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說話:當馬祖遠離戰地,成為自己

小島說話:當馬祖遠離戰地,成為自己

小島說話:當馬祖遠離戰地,成為自己
作者:劉亦   出版社:離島出版   出版日期:2024-02-17 00:00:00

★當代馬祖,是歷史的意外,也是中華民國和台灣的異與外。

★而這座群島花了超過半個世紀,才能夠理直氣壯寫馬祖事,說馬祖話,聆聽馬祖心聲,最後成為馬祖人。

★理解馬祖文學,就是理解馬祖人如何在歷史與地理夾縫中生存。

海洋封鎖、戰地管制、軍法審判⋯⋯馬祖上空曾籠罩漫長的永夜。戰後的「台灣群島」有一群寫作者,他們或者因冷戰而與馬祖交會,逡巡於東亞窄小的海域;或者降生於馬祖,受困於島的禁錮。他們的創作見證了馬祖如何在歷史上承受傷害,並在文學的深深水底等待天光。而這些「異」且「外」於中華民國/台灣的馬祖敘事與觀點,也為當代「新台灣人」的想像,提供更多元的可能。

一九四九年後,馬祖從原本的「化外之地」,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邊疆小島被迫成為戰地前線。本書爬梳一九四九後至當代的馬祖文學發展,並佐以馬祖相關的歷史、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知識乃至時事評論,試圖闡述半世紀以來,馬祖是如何尋回自己的聲音,建構起與「中華民國台灣」若即若離、「合」而不同的主體。

從過去舒暢等老兵「等待戰爭」,渴望以一場戰爭解除「枕戈待旦」、僵固在冷戰的冷極的現狀;到如今面對棘手的「中華民國vs台灣」史觀與意識形態對決,以及身陷其中的馬祖之兩面不是人。當前的狀況似乎又回到某種「等待戰爭」的局面,「期盼」一場戰事來分娩出「新台灣(群島)人」,來打造出真正放下內部歧見的「新共同體」。

無論如何,這個新的共同體,都得先理解馬祖曾經擁有的深沉經歷,並且深刻認知到馬祖如何在歷史上承受傷害,而後才有機會逐步走向永夜後的破曉天光。就如同作家張娟芬在本書推薦序中寫到的:「在某一個臨界點,基於身心安頓之需,智慧也許會說:我知道我們個個不同,不過,我就把共同體的界線畫在這裡,我回家了。」

★專文導讀
劉宏文(作家)
張娟芬(作家、學者、社會運動者)

★好評推薦
朱宥勳(作家)
江炫霖(Podcast《帝國大學台灣文學部》)
李易安(《斷裂的海》作者、《報導者》記者)
李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林齊晧(《轉角國際》主編)
林宜蘭(廣播《寶島少年兄》主持人)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掐米(馬祖話YouTube《掐米亜店》製作人)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