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TIME】台式懷舊與日式昭和交織的老屋魅力

採光不足、空氣不對流、牆面不平整、格局狹小、電線老舊、壁癌等等,都是老房子常見的問題,但屋子老歸老,其擁有的價值在設計巧思的搭配下,透過新舊元素的調和,讓40年透天老屋的空間氛圍,也能展現獨特的時代魅力,形成一種讓人感到有許多故事的建築紋理。



-40年透天老屋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由思銳設計、丞品室內設計團隊重新操刀的40年透天老屋,其建築屬於加強磚造,牆體大部分都是承重牆,而且空間的開口或是採光都會比較狹小、微弱,影響空間的開闊性及明亮度,而且大部分都會加蓋到滿,因此犧牲了採光跟換氣的可能性。設計團隊在執行上先拆掉所有木作裝潢後,再調閱建築竣工圖,接著配合結構技師按照新的需求及規劃來建議補強結構。



-追隨自然的步伐,讓空間與設計共演-
秉持對老屋的尊重,設計團隊在老屋原有結構和空間使用的衡量下,對老屋空間牆體進行結構補強的同時,更要對周遭鄰房環境有謹慎的考量,因為老屋改造不是一味地拆除,絕對不能忽略老屋結構的安全性,有鑑於此,設計團隊要做的不僅僅是對老屋進行升級改造,而更是要給屋主一處充滿夢想的古著日式雜貨故居。在老屋的設計過程中,了解到業主非常喜愛日劇昭和的生活儀式與湯屋文化氣息,從而在湯屋內設計富士山馬賽克以及增設一二樓庭院,並在其中構造了獨有的竹籬笆和飲茶空間,巧妙借自然入景,將綠植風雨都納入到了設計思維之中。當竹籬笆和陽光交錯,在同一天不同時刻就能感受著奇妙的自然光影,充分表露出「追隨自然,與設計共演」的生活意境。







-解決老屋問題之下,也在設計轉化中孕育空間新生命-
在老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透過整合空間格局及擴大窗戶,同時拆去多餘的加蓋空間,退讓出院子或是陽台、天景,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隔間牆,進一步選擇開放式餐廚空間,落實屋主對於日式生活的嚮往,也給家裡面盡可能的引進更多自然光線。為了讓空間增加通風性、採光性,設計團隊還在一樓增設後院、二樓增設前陽台,不但能解決採光問題,還能減少室內的潮濕問題。動線方面,則以精簡設計為主,通常會先就樓梯的位置來檢討,而大部分老屋的樓梯都卡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會切斷開放空間的連結性,因此在規劃時會常常更改樓梯。如果是值得保留的建築工藝,或是本身老屋子的物件對屋主有紀念價值,設計團隊就會想辦法保留或是轉化來利用,此案老屋中非常重要的結構「樓梯」,由下至上有著延展性,又有一氣呵成的主體在裡面,沿用原有的樓梯結構,增設樓梯木踏板及保護漆,保留老屋的懷舊感,獲得了新的生命,成為了純粹之美的一種價值方式。



-在設計的擘劃下,重現日式懷舊氛圍-
全室空間在進去玄關以後,從延續外面的騎樓格柵,做一個內外的格柵區隔,並以弧形抿石子地坪與室內地板1公分高度差為落塵區。客廳電視牆面採用不均勻顏色的藝術漆,結合泥作A字形鐵梯搭配屋主收藏日式小物,營造日式懷舊氛圍。廚房選用台製10*10白色外牆磁磚(常見於25年左右的建築物外牆)加上黑色的填縫,搭配老木窗做成的台灣味道之菜櫥,以及屋主收藏的鍋具,完美形成日劇場景的生活儀式感。







-以時代的漣漪與設計,讓老屋延續舊有的空間價值-
其實老屋就像脫掉了華麗的外衣,以最真實原始的形態顯露在我們面前,經過設計的呈現和新舊材質的交融,搭配古著的軟裝家具,同時在湯屋澡堂裡運用錢湯文化的富士山意象,使老屋在設計上不單單只於外層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居住者在老屋裡面的氛圍營造,讓人一一感覺到是有很多歷史人文在闡述著屬於空間的故事,這就像是一種老屋生命的記錄,透過時代的漣漪與設計讓老屋延續舊有的空間價值,展現耐人尋味的時代味道。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