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初》藍營重整軍,罷王後戰略省思

【愛傳媒陳念初專欄】王浩宇桃園罷免案成功,有人說是藍軍的第一勝,接下來罷捷案,若能再下一城,將是藍軍敗部復活的關鍵戰役,緊接著,還有罷立委陳柏惟一役,藍軍若在高雄仍能衝高罷免聲勢,陳柏惟被罷免的機會一定更高,民進黨連無黨籍黃捷都護航不力,民進黨發動政黨力量卻救不了黃捷,想救台灣基進黨的陳柏惟,就會難上加難。
藍軍歷經2020總統大選及韓國瑜罷免案的雙重打擊後,選戰失利的陰影仍存在,對於政治上的小贏,雖是激勵,但不可掉以輕心,更要有大贏的謀略。
首先,王浩宇罷免案的成功,有很複雜的政治拼貼,與其說是藍軍的獲勝,不如說是多方利益的聚合。
國民黨千萬不能以王浩宇罷免成功一事,就代表這是主流民意回歸藍軍的跡象,趁勢反攻想再贏一棋,國民黨每一步棋都是險棋,黃捷就是一個容易誤判形勢的險棋。
以民進黨的大戰略上來看,萊豬議題是最大罩門,八月的連署公投是民進黨施政下的民意期中考,民進黨更有接班上的複雜難題,內閣改組找不出最佳時機,民進黨內部權力分配及施政上的重重難關,在去年防疫成功護頂下,現在桃園防疫出現裂縫進行補救中,民進黨目前處在最弱的防護罩階段,但民進黨是聰明的政黨,蔡英文的心機其實放在國民黨身上,即使民進黨最弱,只要國民黨不夠強,一樣可以關關過。
國會的多數已經確認立法修法上的優勢,閣揆的強勢也阻絕了行政上的不同調,但民進黨終歸是選舉的政黨,選輸了,執政權換人,什麼都沒有,民進黨下台一鞠躬的身影是瀟灑的,是有一致性的風格,常常是上台後慢慢失分,下台時又再得幾分,休養生息後,下次就能繼續執政。
民進黨好鬥性格,在執政後在野性格依舊,不像執政黨的民進黨,在亂世時比較能存活,相反的,國民黨在野時性格大變,不像在野黨的國民黨,在政治承平時穩扎穩打。
黃捷及陳柏惟,都不是民進黨,卻是民進黨的友軍,接下來的這兩個罷免戰局,國民黨要避免誤判形勢,主要原因在於這兩位民意代表,都是反韓大將,韓國瑜在議會上與黃捷過招,最後媒體捧紅了黃捷,陳柏惟在媒體上也曾對韓國瑜冷嘲熱諷,在兩岸及統獨上鮮明的立場,具有指標作用。
黃捷及陳柏惟若都罷免成功,對藍軍而言,意義是什麼?必須分析清楚,否則容易深陷泥淖,重蹈覆徹。
如果這兩位罷免主角是誘餌,其實並不為過,因為韓粉會重新集結,韓國瑜有可能東山再起。
國民黨內部仍有一群人企盼韓國瑜可以敗部復活,論述理由是總統大選大敗及遭到罷免市長一職,只是人生傷痛之一,韓國瑜仍然可以再度出兵,因為國民黨內無強將,只有韓國瑜能呼風喚雨,擁有群眾魅力。
-
新聞關鍵字:
國民黨、 彈劾、 民進黨、 江啟臣、 王浩宇、 總統大選、 罷免、 臉書、 蔡英文、 蘇貞昌、 賴清德、 選舉、 郭台銘、 防疫、 陳柏惟、 韓國瑜、 馬英九、 黃捷
‧ 國民黨 、 民進黨 、 政治 、 民意 、 罷免案 、 執政 、 做對 、 藍軍 、 韓國瑜 、 蔡英文 、 中間 、 政黨 、 選民 、 罷免 、 萊豬 、 已經 、 韓粉 、 戰略 、 成功 、 議題 、 總統 、 防疫 、 執政權 、 勢力 、 全面 、 王浩宇 、 柏惟 、 機會 、 大選 、 施政 、 最佳 、 多數 、 在野 、 執政黨 、 媒體 、 攻防 、 輸贏 、 戰役 、 台灣 、 內部 、 權力 、 國會 、 選舉 、 風格 、 性格 、 立場 、 論述 、 再度 、 做贏 、 場面‧ 監督 、 校園 、 權力 、 不足 、 真正 、 族群 、 戰場 、 謙卑 、 戰略 、 萊豬 、 風格 、 韓粉 、 複雜 、 國民黨 、 中間 、 氣勢 、 文章 、 質詢 、 聲浪 、 總統府 、 激勵 、 基進黨 、 Media 、 做對 、 韓國 、 民進黨 、 接班 、 需要 、 贏得 、 立院 、 勢力 、 立場 、 新聞 、 性格 、 內部 、 公投 、 做贏 、 部署 、 攻防 、 傳媒 、 本來 、 多方 、 馬英九 、 地方 、 最佳 、 桃園 、 藍軍 、 美國 、 歸隊 、 產生‧ 國民黨 、 蔡英文 、 郭台銘 、 江啟臣 、 黃捷 、 蘇貞昌 、 國會 、 民進黨 、 台灣 、 陳柏 、 韓國瑜 、 Media 、 陳念初 、 韓國 、 中天 、 陳柏惟 、 王浩宇 、 賴清德 、 馬英九 、 高雄 、 總統府 、 美國 、 桃園 、 基進黨 、 兩岸 、 立院‧ None
- 相關新聞專題: 美豬美牛風波、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i-media愛傳媒
- 更多社會新聞 »
‧
國民黨
、
民進黨
、
政治
、
民意
、
罷免案
、
執政
、
做對
、
藍軍
、
韓國瑜
、
蔡英文
、
中間
、
政黨
、
選民
、
罷免
、
萊豬
、
已經
、
韓粉
、
戰略
、
成功
、
議題
、
總統
、
防疫
、
執政權
、
勢力
、
全面
、
王浩宇
、
柏惟
、
機會
、
大選
、
施政
、
最佳
、
多數
、
在野
、
執政黨
、
媒體
、
攻防
、
輸贏
、
戰役
、
台灣
、
內部
、
權力
、
國會
、
選舉
、
風格
、
性格
、
立場
、
論述
、
再度
、
做贏
、
場面
‧
監督
、
校園
、
權力
、
不足
、
真正
、
族群
、
戰場
、
謙卑
、
戰略
、
萊豬
、
風格
、
韓粉
、
複雜
、
國民黨
、
中間
、
氣勢
、
文章
、
質詢
、
聲浪
、
總統府
、
激勵
、
基進黨
、
Media
、
做對
、
韓國
、
民進黨
、
接班
、
需要
、
贏得
、
立院
、
勢力
、
立場
、
新聞
、
性格
、
內部
、
公投
、
做贏
、
部署
、
攻防
、
傳媒
、
本來
、
多方
、
馬英九
、
地方
、
最佳
、
桃園
、
藍軍
、
美國
、
歸隊
、
產生
‧
國民黨
、
蔡英文
、
郭台銘
、
江啟臣
、
黃捷
、
蘇貞昌
、
國會
、
民進黨
、
台灣
、
陳柏
、
韓國瑜
、
Media
、
陳念初
、
韓國
、
中天
、
陳柏惟
、
王浩宇
、
賴清德
、
馬英九
、
高雄
、
總統府
、
美國
、
桃園
、
基進黨
、
兩岸
、
立院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