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解篇》從美國經驗看台灣教育:建構數學、歷史課綱、文言文、素養題

【愛傳媒鼎震繼專欄】20多年前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待過三個州,看過美國國小的數學教材,也在圖書館中看到許多寫給孩子、老師、家長的補充教材(甚至還買了一些)。雖說,三個州採用的課本不盡相同,但是五年級開始,美國人教數線與初級代數。當時,在臺灣,建構數學的風暴剛起,數種正反爭論吵鬧不休。我有留下當時的臺灣小學教材,實話說,建構數學實行的前幾年,只因為不要讓學生有壓力學數學,整個課本朝簡單內容編排,整個題目觀念簡單到不像樣子(計算卻很繁複)。
40多年前,我們嘲笑美國人連基本算術都不會。我開始懷疑,臺灣這些學者是不是抄了40年前的美國建構數學來教臺灣學生!當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人已經改動小學教材,在小二時就開始背九九乘法表,甚至美國老師開玩笑說,中國華人數學好,是因為中文對九九乘法表的發音音節非常簡短。比如說:我們說二二得四,三九二十七等,這些發音的音節幾乎等於一個長英文單字的發音。雖然是開玩笑,但是20年前的美國人注意到他們的數學教學要改變,原先不鼓勵背誦的九九乘法表是不恰當的。
是不是我們的數學教育,隨後又會改成像20年前當時的美國一樣?結果真是說中了,現在臺灣的國小二年級開始背乘法表,小六已經有數線和解簡單代數的能力。
要反省的是什麼?我們是不是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看法與章程。
老夫讀高中時,項武義、楊維哲等教授編輯數學實驗課本,老實說已經編得非常好,深度也夠。好在那裡呢?主要是上完高中課程的理科學生,很容易銜接大學的課程。特別是項武義等主張應該將部分微積分課程納入高中教材。這造就了以後的高中數學教材改變,而有一陣子大學聯考自然組數學是要考微積分的。
無奈的是:臺灣永遠是考試導向,也永遠有一群不是念理科的專家反對數學教這麼多。近年來的大學入學學測,只考到高中二年的內容。中後段高中的學生白白浪費一年時間沒有好好上高三的數學,也造成中後段大學理科生數學程度嚴重落後。另一方面,菁英學生在一個更小的泳池裡競爭誰游的快,考試壓力不見得變小,同時完完全全失去所謂大學多元入學的美意。
整個20年看下來,我們國家的數學教育真是進步了?教材真的全部是自己編了?只怕仍有許多問號。數學是所有理科的基礎,原本帶有的政治意識色彩是最少的,我們都能把他變的非常奇怪,遑論歷史、國文。
接下來看看歷史!再舉我們崇拜的美國好了。請大家看看他們的國小歷史教材,你會驚訝的發現,所有人類近5000年的歷史他全包括了(從古埃及、中國、希臘等)。美國人不是將所有東西全教給小學生,他是勾勒出一個大輪廓,並鼓勵學生自己深入研究,學著寫報告做專題。天幸美國人不像我們這樣考試,否則他們的小學生要哭了。同樣的,他們的音樂美術課也很精彩,不會像我們臺灣的學生,絕大多數巴哈是誰都不知道,或是中國水墨畫的流派、意象如何欣賞也說不出所以然。所以,當老夫得知,我們將歷史課程中漢朝、三國都變不見了時,心中滋生的困惑比當初推動建構式數學時還大。
怎麼說我們說的都是中文,就算台語、閩南語,這也是古漢文。我們怎樣都和中華文明脫不了關係。有一些人說臺灣族群中絕大多數不是漢人,是平埔族、是南島種族。但是,抱歉,近50年來你說的是中文,再往前推,我們有許多人是清朝治理時祖先的後代,有將近200多年的時間,臺灣的人民接受的是中文以及中華文化的影響。
現在很明顯的是,有人發動文化鬥爭,非得將這部分的中國史砍的愈少愈好。明明是自己長項,可以學得很好的東西,非要往外頭扔,棄之不學,然後撿進來所謂東亞史。如老夫以前在此專欄所提的,人類的演化,合併的主要動力是文化,不是血源。光靠純種血源維持的國家,絕對不會長久。我們怎麼會做這麼奇怪的事,違逆自然驅動力,更何況臺灣惡名昭彰的考試型態,與考試讀書方式,我們絕對會教出來一群非常扭曲懂東亞史的後輩。這是我們要的結果嗎?
類似的情形還有文言文的比例大幅刪減,但是考試還是要考,弄得老師和補習班仍是準備了更多、更奇怪的文言文給學生念。副作用是,大多數年輕學子不讀古文,造成國文程度低下。感慨說一句,讀網路文學、讀愛情故事小說,是沒法增長國文程度的。
更奇葩的是在數學、自然兩科中考題目非常非常長的素養題,美其名是要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提升文學素質,實際上是本末倒置,刪了歷史、國文課,然後在數學、自然課裏考國文和歷史。如果是這樣,老夫乾脆建議,下次在數學、自然科中加考英文閱讀,這很酷!不僅符合國際潮流,也更有人文素養。
作者為博士、蹇解篇專欄作家。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i-media愛傳媒
- 更多社會新聞 »
‧
數學
、
臺灣
、
學生
、
教材
、
美國
、
歷史
、
美國人
、
高中
、
考試
、
建構
、
大學
、
專欄
、
20
、
中文
、
老夫
、
課程
、
理科
、
國家
、
國文
、
教育
、
文言文
、
素養
、
多年
、
時間
、
國小
、
許多
、
老師
、
課本
、
當時
、
整個
、
簡單
、
已經
、
九九乘法表
、
中國
、
發音
、
一個
、
程度
、
奇怪
、
文化
、
易經
、
解篇
、
傳媒
、
三個
、
一些
、
代數
、
小學
、
壓力
、
內容
、
題目
、
40
‧
教材
、
閱讀
、
代數
、
英文
、
東西
、
美國人
、
文學
、
改變
、
楊維哲
、
鼓勵
、
大學
、
老夫
、
已經
、
永遠
、
主要
、
文言文
、
課本
、
小學生
、
埃及
、
簡單
、
卦象
、
高中
、
老師
、
需要
、
教育
、
台灣
、
真是
、
國小
、
所謂
、
奇怪
、
理科
、
造成
、
美國
、
所有
、
血源
、
程度
、
時間
、
內容
、
開玩笑
、
專欄
、
許多
、
歷史
、
現在
、
武義
、
巴哈
、
發音
、
看看
、
阻難
、
傳媒
、
微積分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