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的後浪:海洋能有幾種? 四面環海的台灣具備多少潛力?

不是只有陽光和風力能夠發電,看似平靜的海洋也滿載著能量。學者認為,台灣是海洋國家,四面環海「如擁金山」。近年頗受國際重視、列為我國 前瞻能源之一的海洋能是什麼?如何透過海洋發電?台灣適合哪一種海洋能?《環境資訊中心》盤點各種海洋能發電種類與原理,帶你一次看。 前瞻能源的「海洋能」只是統稱,可分幾種類型 海洋能是各式海洋發電的統稱,國際較常見的海洋能發電形式可分為波浪能、海流能、潮汐能,另有溫差能、鹽差能等形式尚在研發中。 國內目前還沒有海洋能併網發電的案例。 1. 波浪能 波浪能,顧名思義是利用波浪上下運動帶動發電機,機組設計可以非常多元,可依設置點細分為「岸基型」或「離岸型」,雖然外海的波浪能量較高,但岸基型成本較低、易維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翁文凱,在上月18日的「第二屆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指出,台灣四周環海像是「坐擁了金山」,建議優先發展技術成熟的波浪能,開發要「由淺至深、由近而遠」。 2. 海流能 如同風機利用固定風向發電,海流能利用固定流向的洋流,推動水輪發電。 國內部分研究機構看中海流能潛力,如國海院的20kW洋流發電已有初步成果,目標要展開MW等級研究;中研院也研發100kW洋流渦輪發電機,預計今(2024)年就要在台東外海下水測試。 目前國際趨勢以發展波浪能與海流能為主。國際能源總署海洋能源系統(IEA-OES)估計,...
再生能源的後浪:海洋能有幾種? 四面環海的台灣具備多少潛力?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