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線上海洋環保講座 台、美、英跨國跨界對話激發環保行動力

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及紐約禪空間自2月20日至3月20日舉辦5場Here On Earth線上海洋環保講座(https://hereonearth.world/events) ,前3場計百餘人次參加,與會者來自台灣、紐約、倫敦,講者包括:荷蘭水資源管理專家Lieke Friederichs、美國高中Z世代環保紀錄片導演Alyssa Irizarry、台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張卉君,以及倫敦海廢物歷史藝術家Nicola White,期透過跨國跨界的對話,激發大眾對環保議題的另一種想像和行動力。
3月6日「台灣海洋的美麗與哀愁」講座,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張卉君主講,她自2006年起擔任黑潮海上鯨豚解說員迄今,推動海洋環境教育不遺餘力,並著有《黑潮洶湧》、《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等書。
張卉君分享自己雖在南投埔里的山城長大,從小卻對海洋非常嚮往,大學時參加鯨豚擱淺救援工作,因渴望能在海上遇見健康又美麗的鯨豚,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而參與2018啟動導航計畫,透過為期兩週的全島航行,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調查計畫,紀錄台灣海洋生態,是她生命中很難忘的經驗。
透過一張張精彩照片分享,大家感受到她想傳達的意念,山峰、陸地、海洋跟群聚的海豚,是生態的共同體,彼此相依共存。她並分享1張藍鯨在台灣海岸擱淺死亡的照片,藍鯨的頸部被1條繩索纏住,因無法覓食而死亡,以此讓人們正視海廢物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的事實。
她也提到,海廢物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影響範圍廣大,威脅到800多種物種。無法分解的海廢物最後會碎裂成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體,海洋生態與人類息息相關。講座氣氛熱烈,發問踴躍,有人問到台灣遠洋漁獲的濫捕問題,也有人詢問陸地上的垃圾為何會漂流到海洋?卉君說,漁獲濫捕問題嚴重,需要法規完備及民眾具有正確觀念才能解決,陸地垃圾則多是隨河流流入海洋。
3月20日台灣時間晚間9點半,將展開45分鐘的演講座談,由擁有10萬訂戶的英國知名Youtuber,也是海廢物歷史藝術家的Nicola White主講「泰晤士河的前世今生」,在Nicola White眼中,泰晤士河是一部流動的歷史故事書,河流、海洋孕育了生命,也串聯起世界各地的人文風情,她經營的TIDELINEART,透過創作賦予海廢物新生命,演講中她將分享自己透過蒐集的海廢物,所看到的泰晤士河歷史,也大方展示創作,有興趣觀眾可上網報名https://chanspacenewyork.org/events/mudlarking/?occurrence=2021-03-20。
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青少年環保媒體教育計畫Here On Earth:Ocean Water 」專案負責人魯志蘭表示,Here On Earth線上海洋環保講座是媒體教育計畫課程精神的延伸,參與課程培訓計畫的青少年們,要在半年的培訓課程中拍攝具環保視野的影片,除了專業的影片製作課程,主辦單位更以5場不同講座,透過跨界、跨國講者的經驗傳承分享,滋養學員創作的沃土,刺激靈感。此外,深感海洋環保議題為全球化議題,此次講座的講者都是各領域的菁英,分享的經驗難能可貴,歡迎對海洋生態環保議題有興趣民眾報名。
全球面臨嚴重生態危機,海洋佔地球面積廣大,影響全球生態至關重大,「愛地球、愛和平」是靈鷲山佛教教團的核心精神,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扎根青少年環保教育,推廣全球生命和平大學靈性生態理念,守護地球,愛護海洋,一步一腳印實踐愛地球的使命。
4月下旬,靈鷲山並將舉辦「世界地球日海洋藝術季」系列活動,詳情請鎖定網站資訊https://hereonearth.world/。
