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定古蹟「臺灣府儒考棚」修復完工 3月底開放參觀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走過百年歲月的臺中市市定古蹟「臺灣府儒考棚」,竣工於清光緒18年(1892年),目前為臺中市僅存的清領時期建築遺構,尺度、工法及用材都極罕見,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清代考棚建物。因建築物年久失修,臺中市政府總計投入新臺幣7千萬元辦理修復工程,預計於今年3月底對外開放參觀,同時做為地方文藝交流場域,歡迎民眾來感受文化資產與生活實驗平臺的新場域。
臺中市市定古蹟「臺灣府儒考棚」,經專家研究指出,考棚建築工法應屬於蘇州一帶做法;清末的臺北城也有一些江南系統建築,但都沒有完整木棟架留存至今。清光緒11年臺灣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建省之初,臺中市為臺灣省城所在地,考棚原規劃讓全臺考生參加鄉試之用,而不必千里迢迢至福建省趕考;但後經第二任巡撫邵友濂奏請建議將省會移到臺北,中部的臺灣省城此後僅為單純的「臺灣府城」,因此考棚於清光緒18年興建完成後,雖未能真正以省城考場身分使用,其原始角色仍不容忽視,且為當時城內規模最大的建築群。
由於臺灣府儒考棚周邊區域後經日據時期全新規劃,導致清代發展痕跡幾乎消失;且近代有許多加蓋的建築物,逐漸隱藏於街市中被人們慢慢遺忘。直到1990年代初期由李乾朗及賴志彰教授等學者公開撰文闡述其重要性,後於民國105年指定為臺中市市定古蹟列入文化資產的保護,民國108年完成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後,才逐步揭開臺灣府儒考棚的面紗,讓民眾得以了解其發展軌跡和當時的重要性。
文化局表示,臺灣府儒考棚遺構曾搬遷,導致僅剩局部建築結構、且多數細小構件遺失;但整體仍保留傳統木棟架「抬樑式」及「穿斗式」構架系統,捲棚空間形式完整別具特色,臺中市政府爭取中央補助經費並編列市府配合款,總計投入新臺幣7,153萬8,201元辦理修復工程。
工程完工後連通周邊道路、形成開放空間,加上節能設計利用大面積上下百葉窗,並加裝排風扇、採自然通風;另利用強化玻璃,室內空間自然採光,希望與環境結合的設計理念,以鋼棚架保護清代暨有屋架結構,採用新舊工法互相搭配使用,妥善保存文化資產。
臺灣府儒考棚預計於今年3月底對外開放,讓民眾能參觀了解傳統建築的構築方式和特色;同時也做為地方文藝交流場域,以歷史空間的復古彌新,打造文化保存與串遊的體驗。空間中融合咖啡飲食空間、藝文展覽、品牌進駐、分享藝遊資訊的複合式場所,讓這棟市定古蹟華麗轉身成為「生活風格場域」,成為舊城區另一嶄新的文化觀光亮點。更多消息請上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官網和中島GLAb粉絲專業查詢。


-
新聞關鍵字:
在地、 展覽、 節能、 觀光
‧ 考棚 、 臺灣 、 臺中市 、 空間 、 市定 、 古蹟 、 文化 、 修復 、 開放 、 建築 、 場域 、 月底 、 參觀 、 光緒 、 清代 、 政府 、 工程 、 民眾 、 資產 、 完工 、 18 、 目前 、 僅存 、 時期 、 遺構 、 工法 、 建築物 、 總計 、 投入 、 新臺幣 、 辦理 、 預計 、 今年 、 對外 、 做為 、 地方 、 文藝 、 交流 、 生活 、 研究 、 系統 、 完整 、 棟架 、 建省 、 巡撫 、 臺灣省 、 規劃 、 完成 、 使用 、 當時‧ 特色 、 賴志彰 、 建築物 、 自然 、 考棚 、 光緒 、 劉銘傳 、 傳統 、 保存 、 臺灣府儒考棚 、 新臺幣7千萬元 、 周邊 、 使用 、 修復 、 重要性 、 政府 、 文藝 、 遺構 、 完整 、 設計 、 參觀 、 清代 、 系統 、 中島GLAb 、 臺中市 、 保護 、 文化局 、 臺灣省城 、 文化 、 府儒考棚 、 民國 、 僅存 、 新臺幣 、 中央 、 辦理 、 利用 、 結構 、 臺中市市 、 空間 、 總計 、 交流 、 福建省 、 地方 、 市定 、 時期 、 規劃 、 當時 、 巡撫 、 資產 、 生活‧ 臺中市 、 劉銘傳 、 臺中 、 臺灣 、 府儒考棚 、 臺灣府 、 李乾朗 、 臺灣府儒考棚 、 文化局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中島GLAb 、 蕭宇廷 、 賴志彰 、 臺北城 、 蘇州 、 福建省 、 臺中市市 、 臺北 、 中央 、 臺灣省城 、 新臺幣7千萬元 、 政府 、 邵友濂‧ None
- 新聞來源:大成報
- 更多體育新聞 »
‧
考棚
、
臺灣
、
臺中市
、
空間
、
市定
、
古蹟
、
文化
、
修復
、
開放
、
建築
、
場域
、
月底
、
參觀
、
光緒
、
清代
、
政府
、
工程
、
民眾
、
資產
、
完工
、
18
、
目前
、
僅存
、
時期
、
遺構
、
工法
、
建築物
、
總計
、
投入
、
新臺幣
、
辦理
、
預計
、
今年
、
對外
、
做為
、
地方
、
文藝
、
交流
、
生活
、
研究
、
系統
、
完整
、
棟架
、
建省
、
巡撫
、
臺灣省
、
規劃
、
完成
、
使用
、
當時
‧
特色
、
賴志彰
、
建築物
、
自然
、
考棚
、
光緒
、
劉銘傳
、
傳統
、
保存
、
臺灣府儒考棚
、
新臺幣7千萬元
、
周邊
、
使用
、
修復
、
重要性
、
政府
、
文藝
、
遺構
、
完整
、
設計
、
參觀
、
清代
、
系統
、
中島GLAb
、
臺中市
、
保護
、
文化局
、
臺灣省城
、
文化
、
府儒考棚
、
民國
、
僅存
、
新臺幣
、
中央
、
辦理
、
利用
、
結構
、
臺中市市
、
空間
、
總計
、
交流
、
福建省
、
地方
、
市定
、
時期
、
規劃
、
當時
、
巡撫
、
資產
、
生活
‧
臺中市
、
劉銘傳
、
臺中
、
臺灣
、
府儒考棚
、
臺灣府
、
李乾朗
、
臺灣府儒考棚
、
文化局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中島GLAb
、
蕭宇廷
、
賴志彰
、
臺北城
、
蘇州
、
福建省
、
臺中市市
、
臺北
、
中央
、
臺灣省城
、
新臺幣7千萬元
、
政府
、
邵友濂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