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總會開花/楊明明

楊明明

公開課上。“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我把話筒放在他面前,滿懷期待。他垂頭無語。我怔愣,托物言志、朗讀方式、寫作心得……很多很多呀。不急,我告訴自己。“沒想好?咱們先聽聽下一位同學的。”我把話筒後移。

“我學會了遇到困難不後退,要勇敢面對生活。”“你的感悟不錯,可是前面已經有兩位同學都說到了這點,除此之外,你還有其他想法嗎?”女生咬唇。無語。“看看黑板。”我提醒道。板書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中間有四個醒目的大字“托物言志”。她的目光似乎沒有焦點,仍是無語。我有些急,耐著性子,安撫道:“沒關係,再想想。”

話筒繼續後移。站起來的是一位高挑的女生,前面的寫作環節,她表現很出色,我對她充滿了期待。誰知,她也是無語。我有些吃驚,重複道:“看看黑板。”她抬頭,抿唇,沉默。

這時,傳來一陣竊笑聲。我本能地回轉身:“我聽到你笑了,你能說說自己的收穫嗎?”這是個戴眼鏡的精神小男生,看著很有靈氣。他低頭,抬頭,嘴巴不再上揚,抿得緊緊的。我下意識地看看黑板上醒目的字,口氣中不自覺添了關切:“是看不清黑板嗎?”他立即乾脆地搖了搖頭。我頓時語塞。

四個學生齊齊站著,看著他們,從未有過的無力感襲來。問題出在哪?

我示意他們坐下,把目光投向全體:“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的寫法叫——”“托物言志。”

他們的聲音不洪亮,卻清晰。我越發茫然,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課堂結束,“舉步維艱”這個詞蹦入腦海。這節課的推進不容易,從讀到寫,乃至這最後不起眼的收尾。有挫敗感,但我心中明白這次經歷對我而言是難得的,它的寶貴甚至能超過幾堂“順風順水”的公開課的總和。我期待著評課環節。

開始了。教研室張麗華老師提到,課堂上不該過分執著於自己預設的答案,語文課要重在學生的表達;學生的不積極,是不是老師高估了學情?是不是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支架……是啊,一堂課的籌備,老師精雕細琢,重點難點自在心間,但是,學生的接受、吸納不過是四十五分鐘,怎麼能要求他們的理解和老師同步呢?我邊做筆記邊思考如何修改教學設計。

次日,陽光明媚,我再次站在了公開課的講臺上。

改動後的教學設計清爽了很多,學生的眼睛一直亮晶晶的,課堂很溫馨。

又到了談收穫的環節。看著他們清淺的笑容,我心中盈起層層篤信,我仿佛看見了問題拋出後他們高高舉起的手。誰知,問題一出,原本熱情的他們竟然緘默起來。

還是來了。我心中一咯噔。

“語文課代表來說下吧。”我不再貿然點學生。誰料,優秀如他,站起來,竟撓撓腦袋,直率地說道:“沒想好。”

又來了。

雖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有些始料未及。他們明明整節課都是那麼地投入啊。

“你能請位同學幫你回答這個問題嗎?”吃一塹,長一智。我不再隨意傳話筒。

因為突然,被點到的男生有些不情願,低聲咕噥了兩句。略作思索,他清清嗓子,鄭重地說道:“我覺得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是痛苦的,但是,學完後,我腦中只有五個字……”他數了數手指,又認真地糾正道:“不,是六個字。那就是:種子總能開花。”一刹那,我眼前鮮花頓綻,芬芳四溢。天呐,這是什麼神仙感悟啊?要比我預設的所有答案都要精彩上百倍、千倍。

“種子”暗合了寫作環節中的“種子送給誰”,“開花”照應了閱讀環節中重點研讀的句子“我要開花”,兩者一合,就是文章所要彰顯的精神。真好,閱讀、寫作、感悟同時打通了。

“掌聲!”我由衷地讚歎,甚至想為他歡呼。

男生在熱烈的掌聲中粲然一笑,瀟灑落座。

他可能並不知道,“種子總會開花”,這句話本身就是種子,就是花。這六個字不光振奮了我,振奮了在場的老師,同時也深深地印在了某些同學的心中。日後,無論他,抑或是他們,遇到難解的結,這六個字就會從不知名的角落蹦出來。我堅信。

而這兩節課,對我而言,也是種子,更是花。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