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USR牽手協進幼園 共辦認識五條港文化幼苗扎根

南臺科大USR牽手協進幼園 共辦認識五條港文化幼苗扎根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南臺科大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繼上個月與協進幼兒園共辦「認識臺南保存的太陽公生日祭品習俗」活動後,日前再度大手牽小手引導幼兒走出校園,認識幼兒園週遭神農街博物館上珍貴文化資產。



臺南市協進國小位於清代五條港區鎮海營位置,極具歷史氛圍, 104年就以「阮兜佇五條港」,動手描繪地圖等教材開發,希望讓學童能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然對於更小的幼兒園孩童,該以怎樣的方式讓幼童瞭解,埋下認識五條港的文化種子。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團隊與協進幼兒園老師,選定神農街街區博物館國小學童版「尋找小枸、靈芝與薄荷」街區遊戲,2校團隊經過數次討論,由南臺科大文化底蘊團隊將遊戲簡化,改以神農街蘊涵豐厚郊商文化廟宇為主軸,並針對適用於3-5歲幼童觸感、色彩與圖案元素,將廟宇知識小故事做成大大5-6片拼圖,藏在廟宇各角落裡,透過幼童在廟宇裡尋找故事碎片過程,感受與觸摸廟宇空間,留下對該廟宇初次印象,再經所有孩童協力將廟宇故事板拼圖完成,充滿榮譽感後,由該關關主用插圖講廟宇小故事,再以有獎問答方式加深幼童對於廟宇文化印象。



文化底蘊計畫主持人蕭百芳老師表示,此次大手牽小手「認識我的家-五條港文化幼苗扎根活動」,為讓幼齡孩童能好好透過活動認識家鄉文化,因此從4月中起拆成3次,每隔二週帶領2~3班孩童在神農街博物館穿梭進行活動;日前協進幼兒園八班145位小朋友全數完成遊戲,認識了藥王廟、金華府、水仙宮,及神農街博物館服務中心-南臺科大駐點五條港文化會館。



本次活動不僅受到廟方肯定、支持與協助,每次活動每班都由南臺科大神農街博物館的館員學生帶領幼童進行闖關,每班隨隊家長都不少,無論是幼童父母親還是阿公阿媽,甚至還有出動全家,每位家長都全程參與,用行動支持文化底蘊計畫扎根幼苗活動;足見南臺科大神農街博物館發揮博物館社會學習與教育功能成效表現兩眼,實踐本期計畫團隊攜手住民發展文化永續承諾與願景。(南臺科技大學提供照片)


南臺科大USR牽手協進幼園 共辦認識五條港文化幼苗扎根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