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必戰?美日佈局狂撥算盤
美國總統大選拉鋸開票,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拿下過半選舉人票、接任第 46 任總統應是大勢所向,美國在歐洲的傳統盟邦有感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重建露出曙光,紛紛致賀拜登與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並要求川普(Donald Trump)接受敗選的現實。
這幅景象,看在亞太區域各國眼裏,恐怕更多的是百感交集,因為拜登尚未公佈具體的亞太政策內容。台灣無疑是個中表現出最高焦慮的一 角,畢竟台灣對於美軍會在兩岸開戰時來援的印象,在川普執政後期的多項軍售案、高官相繼來台的系列友台作為中,得到加固,主流媒體與綠營側翼粉專大多也強力支持川普連任。但如今川普敗局已定,如無意外,一個多月後白宮即將易主,台灣此刻最不安的提問,無非是:川普那些友台政策,拜登願意繼承嗎?
美若出兵 利益何在
對於拜登當選的焦慮,核心是能不能持續滿足台灣人對於美國在兩岸開戰時,會來救援台灣的想像問題。從民進黨政府的角度來看,雖然選擇了全面對抗大陸,但民進黨自己也知道,獨力決戰解放軍,被最終攻陷只是時間長短問題,然若引入美國「挺台抗中」,分攤對抗中國威脅的責任與壓力,自是有利民進黨政府遂行「反中」之大業。但從美國立場來看,其實未必願意輕易扛責,決定華盛頓最終入局與否、入局多深, 端賴其評估兩岸關係折衝下的美國利益導向究竟為何?
美國在海外的利益,由於血緣、歷史文化、資金技術、資源等諸多因 素,一向以歐洲和中東為重,至於對包含東亞在內其他地區的關注,則服膺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尤其是維護美國所制定的國際政經規則, 乃至於宣揚民主自由等;更具體地放到台海乃至於南海周邊,美國的利益大致可歸納為五種思路。
這五種理由,思維上或偏向現實主義(遏制中共成為區域霸權、「矽 盾」、出賣台灣)、或偏向自由主義(藉守護台灣民主進而維護自由主義霸權),但是除了台灣作為籌碼被出賣掉之外,另外幾種思維,其實沒辦法確切給出一旦兩岸開戰美國究竟是否會出兵,以及會介入到何種程度的答案。尤其有幾類思維的終極目的,不必然只有死守台灣這個手段可以達成,幫助台灣本身即帶有風險,很可能導致美國這個燈塔自身的坍塌。
美國涉台的場景一
一旦美國決定不介入,那兩岸開戰發生後,就單純靠雙方的軍事作戰成果來論勝負,結果會怎樣,台灣人都心裏有數;若美軍選擇介入,則會引入新的變數。第一種介入方式可稱為低度介入,內容包含持續對台軍售、台美之間進行小規模軍演、擴大協助訓練國軍、提供台海周邊全方位情報支持等。
事實上,美國已實質低度介入台灣軍事格局多年,只是近期才有較多曝光,包含 2019 年 4 月美國在台協會(AIT)首度證實,館址內的派駐人員,從 2005 年起就包含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三軍現役軍人,同年 AIT 處長也公開參訪台灣的海軍營區,2020 年媒體更「不巧」拍到新竹樂山雷達站有美方「廠商」人員進駐;另外美軍與國軍特戰單位每年的「互動操演」(Balance Taper)、「閃光操演」(Flash Taper),以及漢光演習例行露面的美軍觀摩團,都是美方現役軍人來台的慣例。
雖然規模不大,但目前每年到台灣共有多少人次的美軍現役軍人,外界無從得知,只能確定美軍「存在」於兩岸關係中是不爭事實。不過,一來雙方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二來美軍也沒有在台灣有基於條約為基礎的
軍事權限,背後更有中國大陸與美國「三公報」的牽制,若依照「現 狀」發展,一旦兩岸開戰,美國的軍事介入不會太張揚,很可能仍會集中在外圍支援、不直接介入戰事。
美軍直奔台灣場景二
至於美國如果決定高度介入,則可能遣派軍機軍艦巡弋台海,甚至與國軍有進一步公開的大型演習,「法理化」台灣作為美國盟邦的身分,向台灣正式派駐軍隊並大量部署進攻性武器,後者也等於把 1979 年以降的美中關係基礎歸零。
按照美軍的全球部署位階,包含「戰力投射根據地」(PPH)、「主要作戰基地」(MOB)、「前沿作戰據點」(FOS)、「安全合作地點」(CSL)等,後兩者因不見得有常駐人員,又稱為「浮萍基地」(Lily Pads),目前台灣跟美軍的海外部署相較,連「浮萍基地」都稱不上。美軍要介入兩岸戰爭,主要的跳板會是美軍的駐日基地。
這幅景象,看在亞太區域各國眼裏,恐怕更多的是百感交集,因為拜登尚未公佈具體的亞太政策內容。台灣無疑是個中表現出最高焦慮的一 角,畢竟台灣對於美軍會在兩岸開戰時來援的印象,在川普執政後期的多項軍售案、高官相繼來台的系列友台作為中,得到加固,主流媒體與綠營側翼粉專大多也強力支持川普連任。但如今川普敗局已定,如無意外,一個多月後白宮即將易主,台灣此刻最不安的提問,無非是:川普那些友台政策,拜登願意繼承嗎?
