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追8年空氣品質 國衛院揭PM2.5「降至這數字」可增台灣人平均餘命


連追8年空氣品質 國衛院揭PM2.5「降至這數字」可增台灣人平均餘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空氣品質影響人體健康已經是各國關注的重點,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3)日就發布與環境部跨部會合作8年的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能夠把細懸浮微粒PM2.5的年平均濃度降至12.5 μg/m3,減量成本和健康成本可達到最大效益,能夠一舉達成改善空氣汙染、減碳甚至增加平均餘命的最大效益。這項研究結果也將做為最新「空氣品質標準」修法草案的依據。


國衛院是與環境部合作執行2期、共8年的政策科技綱要計畫,目標就是要透過分析我國本土空汙與健康數據,找出最能反映「健康」的空氣品質指標,進一步提出適合我國的空氣品質改善與標準值建議。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裕政表示,國內近十年的空氣汙染狀況已逐漸改善,正降低對國人的健康衝擊。數據顯示,PM2.5濃度,已從2007年的31.7 μg/m3、降到2017年的21.47 μg/m3,十年整體下降程度超過1成。


值得注意的是,陳裕政指出,全台各縣市可歸因於PM2.5的慢性疾病死亡比率也隨之下降,包括: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十年來下降幅度分別達到4.26%、6.91%、6.56%以及7.31%。


暴露高濃度PM2.5影響不只如此,國衛院研究也發現,如果糖尿病患者長期暴露在較高濃度PM2.5下,會進一步影響腎臟過濾功能;過去本土研究亦顯示,PM2.5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視網膜病變、蛋白尿的風險,建議將糖尿病患也納入PM2.5長期反應的易感族群。


陳裕政表示,國衛院透過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結合健保資料庫、美兆健康資料及內政部死亡統計資料等本土數據,分析2006年至2014年國內72鄉鎮的6大汙染物每日平均濃度,配合65歲以上長者每日自然死亡數據,建置了專屬台灣的空氣品質指標(AQHI),較現行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更能反映空氣汙染物對國人健康的風險。


陳裕政強調,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權衡健康成本和減量成本之下,PM2.5濃度只要調降到年平均12.5 μg/m3時,將具有最大效益。而若進一步調降到12.1 μg/m3時,則可以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目標三的green程度。


環境部據此,今年4月29日已預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將PM2.5年平均標準值由現行的15 μg/m3加嚴為12 μg/m3,並同步下修O3、NO2、SO2及CO標準。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1天1包菸」連抽40年 他肺功能只剩25%!6.5小時手術換肺重生


早起胸痛不當回事 熟男抽口菸竟倒地猝死!同事一舉動幸運撿回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