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術後看不清,小心水晶體脫位!醫揪「10大風險」糖尿病也中標
「人工水晶體脫位」為罕見併發症
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指出,「人工水晶體脫位」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脫位率約為0.2~3%,即人工水晶體移出在眼睛中的正常位置,造成視力模糊或不穩定,一旦發生就必須處理,以回復病人視力。
人工水晶體脫位通常與囊袋及其懸韌帶的完整性及支撐能力有關,有許多誘發因素會增加囊袋不穩定和懸吊無力的風險,包括以下原因:
- 老化
- 糖尿病
- 高度近視
- 外傷撞擊
- 白內障手術
- 過熟白內障
- 異位性皮膚炎
- 馬凡氏症候群
- 先前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 色素性視網膜炎
許粹剛表示,治療人工水晶體脫位的傳統方式為「平坦部玻璃體切除術」利用人工水晶體切割器或透過鞏膜隧道或鞏膜角膜切口,將脫位的水晶體去除,隨後進行2次人工水晶體的植入,不過此手術傷口較大,也需縫合多針角膜傷口,甚至造成水晶體脫位的風險。
為了避免以上風險,人工水晶體固定手術也有新選擇,包括「經鞏膜縫合固定」、「經鞏膜三片式人工水晶體固定」以及虹膜嵌合固定等方式。
許粹剛進一步說明,一般復位手術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包含復發性脫位、視網膜剝離、發炎、出血、角膜損傷、黃斑水腫以及眼壓升高等。例如傳統前房和虹膜固定人工水晶體,可能會出現前房積血、繼發性青光眼、黃斑水腫和瞳孔阻滯等併發症。總結來說,傳統方法的併發症較多,而新式方法的併發症較少。
1手術直接復位人工水晶體
許粹剛指出,「經鞏膜縫合固定法」能直接復位原有的人工水晶體,而且也不用再次更換。透過內外縫線穿過眼睛,將水晶體固定在虹膜與前玻璃體腔之間,縫線埋入鞏膜後,再利用電燒筆燒灼形成固定點,穩定水晶體位置,不僅縮短縫合和手術時間至約40分鐘,也減輕醫師壓力與降低病人恐懼感。
許粹剛表示,雖然復位手術仍可能帶來眼內出血、視網膜剝離、術後眼壓高、術後眼壓升高等風險,但只要醫師與患者充分溝通,就能找到最適合的手術方式,穩定人工水晶體並降低風險。上述個案也在進行復位手術後,視力恢復至1.0,而且無特殊併發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IOL subluxation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