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下好廣告,才能把父親節變成「付清節」?

品牌如何下好廣告,才能把父親節變成「付清節」?

時序邁入8月份,品牌也迎來廣告的重要檔期之一「父親節」,而隨著疫情影響,消費者購物行為從線下快速轉移到線上,相關買氣隨之爆棚!不過,當人人都往線上聚集,最適合你的TA在哪裡呢?在品牌提早積極佈局之際,又該用什麼方式才能抓住消費者的目光,讓父親節順利變成「付清節」呢?

父親節即將來臨,各種活動提早開跑,網路上的競爭更比實體店面還要來得激烈。不過,疫情顛覆了消費者過去習以為常的消費者行為,品牌若一昧仰賴過去的行銷策略,還能找到「對的人」嗎?身為第一線的行銷人員,你對你的TA認識多少?要怎麼樣才能直搗他們的心呢?

一、電商不只是賣場,而是反映消費者生活的「鏡子」!

資策會MIC調查,台灣網友購物時,60%的消費者已不再像過去一樣,透過Google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後才開始找商品,而是直接進入電商平台搜尋。上述的改變,代表兩件事,一是電商能累積到的資訊、商品的細節,已比搜尋平台還要多,背後能分析出的消費者輪廓也更細。

第二,電商平台已經不只是賣場,而是反映網友生活模式的一面「鏡子」。舉凡節慶檔期、天氣變化、日常消費,甚至到社會上出現哪些事件,又帶動哪些消費潮,這些資訊,都可以透過電商累積出的數據反映出來,成為品牌投放廣告時的一盞明燈。

二、不要只用Google、Facebook廣告,可能錯過潛在消費者!

儘管人潮在網路上聚集,然而,獲得越多的流量就等於越多的業績嗎?萬萬不是!流量與其多,不如「準」,這樣在投放廣告、規劃預算時才能正中紅心!舉例來說,品牌若使用Facebook廣告受眾洞察報告(Audience Insights)其實可以發現,它是屬於較大範圍的分析,有時確實能提供大方向,卻若想要更精準的分析,恐怕這份洞察報告派不上用場。然而,電商平台因為有消費者輸入琳瑯滿目的關鍵字(甚至是專業術語),因此累積出來的「電商大數據」分析之後,就能看到比Facebook、 Google等更多元的細節。

三、電商數據,可以為你的行銷多加一層安全防護網!

電商平台累積出的大數據作為Google、Facebook以外的數位行銷管道,將是品牌找到新客、留住舊客的最佳幫手。首先,因民眾消費習慣改變,第一時間直覺地上網購平台搜尋商品,電商數據因此累積了「即時性」,可作為消費風向最靈敏的指標。

此外,電商數據的強項在於分析消費者行為,因此針對同一品牌、不同訴求的商品,可以分析出更細緻的消費者輪廓,還能根據天氣變化、促購檔期、日常消費等3大時間點,區隔出購物動機、品牌偏好、家庭輪廓、興趣、生活風格等。

而對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轉換」。Google、Facebook確實分析了「大方向」,但卻不容易找到那些真正願意掏錢消費者,但電商數據的基礎基礎在於鎖定「願意花錢的消費族群」,涵蓋計畫購物、衝動購物、刺激需求購物等,更可以讓品牌將有限的行銷資源花在刀口上。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