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整修破壞歷史建築 林倩綺立委批文化部摧毀歷史記憶

4/29上午,林倩綺立委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王長華館長、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連丁幼副司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專門委員游英俊、呂欽文建築師、宜蘭大學博雅學部陳復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勘查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工程。對於歷史建築物慘遭破壞,林倩綺立委及學者專家深感痛心與遺憾。


林倩綺委員以國際各知名博物館,並不會因為要整修改建而全面封館,質疑文化部無正當理由就封館整修,影響館藏文物的展覽。且整修期間館藏分散,萬多件館藏分散在國美館、中研院和故宮南院保管,猶如五臓六腑被拆解,徒增古物保管與維修的成本與風險。為了博物館整修,庫房拆了做展示廳,展示內容卻非常空洞。五萬件珍貴出土文物,除了專挑現代書畫做「筆墨豐碑」特展,且占了兩層樓之外,其他只挑了一百多件展示。許多有價值的出土文物,如甲骨文、青銅器、陶器、瓷器,不是束之高閣,就是變成圖像展示,整個違反博物館專業與常態。


陳復教授則認為,當年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委請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設計,國府遷台後由政府營造的第一座園林,更是全台最袖珍的園林—龍谿園,經由該館整建工程六年的施工,已被徹底破壞殆盡,就此離開我們的視線了。


歷史博物館前經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設計的蘇州園林—龍谿園,已經被歷史博物館這六年來的重建工程徹底破壞殆盡了,不再有流水、石橋、奇石與花木,連原先張其昀先生撰寫的「龍溪亭」這幅書法匾額都不見了,空有個「涼亭」,四周鋪上韓國草,表現出日本枯山水的樣子,外面不再有圍籬,直接緊鄰著車水馬龍,此舉無異於摧毀我們的記憶。陳復教授認為文化部的作法,是在嚴重傷害國民感情,也是嚴重的文化事件。


史博館的左側已經不再是茂密的園林,地上鋪著韓國草,草上置放幾塊鐵牌,上面寫「懷舊是危險的嗎」,並註記地面碑石文字是拿原先「還我河山」碑石底部切除的石料製作而成。陳復教授批評說:史博館的公共藝術計畫,為何能如此大膽以破壞文物的手段來完成其公共藝術,甚至公告周知於社會?而且,現在我想來龍谿園懷舊都已不能,史博館卻諷刺社會大眾說「懷舊有危險」?莫非是暗指當我們不滿這種荒謬的整建工程,想要訴諸於輿論,這種懷舊帶來的危險才真正開始?


陳復教授說:現在這種作法很對不起先賢(不論是創館之父包遵彭先生、史博館建築師林柏年先生與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面對龍谿園被破壞、公共藝術問題與展場設計問題,我們不應該這樣輕慢對待歷史與文物,希望國立歷史博物館從自身本來就該有的定位來思考(畢竟這是國家級的文物典藏單位,而不是縣市政府的社教單位),告訴我們史博館將會如何尊重歷史來恢復舊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