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壁畫保存技術接軌國際 負離子科技降低汙染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近20餘年來,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觀念及技術已成功接軌國際,也從以往重視文物古蹟修復階段,升級到更加著重管理維護、注重區域性差異的觀念;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輔導國定古蹟臺南大天后宮進行的灰壁畫保存研究及脫鹽計畫,便採用科技研究以解決傳統壁畫長期遭受鹽害風化損害、及廟宇油煙汙染所造成的問題;在農曆春節將至之際,特別在壁畫周邊增設兩座負離子產生器,期在年節宮廟香火鼎盛期間,能有效減少壁畫受油煙沾附情形、提供清淨的保存環境。
臺灣傳統廟宇文物,如壁畫、彩繪、石碑等,因處在開放空間及使用中的狀況,易受到周邊環境影響造成污染損壞、保存不易;經研究得知,線香燃燒會產生如多環芳香烴、懸浮微粒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物質,讓傳統灰作壁畫的表面累積油煙和微粒,壁畫上圖像因而遭受覆蓋,同時汙染物沉澱到壁畫的毛細孔隙中,造成嚴重汙染現象。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指出,為減少上述危害因子,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邵慶旺老師進行科學負離子技術和奈米級抗污藥劑研究;主要是運用靜電原理,藉由設置在壁畫周邊的負離子產生器,每秒散發出千萬顆粒負離子,持續性與空氣中油煙、懸浮微粒等產生結合、沉降,並且還有可分解細菌、病毒作用。
經一定期間觀察,已能確定負離子具有能捕捉廟宇空間中空氣微粒和油煙功用,現正進行中遠程負離子試驗,期望能夠降低壁畫受到油煙附著問題,使壁畫有一層防護罩,降低汙染現象。文資處表示,時代在進步,傳統百年廟宇逐步運用最新科技來保護傳承廟宇中文化珍寶,值得社會大眾予以肯定及鼓勵。(照片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 新聞來源:大成報
- 更多體育新聞 »
‧
壁畫
、
負離子
、
文化
、
油煙
、
傳統
、
保存
、
廟宇
、
臺灣
、
汙染
、
資產
、
研究
、
微粒
、
技術
、
科技
、
降低
、
臺南
、
臺南市
、
管理處
、
進行
、
造成
、
周邊
、
接軌
、
國際
、
觀念
、
文物
、
古蹟
、
遭受
、
問題
、
產生器
、
期間
、
減少
、
提供
、
環境
、
空間
、
受到
、
產生
、
懸浮
、
現象
、
國立
、
藝術
、
大學
、
運用
、
空氣
、
大成
、
記者
、
于郁金
、
報導
、
20
、
餘年
、
成功
‧
科技
、
觀念
、
文化
、
臺南藝術大學
、
國際
、
大學
、
產生器
、
文物
、
廟宇
、
壁畫
、
問題
、
大成報
、
接軌
、
臺灣
、
于郁金
、
文資處
、
汙染
、
懸浮
、
技術
、
產生
、
資產
、
油煙
、
受到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空氣
、
國立
、
運用
、
邵慶旺
、
遭受
、
環境
、
造成
、
進行
、
負離子
、
空間
、
管理處
、
臺南市
、
研究
、
降低
、
保存
、
減少
、
傳統
、
古蹟
、
期間
、
藝術
、
臺灣藝術大學
、
微粒
、
臺南
、
提供
、
周邊
、
現象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