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煩惱跟你不一樣! 精神科醫師曝:他們更孤獨、偏執、扭曲

有錢人煩惱跟你不一樣! 精神科醫師曝:他們更孤獨、偏執、扭曲
心理治療師指出,財富其實並沒有讓這些人變得更幸福,只是他們的煩惱和普通人不一樣。(圖/翻攝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現代社會中,大部分人一生汲汲營營,只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拚搏。不過專為財富前1%族群服務的心理治療師指出,財富其實並沒有讓這些人變得更幸福,只是他們的煩惱和普通人不一樣。事實上,有錢人的財富往往導致他們的心理更加孤獨、偏執、扭曲,並且對下一代缺發關愛照顧的能力。

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精神疾病權威醫師凱洛利柏曼(Carole Lieberman)接受採訪時透露,常人往往想著「如果我有很多錢,我一定會比現在快樂」,「是的,有錢當然比沒錢好,大家可以用金錢解決很多問題。」利柏曼表示,「但是金錢本身無法買到幸福,自然也不可能用來解決所有問題。」

利柏曼表示,在全球最富有、位於金字塔1%頂端的人群中,有錢人的人際關係,取決於「你能為他人提供什麼價值」,也因此他們往往與一般世界隔絕,被囚禁在的有錢人群體的小小世界--在那裡充滿競爭攀比,小有財富的族群追求比同階層的人更有錢,而頂尖的有錢人又追求能夠達到如卡戴珊家族(Kardashian family)般的豪門境界。

利柏曼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中,富人更加缺乏安全感,他們往往會透過收集名錶、名車等豪奢品的方式來試圖鞏固在上流社會的地位,然而這樣的競爭只會進一步推動富有階層之間產生裂痕,使人際關係更加膚淺而孤立。

利柏曼分析:「富人們往往是最孤獨的,他們無需工作,缺乏目標,許多人因此發現自己無所事事、虛度光陰,導致他們透過各式各樣的誇張行為如吸毒、婚外情,乃至於犯罪來尋求刺激。」

另外,利柏曼也認為,雖然我們不需要對這些有錢人有什麼同情,但出生在這1%家庭中的孩子確實相當可憐,因為有錢的父母各自有自己專注的領域,父親通常是工作狂、母親則是愛慕虛榮的購物狂,所以孩子們通常由保姆帶大,他們在成長中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這也是為何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常感到心靈空虛,透過吸毒、酗酒或縱慾等行為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利柏曼解釋,這種空虛與他們的有錢父母不同,成年人為了讓自己保持忙碌和興奮而線是麻煩,他們的孩子卻只能夠過這些行動來添補心理的空白,因為他們生來就幾乎可以得到所有東西,卻始終得不到父母的愛與關注。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