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有錢,存股該怎麼買才對?財經專家親揭「3關鍵」退休存股放大術

你有在「存股」嗎?存股指的是「持續買進股票並長期持有」的理財方式,如同存錢一般,只是存的是公司股票而非現金,深受不少小資族或退休族喜愛。但你知道存股該怎麼買才對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存股關鍵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你搞懂3關鍵,才能讓存股勝率大幅增加。

這幾年,不管是財經媒體或專家,常鼓吹「存股」優勢,列舉個案不是輕鬆存第一桶金,就是無痛年領百萬股息⋯⋯深深打動準退休族的心。事實上,存股變「存骨」的慘事從沒間斷,財經直播主游庭皓直指癥結:忽視個股風險!

「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產業的衝擊。」游庭皓以台灣大哥大為例,過去曾是存股族最愛的電信商三雄之一,因股利高、配息穩定,但現在已經持有近50%的電商momo購物股權,搖身一變成為電商股,營運及股價波動風險增加,並不適合當作存股標的。

考量風險的穩定度,游庭皓建議存股族買入ETF與共同基金:ETF以大盤指數型優先,共同基金則選擇上櫃指數股票型基金。



大盤指數型ETF勝率高

ETF是投資一籃子的股票或商品,又稱被動式基金,可有效分散風險,分為股票型ETF、債券型ETF、期貨/商品型ETF、特殊工具型、ETF貨幣型ETF、不動產ETF等類型。

「股票型ETF有系統性風險,可搭配債券型ETF沖銷股災風險。」對於退休族的ETF理財,游庭皓分享買進技巧:ETF與景氣連動度高,景氣差時可以集中在一、兩個月內,以定額不定期的方式買進,有機會買在相對低點。

對於退休族偏好的高股息ETF,如一年配息四次的元大高股息與國泰永續高股息,游庭皓則持不同看法。「從節稅角度來看,大盤指數型ETF其實遠優於高股息ETF,因為前者的資本利得不用扣稅,後者若單次股利給付達2萬元以上,得扣二代健保2.11%的補充保費。」



搞懂3關鍵,進場勝率增

既然ETF與基金是退休金規畫首選,有沒有該注意的事?游庭皓提醒:

  • 內扣費用會侵蝕績效:ETF與基金都會有管理費或經理費,一年約1%~2%,直接從基金淨值中扣除,屬於隱性成本,長久下來也會稀釋獲利。關於內扣費用的高低,可至投信投顧公會的網站中查詢。
  • 折價買入ETF最划算:開放型基金每日只有一個報價,沒有折溢價問題,但ETF有。溢價是指ETF的市價比淨值高,反之就是折價,可以撿便宜,是買入好時機。關於ETF當日的折溢價狀況,可至各家投信公司官網查詢。
  • 不要對賭景氣下行階段:亦即不要買反向ETF。反向型ETF是透過買賣相關期貨來複製指數,由於期貨有轉倉成本,長期下來會造成ETF淨值減損,壓力也較大,不適合用來存退休金。
  • 除了存ETF與共同基金,存股族還有什麼選擇?游庭皓透露,目前以美元計價的儲蓄險是不錯的選擇。「升息腳步尚未停止,平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已到4%,可達鎖利、存更多本金的目標。」

    【存ETF養老三須知】

  • ETF內扣費是持續性收取,會影響獲利多寡。
  • 當ETF的淨值大於市價,代表投資人可以優惠的價格買進。
  • 大盤長期是多頭,反向型ETF標的是期貨,風險高不建議長期持有。

  •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