美若出兵 利益何在
對於拜登當選的焦慮,核心是能不能持續滿足台灣人對於美國在兩岸開戰時,會來救援台灣的想像問題。從民進黨政府的角度來看,雖然選擇了全面對抗大陸,但民進黨自己也知道,獨力決戰解放軍,被最終攻陷只是時間長短問題,然若引入美國「挺台抗中」,分攤對抗中國威脅的責任與壓力,自是有利民進黨政府遂行「反中」之大業。但從美國立場來看,其實未必願意輕易扛責,決定華盛頓最終入局與否、入局多深, 端賴其評估兩岸關係折衝下的美國利益導向究竟為何?
美國在海外的利益,由於血緣、歷史文化、資金技術、資源等諸多因 素,一向以歐洲和中東為重,至於對包含東亞在內其他地區的關注,則服膺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尤其是維護美國所制定的國際政經規則, 乃至於宣揚民主自由等;更具體地放到台海乃至於南海周邊,美國的利益大致可歸納為五種思路。
這五種理由,思維上或偏向現實主義(遏制中共成為區域霸權、「矽 盾」、出賣台灣)、或偏向自由主義(藉守護台灣民主進而維護自由主義霸權),但是除了台灣作為籌碼被出賣掉之外,另外幾種思維,其實沒辦法確切給出一旦兩岸開戰美國究竟是否會出兵,以及會介入到何種程度的答案。尤其有幾類思維的終極目的,不必然只有死守台灣這個手段可以達成,幫助台灣本身即帶有風險,很可能導致美國這個燈塔自身的坍塌。
美國涉台的場景一
一旦美國決定不介入,那兩岸開戰發生後,就單純靠雙方的軍事作戰成果來論勝負,結果會怎樣,台灣人都心裏有數;若美軍選擇介入,則會引入新的變數。第一種介入方式可稱為低度介入,內容包含持續對台軍售、台美之間進行小規模軍演、擴大協助訓練國軍、提供台海周邊全方位情報支持等。
事實上,美國已實質低度介入台灣軍事格局多年,只是近期才有較多曝光,包含 2019 年 4 月美國在台協會(AIT)首度證實,館址內的派駐人員,從 2005 年起就包含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三軍現役軍人,同年 AIT 處長也公開參訪台灣的海軍營區,2020 年媒體更「不巧」拍到新竹樂山雷達站有美方「廠商」人員進駐;另外美軍與國軍特戰單位每年的「互動操演」(Balance Taper)、「閃光操演」(Flash Taper),以及漢光演習例行露面的美軍觀摩團,都是美方現役軍人來台的慣例。
雖然規模不大,但目前每年到台灣共有多少人次的美軍現役軍人,外界無從得知,只能確定美軍「存在」於兩岸關係中是不爭事實。不過,一來雙方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二來美軍也沒有在台灣有基於條約為基礎的
軍事權限,背後更有中國大陸與美國「三公報」的牽制,若依照「現 狀」發展,一旦兩岸開戰,美國的軍事介入不會太張揚,很可能仍會集中在外圍支援、不直接介入戰事。
美軍直奔台灣場景二
至於美國如果決定高度介入,則可能遣派軍機軍艦巡弋台海,甚至與國軍有進一步公開的大型演習,「法理化」台灣作為美國盟邦的身分,向台灣正式派駐軍隊並大量部署進攻性武器,後者也等於把 1979 年以降的美中關係基礎歸零。
按照美軍的全球部署位階,包含「戰力投射根據地」(PPH)、「主要作戰基地」(MOB)、「前沿作戰據點」(FOS)、「安全合作地點」(CSL)等,後兩者因不見得有常駐人員,又稱為「浮萍基地」(Lily Pads),目前台灣跟美軍的海外部署相較,連「浮萍基地」都稱不上。美軍要介入兩岸戰爭,主要的跳板會是美軍的駐日基地。
-
新聞關鍵字:
AIT、 南海、 印度洋、 國安會、 川普、 拜登、 民進黨、 海軍陸戰隊、 總統大選、 蘇起、 選舉、 釣魚台
