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奇跡的人/居曉年

居曉年

“oK,水上森林!”看,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樹上有鳥,河流回環,景色宜人,生機盎然。老外們聽後頻頻點頭稱好。這是我那年受領導安排接待陪同外國友人遊覽時的情景。在林中水巷的木筏上,我當起了導遊:你們現在看到的是興化西北部千垛鎮水上森林,它是江蘇最大的人工濕地生態林,占地面積2000畝,其中森林面積1050多畝,栽種有10萬多株池杉、水杉等樹木。

置身綠色森林之中,眼見高大挺拔的池杉,說什麼我們也不相信,昔日貧瘠荒蕪的蘆葦灘地,今日成了水上森林、國家4A級旅遊景區,裏下河平原上的耀眼明珠。

你們不知道吧,水上森林奇跡是誰創造出來的呀?我笑著對他們發問。一群來遊玩的老外,個個在搖頭,眼睛直盯盯地望著我,好奇的臉上寫滿了疑惑。

還是讓我帶你們來次穿越,把時光切換到20世紀80年代,這裏屬舜生人民公社。1981年,有位公社黨委副書記叫居文通的人,剛從省農林廳林業幹部培訓班學習結業,就向公社黨委彙報,提出綠化家園的構想。他想在灘地上種樹。並非一時衝動,也非頭腦發熱,是培訓班上學到的理論將要付諸實踐,特別是老師們介紹的國外先進綠化理念和進程,讓他豁然開朗。這位水鄉澤國的兒子,心裏像海潮一般翻騰。外國人能辦的,我們為什麼不能?

在水網地區栽樹,在蘆葦灘上成林?要知道舜生地面平均真高1.5米、最低真高僅0.7米,是被人們笑稱為“窪中窪”的地方。這無疑在平靜的水面投入一巨石,有些人說是天方夜譚,連連搖頭,有的人以為居文通大腦發熱,淡淡一笑。是啊,舜生人祖祖輩輩面朝黑土背朝天,四面八方水相連,哪一朝在這黑土地上栽過成片樹木,又成活過多少?地理老師也說,大學《森林學》上沒有蘆葦灘上種樹這一先例。

路,是人走出來的;樹,是人栽出來的。公社黨委聽取了居文通有理有據的提案,一致通過,並授權他抓大農業兼綠化工作。公社黨委真有遠見,也很開明。經他多次調研論證,公社黨委決定選蘇宋大隊作為試點村先行一步。這個村灘地數量多、面積廣,更有一位把群眾利益放心尖上的黨支部書記孫文友。 果然,居文通與孫文友一拍即合。於是,召開各種會議,走家進戶,場頭田邊,苦口婆心宣講。憑著群眾對他倆的信任,憑著他們開發灘地的遠景規劃,憑著他們的合理分工和林木分配制度,村民們懷著試試看的心理,以支持幹部工作的樸素情懷投入開發灘地大會戰。

1982年年底,開發灘地的工程拉開序幕。居文通的晝夜界限隨之取消,三餐的規律也就此打破。當啟明星還高掛天空,他已起身踩著漫過腳踝的淤泥,迎著刺骨的寒風,丈量尺寸,指導堆垛,平整堤坡,開挖魚池。當夜幕籠罩大地時,他還在忍著饑餓疲憊,拖著如鉛的雙腿,驗收垛格,劃線放樣,檢查樹苗,預備基肥…… 歷時四年時間,跨越春夏秋冬,蘇宋打頭,劉溝等6個村先後加入,開發灘地18000畝,其中速生豐產林4410畝,共栽樹677萬株,每戶平均150株,每人平均44.6株。森林覆蓋率為11.8%。

1986年,林業部副部長劉廣運對舜生人說:“人家是造林上山,你們是造林下灘,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這個路子走得好。不僅國內無人搞過,國外也屬罕見。”北京和省、市有些專家說,舜生的灘地造林是個創舉,其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了丘陵山區。揚州市連續4年邀請居文通去作傳授經驗的報告。

聽完我的介紹,老外豎起大拇指:〇K!OK!誇讚個不停。我連忙又說:現在,大家看到的名揚天下、風景如畫的李中水上森林,請不要忘記創造水上森林奇跡的居文通,還有和他一起開荒拓林的舜生人。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的功德!從木筏上又走向木棧道,一步一景,一景一說,仰望頭頂的樹葉,聽婉轉悠揚的鳥聲,多麼舒暢、愜意,此刻都被人間最美四月天的水上森林陶醉!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