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名僑生獲委員長獎暨僑生獎助學金 徐佳青:歡迎僑生留臺發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8 09:37:44)僑務委員會5月17日舉行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暨受理捐贈僑生獎助學金頒獎典禮,肯定僑生在臺求學的優秀表現。今年獲獎學生共652名,其中238名僑生出席頒獎典禮,從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及海內外的捐贈人手中接過獎狀,場面溫馨,冀望僑生努力向學,未來成為兼具國際化、認同臺灣的人才。

徐佳青首先恭喜獲得獎學金的優秀僑生,並感謝長期關注教育的海內外善心人士愛心支持,提供僑生獎助學金,讓年輕人帶著希望往前邁進,順利完成學業;另外留臺校友會學長姊們從旁協助,讓僑生異鄉求學之旅有所依靠。此外,她勉勵僑生要飲水思源,未來學有所成、行有餘力之際,用智慧和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回饋社會。

徐佳青指出,僑生年輕時遠渡重洋、出國求學,具有獨立生活、克服環境的勇氣、接受挑戰等特質;他們來自不同國度,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形塑不同的內涵,深諳多種語言,臺灣企業界認為比起本地生,僑生更有競爭力,近年來越發喜愛聘用僑生。她也捎來好消息,政府歡迎僑生畢業後留臺發展,已經延長覓職期,而永久居留權及評點制取消也在討論中,希望讓僑生有充裕時間發展職涯規劃,有信心留在臺灣。另外,徐佳青也期許僑生不用害怕失敗,跌倒了不用急著站起來,可以先看看附近有沒有石頭可以撿,放入口袋,或許那一天派上用場,期許同學將挫折化為未來人生前進的動力。

臺灣大學的印尼僑生彭鈺斯與政治大學的馬來西亞僑生馬梓賢致詞,發表獲得委員長獎的感言。從未學習中文的彭鈺斯在高二假期來臺旅遊時,因臺灣美麗的環境與人們,決定來臺念大學。大學期間為了課業和學習中文奮鬥的過程,收到各方的溫暖,尤其僑委會對僑生的支持,讓她學習路上更加順利。馬梓賢則說,獲獎是對他的肯定,並重新定義「傑出」的意義,它不是成績唯一的標準,更是綜合能力的評量,鞭策自己未來將這份努力貢獻到社會和僑界。

高雄醫學大學的李詩萱來自緬甸清寒家庭,因政變而來到臺灣繼續升學,她感謝捐贈人的信任與愛心,減輕僑生經濟壓力,未來她會努力完成學業,希望自己也能幫助有志向的學子,盡其所能回饋社會。而來自越南的鍾唐福目前就讀龍華科技大學,他感謝僑委會及捐贈人的支持,讓他在學術旅程上更有自信和勇氣,堅定地追逐夢想。

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烘焙組的林芷情,本次雙雙獲得委員長獎及獎助學金,即將畢業的她計畫進修專業技能,專注自我成長,充分應對未來的新工作。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系的陳雅縼驚喜自己脫穎而出,獲得委員長獎。這筆獎學金將作為她就讀研究所的基金,畢業後也會留在臺灣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何宏利是印尼華人,他認為在臺灣升學可以鍛鍊自己的中文,而且生活設施方便,人民也十分友善。

本年度共計頒發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計有34人;87項受理捐贈僑生獎助學金,計有618位優秀僑生獲獎,核發獎助金額合計新臺幣648萬2,400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