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10年更迭/聲量定江山?網路扭轉政治生態!從陸戰到空戰 中世代趁勢崛起 稍不慎就翻車


網路10年更迭/聲量定江山?網路扭轉政治生態!從陸戰到空戰 中世代趁勢崛起 稍不慎就翻車

image source:FB/黃捷黃瀞瑩羅智強

文/陳宣懿

2014年太陽花學運透過「網路」號召群眾佔領立法院,並進行現場直播、向外界徵求物資,讓大家見證了網路世代的力量。2016年總統大選前夕,韓國女團TWICE台灣成員周子瑜就揮動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一事,拍攝道歉影片,經由網路社群發酵,助攻時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勝選。國民黨逐漸發現網路空戰的重要性,2018年地方選舉,派出網路聲量霸主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帶起一波「韓」流,本想趁勝追擊讓韓國瑜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卻不敵蔡英文與多位YouTuber合作打空戰創造不少話題,帶動社群效應,成功獲得年輕人,以超過817萬票的成績成功連任,創下台灣總統選舉史上最高得票數。《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推出10週年【擋不住的聲量浪潮-網路10年更迭】專題報導,從不同面向探究網路時代影響了你我多少?今天第2篇,主題鎖定政壇,政治人物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網路聲量?

林靜儀、葉元之善用網路勝選 鈕則勳:空戰可拓展年輕選票

2022年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民進黨林靜儀因空戰策略成功,催出年輕選民返鄉投票,扳倒國民黨顏家在地勢力。接著2024年立委選舉,國民黨葉元之以網路媒體與電視政論節目的高聲量,空戰策略奏效,獲年輕選票青睞,戰勝爭取三連霸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鈕則勳分析,空戰比陸戰重要,空戰可以開發年輕選民,陸戰點狀不像空戰有延續性,組織動員只能固票不能拓票。

十年來網路逐漸左右選舉結果,政治人物宣傳方式不斷進化更新,為了吸引年輕族群的關注和支持,大多希望成為網路版面最大,討論度最高的政治人物。而藍綠白營各自有擅長空戰的政治人物,於網路上發揮影響力。

藍綠白指標聲量戰神自述 經營網路心法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2011年曾擔任前總統馬英九臉書小編,擁有經營臉書10多年經驗,目前他個人臉書超越118萬人訂閱,比準總統賴清德還高。民進黨立委黃捷2014年參與太陽花學運出道,擅長透過跨平台發聲,臉書累積30萬人訂閱,IG、Threads也有超越10萬人追蹤。此外,民眾黨議員黃瀞瑩曾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twitter小編,因參與2018年YouTube節目《木曜4超玩》拍攝意外成名,帶起一股「學姐」風潮。三人皆是所屬政黨的空戰指標性人物之一,以各自擅長的方式製造高聲量。面對迎面而來的聲量浪潮,他們如何衝上高點?甚至自己製造出聲量高峰?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日期:2022/01/01~2024/05/01)統計調查,羅智強過去兩年半最高聲量落在宣布參選桃園市長,單日突破4萬筆聲量。而立法院開議第一天,黃捷動手搶羅智強麥克風一戰,創下近兩年半聲量高點。此外,黃瀞瑩因不滿監察院指責北市府輕忽北農疫情,在臉書調侃「大菊為重」,遭質疑諷刺監察院長陳菊的身材,引起大批網友討論。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專攻臉書破百萬訂閱 羅智強:聲量、好感度都重要

羅智強自2010年成立臉書專頁,歷經破百場街頭宣講,在臉書、YouTube都獲得關注,他也分享臉書破百萬訂閱的經營之道,「我把社群當成一本書,慢慢敘述對國家政策看法,把粉絲當朋友,保持交流互動,走自己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支持者不會一次性事件改變想法。」他認為,有堅持才有掌聲,當個有所堅持的人,掌聲就會來,聲量就會來。他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分析對網路聲量的看法,「網路聲量代表看見你的人數字化表現,聲量是量化指標、好感度是質化指標,沒有能見度就沒有喜好度,所以能見度在於喜好度之前,因此當聲量到一定程度,我比較在意質化的東西,聲量跟好感度都很重要。」

