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陳建仁盼轉型正義持續

行政院今年4月因應民團倡議,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多名政治受難者今天齊聚人權館,盼威權歷史不重蹈覆轍,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希望在新總統團隊領導下持續轉型正義道路。

戒嚴令於1949年5月19日頒布,並於隔日實施,民團特別挑選此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示大會暨人權市集」紀念活動今天除陳建仁外,包含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文化部長史哲、人權及轉型正義處處長賴俊兆、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陳欽生、蔡寬裕等人也出席見證。

陳建仁表示,前立委林昶佐曾告訴他,「(林)外祖父被抓時是我爸作保,人才被保出來。」而父親也因為擔任保人而不時擔心。每人在白色恐怖年代都充滿恐懼、無限不確定性,可知在完全沒有自由、民主、開放、透明的社會中多麼可怕,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是統治者作為控制、欺壓人民的殘酷手段。

陳建仁肯定白色恐怖記憶日能讓年輕人知道現在享有的,是經由前人努力而來。原永久保密的2萬5000件政治檔案,目前允許保密檔案不到4%,未來也將依法每3年檢討一次,作為歷史真相的重要基礎。自己即將卸任,「我跟所有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說抱歉,我做得有限,但我會把任務交給接任者繼續努力。」

陳菊回顧,民團約在3月發起設立白色恐怖記憶日連署,4月就經行政院核定宣布設立,「今天看到還能參與我們白色恐怖記憶日大會的人大部分都垂垂老矣,但更多人已經是在天上。」如果說遲來正義早已不是正義,更必須去彌補受害者、推動和解,否則不知如何面對那些曾面臨白色恐怖的年輕生命。

陳菊分享,白色恐怖受難者胡子丹曾告訴她:「現在比白色恐怖更恐怖的是很多人不知過去這些事情,還以為是杜撰、是假的。」這段血淚斑斑的歷史不能忘記,只有記憶過去,才能反省台灣經歷國家暴力,讓人們共同前進。

人權館透過新聞稿表示,今天的519白色恐怖記憶日活動是台灣在轉型正義上的新開始,並自4月26日起即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等民間團體合作,透過電影放映、音樂會、不義遺址揭牌、展覽一系列活動,引領社會大眾接近認識進而銘記歷史教訓。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