若把群眾募資當成累積品牌口碑的訴求,可達到承先啟後效果,因為多少人支持募資是直接呈現戰鬥力數值,也就是口碑的展現。反過來說,募資是提前要求消費者對品牌有信賴,因為消費者要先付錢,經過一段等待期才能拿到商品,中間牽涉不確定的風險,信任程度比一般銷售模式更高。建議品牌可透過社群的關鍵意見領袖強化信賴感,但同時準時出貨、維持品質也不可忽略,才能讓口碑發揮長尾效益。
-
新聞關鍵字:
3D列印、 創業、 跨境、 電商
‧ 募資 、 產品 、 群眾 、 林大涵 、 市場 、 品牌 、 銷售 、 透過 、 跨境 、 貝殼 、 放大 、 口碑 、 集資 、 台灣 、 團隊 、 海外 、 累積 、 後續 、 當成 、 概念 、 方案 、 電商 、 支持 、 之後 、 朝向 、 開發出 、 模式 、 溝通 、 受眾 、 建議 、 過去 、 平台 、 抄襲 、 直接 、 程度 、 發展 、 拓展 、 策略 、 是否 、 消費者 、 購買 、 意願 、 趨勢 、 論壇 、 執行長 、 帶動 、 火車頭 、 特色 、 創造 、 籌碼‧ 產品 、 趨勢 、 挑戰 、 狀況 、 拓展 、 當時 、 GE 、 電商 、 跨境 、 台大 、 24億新台幣 、 林大涵 、 論壇 、 設計 、 集資 、 過去 、 程度 、 帶動 、 火車頭 、 當成 、 團隊 、 朝向 、 籌碼 、 更多 、 方案 、 受眾 、 發展 、 創造 、 採取 、 直接 、 購買 、 美國 、 特色 、 銷售 、 台灣 、 足夠 、 新台幣 、 認為 、 募資 、 一定 、 原因 、 口碑 、 抄襲 、 模式 、 社群 、 問卷 、 Kicksarter 、 群眾 、 適合 、 FLUX團隊‧ FLUX 、 Delta 、 Kicksarter 、 3D 、 Amazon 、 Ready Product 、 GE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Knowing新聞
- 更多科技新聞 »
‧
募資
、
產品
、
群眾
、
林大涵
、
市場
、
品牌
、
銷售
、
透過
、
跨境
、
貝殼
、
放大
、
口碑
、
集資
、
台灣
、
團隊
、
海外
、
累積
、
後續
、
當成
、
概念
、
方案
、
電商
、
支持
、
之後
、
朝向
、
開發出
、
模式
、
溝通
、
受眾
、
建議
、
過去
、
平台
、
抄襲
、
直接
、
程度
、
發展
、
拓展
、
策略
、
是否
、
消費者
、
購買
、
意願
、
趨勢
、
論壇
、
執行長
、
帶動
、
火車頭
、
特色
、
創造
、
籌碼
‧
產品
、
趨勢
、
挑戰
、
狀況
、
拓展
、
當時
、
GE
、
電商
、
跨境
、
台大
、
24億新台幣
、
林大涵
、
論壇
、
設計
、
集資
、
過去
、
程度
、
帶動
、
火車頭
、
當成
、
團隊
、
朝向
、
籌碼
、
更多
、
方案
、
受眾
、
發展
、
創造
、
採取
、
直接
、
購買
、
美國
、
特色
、
銷售
、
台灣
、
足夠
、
新台幣
、
認為
、
募資
、
一定
、
原因
、
口碑
、
抄襲
、
模式
、
社群
、
問卷
、
Kicksarter
、
群眾
、
適合
、
FLUX團隊
‧
FLUX
、
Delta
、
Kicksarter
、
3D
、
Amazon
、
Ready Product
、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