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傷心又傷腎 專家警告:前期患者無症狀也別輕忽

高血壓傷心又傷腎 專家警告:前期患者無症狀也別輕忽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約有高達529萬人罹患高血壓,前期患者常因沒有不適症狀,容易忽略或未即時控制,導致病情加重。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表示,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引發心衰竭、腎臟病、中風等併發症,這些共病危險性高,尤其心衰竭的致死率不僅高於癌症,長期腎高壓結果更可能導致洗腎,因此呼籲民眾,應依循「居家量測、130/80標準、722原則」3口訣,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


高血壓多危險? 醫示警:恐併發心腎疾病


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的成人中,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近年來因現代人飲食習慣、壓力大的生活型態,高血壓年輕化趨勢明顯。林彥宏分享,過去曾遇1位壯年男子被家人送至急診,這名患者5年前檢測出高血壓,但因自覺無礙而未持續追蹤,送醫時心臟收縮功能低下,甚至出現肺水腫、危及性命,檢查後發現竟是因長期高血壓引發的心衰竭與腎病變。男子就醫後在醫護持續用藥幫助降血壓、管理心腎症狀下,1年後病情逐漸穩定、心腎恢復正常功能。


林彥宏形容,高血壓就像將身體置於「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中,一時無感、久了就危及性命!舉例來說高血壓未控制,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受影響,久而久之會演變為心衰竭;另一方面,長期體內高壓亦會造成腎臟腎絲球硬化,進一步惡化為腎病變。他也警告,嚴重心衰竭5年死亡率超過50%,比多數癌症還高;而腎臟病則常列於我國10大死因,可以說,心腎病變是造成台灣民眾失能與死亡的最大元兇。


高血壓作為心腎疾病的高風險因子,近年心衰竭和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發展趨勢,亦以患者治療時應兼顧血壓與器官保護為目標!林彥宏說明,心衰竭治療藥物從過去常見的心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等等,到近年加入SGLT2抑制劑,具同時管理血壓、腎病變與心臟功能的效益。數據指出,患者用藥後可減低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蛋白尿、減少腎病及心因性因素相關的死亡率,亦可下降血壓。


定期控制高血壓! 3口訣有助民眾建立觀念


預防勝於治療,民眾要對付高血壓,首先要從定期監控血壓做起!為了幫助民眾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動「3口訣」,分別是「居家量血壓」、「130/80標準」與「722原則」:


▸居家量血壓:血壓易受民眾身處環境、心情等因素影響,因此日常建立量血壓習慣才能量測出正確數值的血壓,建議民眾日常即可購買一般經核可認證的血壓計養成居家測量習慣。


▸130/80標準:近年高血壓定義與控制目標自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


▸722原則:血壓測量應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方能檢測出穩定、較接近自身狀態的血壓數據。


最後,林彥宏呼籲,民眾日常就應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與預防意識,對於高血壓且已有初步心腎病變的患者來說,及早選擇兼顧共病共管的藥物治療,也更有助於管理高血壓與心腎病變。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大麻是毒? 專家解析:大麻素、四氫大麻酚、大麻二酚
▸《特管辦法》上路5年!衛福部公布成效 這癌存活約5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