(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1.4月23日起,靈鷲山並將舉辦「世界地球日海洋藝術季」系列活動。2.英國知名Youtuber,Nicola White所經營的TIDELINE ART,透過創作賦予海廢物新生命。3.台灣學生的環保影片創作,兼具趣味與創新。)


-
新聞關鍵字:
LINE、 Youtube、 世界地球日、 南投、 台灣、 地球日、 環保
‧ 海洋 、 環保 、 台灣 、 廢物 、 透過 、 生態 、 靈鷲山 、 講座 、 生命 、 分享 、 黑潮 、 議題 、 計畫 、 創作 、 和平 、 大學 、 20 、 歷史 、 Nicola 、 White 、 教育 、 課程 、 地球 、 線上 、 跨國 、 跨界 、 舉辦 、 Here 、 On 、 Earth 、 https 、 講者 、 文教 、 基金會 、 張卉君 、 鯨豚 、 經驗 、 陸地 、 嚴重 、 泰晤士河 、 世界 、 青少年 、 影片 、 全球 、 對話 、 激發 、 行動力 、 紐約 、 hereonearth 、 world‧ 佛教教團 、 計畫 、 藍鯨 、 世界地球日 、 黑潮 、 White 、 倫敦 、 問題 、 Alyssa Irizarry 、 舉辦 、 經驗 、 LINE 、 魯志蘭 、 民眾 、 媒體 、 基金會 、 和平 、 Nicola White 、 參與 、 藝術家 、 世界 、 生命 、 Here On Earth 、 靈鷲山佛教教團 、 影響 、 海洋 、 跨界 、 青少年 、 漁獲 、 議題 、 無法 、 大學 、 TIDELINE ART 、 對話 、 荷蘭 、 賦予 、 透過 、 系列 、 Lieke Friederichs 、 經營 、 泰晤士河 、 報名 、 https 、 靈鷲山 、 參加 、 藝術季 、 創作 、 英跨國 、 地球 、 嚴重‧ 靈鷲山 、 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 、 魯志蘭 、 佛教教團 、 台灣 、 英跨國 、 張卉君 、 Nicola White 、 荷蘭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 倫敦 、 Lieke Friederichs 、 靈鷲山佛教教團 、 Here On Earth 、 TIDELINEART 、 TIDELINE ART 、 Alyssa Irizarry
- 新聞來源:勁報
- 更多社會新聞 »
‧
海洋
、
環保
、
台灣
、
廢物
、
透過
、
生態
、
靈鷲山
、
講座
、
生命
、
分享
、
黑潮
、
議題
、
計畫
、
創作
、
和平
、
大學
、
20
、
歷史
、
Nicola
、
White
、
教育
、
課程
、
地球
、
線上
、
跨國
、
跨界
、
舉辦
、
Here
、
On
、
Earth
、
https
、
講者
、
文教
、
基金會
、
張卉君
、
鯨豚
、
經驗
、
陸地
、
嚴重
、
泰晤士河
、
世界
、
青少年
、
影片
、
全球
、
對話
、
激發
、
行動力
、
紐約
、
hereonearth
、
world
‧
佛教教團
、
計畫
、
藍鯨
、
世界地球日
、
黑潮
、
White
、
倫敦
、
問題
、
Alyssa Irizarry
、
舉辦
、
經驗
、
LINE
、
魯志蘭
、
民眾
、
媒體
、
基金會
、
和平
、
Nicola White
、
參與
、
藝術家
、
世界
、
生命
、
Here On Earth
、
靈鷲山佛教教團
、
影響
、
海洋
、
跨界
、
青少年
、
漁獲
、
議題
、
無法
、
大學
、
TIDELINE ART
、
對話
、
荷蘭
、
賦予
、
透過
、
系列
、
Lieke Friederichs
、
經營
、
泰晤士河
、
報名
、
https
、
靈鷲山
、
參加
、
藝術季
、
創作
、
英跨國
、
地球
、
嚴重
‧
靈鷲山
、
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
、
魯志蘭
、
佛教教團
、
台灣
、
英跨國
、
張卉君
、
Nicola White
、
荷蘭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
倫敦
、
Lieke Friederichs
、
靈鷲山佛教教團
、
Here On Earth
、
TIDELINEART
、
TIDELINE ART
、
Alyssa Iriz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