「Cosplay、演戲」多元發揮!黃捷:跨界合作有聲量也有風險

除了羅智強,黃捷透過經營IG、YouTube、Threads以及跨界合作也獲得不少聲量,包含辦演唱會、參與舞台劇、Cosplay《山道猴子》超商妹。黃捷認為,自己主要的聲量來自於為議題發聲、替政策辯護,以動漫文化為例,前陣子她注意到iWIN議題的發酵,所以主動去了解,在與立委同事們的不斷質詢與發聲的過程中,被更多動漫圈的群眾認識,經過兩個月的協調後,終於還給創作者自由的創作環境。她認為,用民代的身分,替更多領域發聲,是高聲量的主因。

對黃捷來說,網路是一種溝通工具,她希望將自己重視的議題透過網路傳達給民眾。黃捷表示,蠻多跨界合作是本身的興趣,比如她是動漫迷,喜歡Cosplay,因此高雄動漫節扮女僕熱舞,或是舞台劇講網路霸凌議題,「只能說大家很有緣,有共同想談論的議題」。但她也坦言,「政治是一門專業,跨界合作沒那麼容易」,網紅對社會責任、發言與政治人物有一定差距,有時候合作是一種風險。她認為,網路聲量背後代表影響力,肩負的社會責任是等量增加的。

黃捷對決韓國瑜、徐巧芯 潘兆民:支持者主動辯護再創聲量

學者對於黃捷高聲量的原因,有另一個種看法。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潘兆民表示,政治人物未來若無經營自媒體難打贏選戰,沒聲量沒人知道你是誰,創造聲量或跟網紅互動,和既有網紅互相幫襯,因此政治人物網紅化有時能產生加分效果。他指出,政治人物經營社群媒體比較能圈粉,總統蔡英文團隊、立法院長韓國瑜圈粉能力最強,而黃捷從高雄與韓國瑜對立,到目前和徐巧芯對立,就出現各自鐵粉主動為支持對象辯護,再衝高一波網路聲量。

參與不同影片爆紅!黃瀞瑩擺脫聲量束縛 深耕選民服務

另一個陣營的聲量戰神黃瀞瑩,從幕僚到當選市議員,一路以來參與不少跨界合作,在網路上獲得關注,包含網路節目《木曜運動會》、《炎上》、《賀瓏夜夜秀》等。她認為所有合作中,《炎上》最具挑戰性,黃瀞瑩指出,脫口秀比主持政論節目或是大型晚會還要困難,因為要抓時機點,例如笑點、梗等等,「我有時候也會思考娛樂跟政治,中間尺度要怎麼去拿捏,可能也不能過度歡樂,自己還是要稍微地拿捏尺度。」但自從黃瀞瑩2022年當選議員以後,她出現在螢光幕前的次數變少了,原來是她花更多時間在地方服務,黃瀞瑩認為,民代不該一昧地追求聲量,她希望在地方上做好口碑,而這自然可以轉化為一定的聲量。

政治人物網紅化恐翻車!鈕則勳:應避免人設跟本身特質衝突

然而政治人物網紅化也出現一些翻車事故,2022年時任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提出「廣設公廁免治馬桶」的政見,競選廣告中安排陳時中爬上廁所隔間的橋段,因有「偷窺如廁」的感覺引起撻伐,雖然高聲量擠進2022年政治新聞前十名,但最終在台北市長競選中落敗。此外,2021年前美國總統川普慫恿支持者進攻國會,意圖推翻大選結果,造成至少5死、上百人受傷,川普自己也官司纏身。鈕則勳建議,政治人物操作社群切勿譁眾取寵走偏鋒,也要避免人設跟本身特質衝突。

十年來越來越多政治人物網紅化,有的政治人物透過跨界合作,增加議題曝光度;也有的政治人物,專攻特定社群平台,累積支持者。他們都運用自己最擅長、符合特質的溝通方式,向大眾宣揚政治理念,高聲量自然水到渠成。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終政治人物仍應堅守本心,以民眾福祉為依歸,謹慎行事,執政之路才能走更長遠。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2年01月01日至2024年05月01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羅智強、黃捷、黃瀞瑩』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延伸閱讀

網路10年更迭/從搶攻收視率到聲量為王 明星與網紅的社群戰場

與「十」俱進 美好永續!網路溫度計十週年慶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