‧ 美國 、 台灣 、 台海 、 美軍 、 介入 、 兩岸 、 利益 、 戰爭 、 拜登 、 主義 、 川普 、 基地 、 自由 、 政策 、 關係 、 霸權 、 軍事 、 部署 、 日本 、 開戰 、 包含 、 直接 、 美日 、 國際 、 大陸 、 中國 、 周邊 、 海軍 、 中美 、 總統 、 盟邦 、 秩序 、 現實 、 區域 、 具體 、 支持 、 問題 、 民進黨 、 全面 、 解放軍 、 決定 、 全球 、 尤其 、 維護 、 思維 、 作戰 、 國軍 、 人員 、 現役 、 軍人‧ 航母 、 航程 、 條款 、 美國海軍陸戰隊 、 內容 、 直接 、 基礎 、 FOS 、 日本 、 解放軍 、 主要 、 正式 、 目前 、 戰爭 、 B-2 、 TW 、 中美 、 政治 、 民進黨 、 偏向 、 派駐 、 更多 、 重建 、 對抗 、 民主 、 演習 、 中國 、 台灣人 、 介入 、 USNI 、 PPH 、 規模 、 願意 、 海軍陸戰隊 、 Joe Biden 、 台灣空軍 、 威脅 、 台灣 、 兩岸 、 釣魚台 、 尤其 、 總統 、 關係 、 媒體 、 相對 、 最終 、 東亞 、 主義 、 中共 、 部署‧ 日本 、 大陸 、 台灣 、 解放軍 、 中國 、 美軍 、 美國 、 雷根 、 Kamala Harris 、 川普 、 美國海軍研究所 、 拜登 、 民進黨 、 中共 、 新竹 、 AIT 、 台灣空軍 、 沖繩 、 日本國 、 賀錦麗 、 美方 、 蘭嶼頭城 、 北京 、 華盛頓 、 國安會 、 蘇起 、 橫須賀 、 CSL 、 白宮 、 AIT 、 美國海軍陸戰隊 、 USNI 、 遠東 、 1 座機場 、 美軍印太司令部 、 Lily Pads 、 美國在台協會‧ Joe Biden 、 Kamala Harris 、 Donald Trump 、 AIT 、 PPH 、 FOS 、 CSL 、 Lily Pads 、 B-2 、 TW
- 新聞來源:台灣好報
- 更多社會新聞 »
‧
美國
、
台灣
、
台海
、
美軍
、
介入
、
兩岸
、
利益
、
戰爭
、
拜登
、
主義
、
川普
、
基地
、
自由
、
政策
、
關係
、
霸權
、
軍事
、
部署
、
日本
、
開戰
、
包含
、
直接
、
美日
、
國際
、
大陸
、
中國
、
周邊
、
海軍
、
中美
、
總統
、
盟邦
、
秩序
、
現實
、
區域
、
具體
、
支持
、
問題
、
民進黨
、
全面
、
解放軍
、
決定
、
全球
、
尤其
、
維護
、
思維
、
作戰
、
國軍
、
人員
、
現役
、
軍人
‧
航母
、
航程
、
條款
、
美國海軍陸戰隊
、
內容
、
直接
、
基礎
、
FOS
、
日本
、
解放軍
、
主要
、
正式
、
目前
、
戰爭
、
B-2
、
TW
、
中美
、
政治
、
民進黨
、
偏向
、
派駐
、
更多
、
重建
、
對抗
、
民主
、
演習
、
中國
、
台灣人
、
介入
、
USNI
、
PPH
、
規模
、
願意
、
海軍陸戰隊
、
Joe Biden
、
台灣空軍
、
威脅
、
台灣
、
兩岸
、
釣魚台
、
尤其
、
總統
、
關係
、
媒體
、
相對
、
最終
、
東亞
、
主義
、
中共
、
部署
‧
日本
、
大陸
、
台灣
、
解放軍
、
中國
、
美軍
、
美國
、
雷根
、
Kamala Harris
、
川普
、
美國海軍研究所
、
拜登
、
民進黨
、
中共
、
新竹
、
AIT
、
台灣空軍
、
沖繩
、
日本國
、
賀錦麗
、
美方
、
蘭嶼頭城
、
北京
、
華盛頓
、
國安會
、
蘇起
、
橫須賀
、
CSL
、
白宮
、
AIT
、
美國海軍陸戰隊
、
USNI
、
遠東
、
1 座機場
、
美軍印太司令部
、
Lily Pads
、
美國在台協會
‧
Joe Biden
、
Kamala Harris
、
Donald Trump
、
AIT
、
PPH
、
FOS
、
CSL
、
Lily Pads
、
B-2
、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