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與成功大學跨校跨學科團隊「LasEAR」,榮獲「全球學生復健工程與輔助科技創新競賽-台灣選拔賽」技術組最佳人氣獎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工程與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跨校跨學科團隊「LasEAR」,利用精確影像定位和雷射加熱技術,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聽力損失治療方法,將以3D立體定位精準改善聽力損失;這項智慧輔具的亮點,榮獲「2024全球學生復健工程與輔助科技創新競賽-台灣選拔賽gSIC i-CREATe - TAIWAN Challenge」技術組最佳人氣獎,展現了新世代學子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和潛力。

「LasEAR」團隊由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工程與復健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班二年級研究生余祐丞、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大學部四年級學生余祐安以及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班研究生陳佩琦組成的跨大學、跨學科的團隊;導教授包括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系施子卿教授、醫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王堂權、醫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劉彥良,其中,王堂權助理教授也擔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聽力損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世界第四大殘疾;然而,目前大多數患者只能選擇配戴助聽器,助聽器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導致患者花費大量金錢卻仍無法清晰舒適地聽到聲音。LasEAR團隊在聽力領域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專注於人耳聲音傳輸的模擬和臨床驗證,創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聽力損失治療方法,利用精確影像定位和雷射加熱技術提供客製化治療,預計將以3D立體定位精準改善聽力損失。

此外,LasEAR團隊還設計了一種能夠在穿越微小鼓膜通道內進行雷射治療的系統,憑藉著精準醫學的厚實基礎,實現耳鼻喉科之客製化醫療。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改善老年與殘疾人的生活品質已成為健康產業一個重要議題;中國醫藥大學施子卿教授研究團隊Lionkiss實驗室,他們在國際高影響力期刊「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上發表了兩篇相關文章,並且還有幾篇文章正在審查中;研究團隊也在熱治療和醫學模擬領域發表了超過20篇國際期刊論文。這項創新治療方案將透過系統驗證和動物實驗進一步推進。未來可望應用於臨床,為聽力損失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主任許瑞廷教授表示,LasEAR團隊的出色表現,證明了學校對跨學科知識和紮實訓練的重視,LasEAR團隊的成功不僅代表了他們的努力和才華,也展現了台灣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和潛力,我們期在待培養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科專業人才取得更大的成效,為台灣科技創新事業注入更多活力。

「2024全球學生復健工程與輔助科技創新競賽-台灣選拔賽gSIC i-CREATe - TAIWAN Challenge」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指導,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福祉教學推動中心、社團法人台灣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學會主辦,於5月11日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行,分為設計組(Design Category)與技術組(Technology Category)各別競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2支優秀學生團隊參加挑戰競賽,在眾多優秀隊伍中,「LasEAR」獲得技術組最佳人氣獎。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