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他人,表達自己 培養孩子聽與說的能力

文/信誼編輯部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有時孩子說話是直接反映出家庭的語言和態度。父母除了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說話習慣外,也要學習好好與孩子說話,培養他們口說和聆聽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如何使孩子會發出聲音說話、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聆聽他人說話,是日後適應社會生活的必備能力與修養。每位父母親都希望孩子有高雅的談吐、中懇的溝通態度,除了平時注意自己的說話習慣以外,也應好好與孩子說話,培養他們說和聽的能力。讓他們釐清觀念、整理思緒,聆聽與了解他人的想法,成為一個會表達自己,也善於聽他人心聲的好聽眾。


如何與孩子好好說話
有時候父母親發現子女對自己的話,似乎充耳不聞,或說出不好聽的話,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好好與孩子說話?教養孩子是一種耐性的考驗,也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如何讓子女有合宜的言談態度與能力呢?


1.與孩子說話時,應配合孩子的意識世界,從孩子的觀點與想法進行同理心的溝通:有時不妨試著用純真的童言童語和他們對話,更能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我們先讓玩具去睡覺,等明天太陽公公出來時,再和它一起玩!」及「你看,這枝筆好累了,寫不出來了!(原子筆沒墨水,寫不出字跡。)」


2.少用抽象難懂的詞彙:幼兒的心智發展正值啟蒙階段,學習活動均需藉具體事物來認知,語言學習也一樣,過於抽象的成語,對他們而言,艱澀難懂。例如:形容聲音很吵雜,可說「吵鬧得像個菜市場」,而不要說「喧囂吵雜」。

3.不要說粗俗不雅的話:如「不得好死」或三字經,以免孩子模仿。

4.不要以語言傷及孩子的心靈:例如「為什麼你就是不像你姊一樣......?」、「你怎麼這麼笨?豬啊!」、「不要來煩我」、「馬上給我閉嘴」......等。也許,父母親說話時,正值情緒激動狀態,實無惡意,但話一出口,傷害了他們的自尊,日後對其信心及人格發展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甚至以後他們也可能在情緒激動時,衝口說出傷人的語詞。


培養孩子說和聽的能力
培養孩子說聽能力的最大資源,就是孩子的頭腦,父母親只要平時善用一些說話技巧即可。


1.鼓勵孩子說出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內容、心得或見聞:父母親在問孩子問題時,盡量設計使他們說出長語句、多語句,而勿以簡答短句方式回答:「是」、「不是」、「有」、「沒有」等。例如孩子從幼稚園回來,請他說說今天的活動內容,若母親能注意園方發的週單元設計,便可引發較多的談話。或是參觀動物園後,分享遊園心得,聽聽孩子是怎麼描述見聞的。

2.抱持好奇心多問一些:有的時候,孩子回答的詞句很短,一兩句話帶過就不講了,父母親可試著引發他們的聯想力,增多詞彙,例如小明描述動物園觀後感,只說:「看到很多很多動物啊!」、「我們坐在涼亭下野餐,然後就回來了!」,媽媽可再問:「你看到了那些動物呢?牠們的叫聲是怎樣的?在涼亭下野餐,跟我們上次在草地上野餐,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呢?」

3.親子間的電話遊戲:父母親可利用演戲的方式,與孩子講電話,一方面讓他們練習如何以簡短清楚的方式表達訊息;二則培養接、講電話的禮貌。

4.讓孩子練習說故事:父母親何不偶爾讓自己輕鬆一下,扮演一下孩子的角色,聽聽孩子說故事呢?從孩子說的故事內容中,可以了解他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作為以後選擇故事書的參考;同時也可得知孩子在語言表達中詞彙的使用及語句結構是否理想、順暢?進一步更可藉此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


但父母親需有一個重要觀念,應扮演一個好的聽眾,即使孩子所說內容有失誤,也不要立即打斷、糾正,當孩子說話時要尊重。讓他們沒有壓力地表達,自己則注意傾聽,將不合邏輯或錯用的語句記下,待孩子說完後,可以先鼓勵他說得好的部分,再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說法。

有些時候,孩子所說的故事隱含不合理情節,那可能是他們滲入了幻想。父母親聆聽時,表現出一付津津有味的樣子,對孩子即是一種鼓勵與能力的肯定;無論他們說得好不好,勿吝於正面誇獎與讚賞,讓他們有勇氣下次再表演。


5.給孩子思考空間:當孩子發問時,父母可延緩給予答案,提示思考的線索,讓孩子運用心智思考,找尋解決的方法,甚至在安全可行的範圍內讓孩子嘗試、實驗或親子共同解決難題,這也是訓練他們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

父母親善用各種方法培養孩子說與聽的能力,不但能使他們具備會說話且說話合宜的語言溝通能力,為日後適應複雜的社會做準備。而藉親子間語言的互動、交談,亦有助於親子感情的提昇,多從孩子的眼光設想,了解子女心中的世界,日後子女也能了解親心,體會親意,所謂的代溝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延伸閱讀

【信誼專家講堂】孩子學說話的奧秘~免費報名 https://bit.ly/4cjuyGq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