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撰文|創新聞記者陳光蘊|深度專題】花蓮的美,不只是山與海的絕景,而是一種 會慢慢滲進心裡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有些力量在悄悄修復過去、重建記憶,也重塑我們對生活的理解。


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Verde創辦人- Claire張芷。(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4)

花蓮縣政府推動的 「繁花盛開 We Bloom!」計畫,正是這種修復力的縮影。十位行動者,不追逐名聲,卻以日常行動,縫合土地、文化與歷史的裂痕。我選擇拜訪其中三位最具代表性的行動者,他們從石材、海洋與餐桌,帶我們看見花蓮文化的韌性。


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洄遊吧-定置漁場。(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4)

VERDE:讓蛇紋石重生於生活

VERDE 的工作室裡,深淺交錯的蛇紋石托盤、燭台與小器物,像是時間留下的筆觸,也像老屋記憶的回聲。蛇紋石曾是台灣家屋的魂魄,但隨著建材變遷,它幾乎被遺忘。VERDE 將剩餘石材重新切割、打磨,賦予新生命,每一件作品都是對土地、對文化的守護。設計師說:「被遺忘的不代表沒有價值,它只是需要有人願意看見。」這是一場 記憶的修復,也是本土美學的再度覺醒。


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洄遊吧-食魚教育與體。(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4)

洄遊吧:從海洋到餐桌的教育旅程

七星潭海風中,洄遊吧 FISH BAR 的課程正熱烈展開。創辦人黃紋綺帶領學員從魚的洄游、漁法永續到料理哲學,一道菜、一個故事,讓餐桌成為海洋教科書。她說:「吃,是最容易開始的永續行動。」每一口料理,都像海洋親手寫下的故事。在這裡,人與海的距離被拉近,文化與生活被重新連結。


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勝利不廢商號。(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4)

勝利不廢商號:一桌菜縫合家族記憶

在光復馬錫山,勝利不廢商號保存著老雜貨店的骨架、木櫃與泛黃日記。盧薪澄與先生紀彥,把家族從雲南、滇緬到花蓮的歷史,轉化為料理與故事。家,不只是居所,而是一道菜的氣味、一段歷史的溫度。在這裡,每一口家常料理都能品嚐到跨越時空的文化連結,理解「我們是誰」的方式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生活。


在傷痕上綻放:花蓮用修復寫下土地的新篇章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勝利不廢商號。(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4)

花蓮的修復力:在日常中慢慢綻放

VERDE 修復的是石材與土地的情感;洄遊吧修復的是人與海洋的距離;勝利不廢商號修復的是家族與文化的記憶。這些修復看似微小,但正是花蓮文化最深的力量。「繁花盛開計畫」的主視覺,是一朵 小石花——破裂的地方,也是花盛開的地方。花蓮正在修復自己。每一次觸摸、每一次品嚐、每一次理解,都是文化綻放的瞬間。願我們也能在生活的縫隙裡,慢慢呼吸、慢慢理解、慢慢讓某些事重新綻放。

官方網站:https://hlweblo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