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新局2-1】外交兩岸挑戰大 陳冠廷、趙怡翔全盤解析提建言


【賴清德新局2-1】外交兩岸挑戰大 陳冠廷、趙怡翔全盤解析提建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準總統當選人賴清德520舉行就職典禮,面對國會未過半窘境,日後更要面對國際外交、兩岸變局,國際外交課題如何鞏固,黨內青壯派提出各自看法。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以國際局勢變動觀點,建議台灣應提高國防預算,特別是在反艦、防空和飛彈防禦系統上的投資;曾有駐美經驗的台北市議員趙怡翔則以美國國會近期作為,指出美方讓中國了解,若對台灣採取軍事武力行動,將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針對兩岸國際現狀,陳冠廷分析,美國印太司令部示警,中國當前策略不再僅限於灰色地帶的侵擾,而是以非法(Illegal)、脅迫(Coercive)、侵略性(Aggressive)和欺騙性(Deceptive)四大方式,對台灣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影響我國外交空間。


陳冠廷指出,以前提到灰色地帶,民眾可能覺得威脅不明顯,但現在這些ICAD行為對台灣民生和安全的影響極大,不僅是軍事威脅,還包括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例如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期間,便利商店的電視螢幕遭到駭客攻擊,顯示「戰爭販子裴洛西滾出台灣」不堪入目的內容,這樣的事件將來可能會更多,必須提前防範。


陳冠廷強調,針對未來可能的威脅,台灣必須做好災前防範與災後處理,不僅要在威脅發生後迅速應對,更需要在平時建立起強有力的防禦系統,確保官方和非官方力量能及時投入支援。


「中國持續在台海進行軍事挑釁,從海域到空中的各類軍事行動不斷增加,都是在測試台灣的反應能力。」陳冠廷表示,台灣一直以來都不是挑釁的一方,緩和局勢的責任在於中國,只要中國停止這些行為,局勢就能緩和。


陳冠廷指出,台灣必須強化與美國、日本、韓國及菲律賓等第一島鏈國家的合作,這些國家在安全和貿易上都有共同需求。他說,台灣需要在地緣政治上確立自己的立場,以國家利益為座標,發展健康的外交關係,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


同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也示警,「美方首次見到中俄對台灣問題進行聯合軍演,俄羅斯和中國在一系列軍事問題上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包括對台灣可能動武,台海必然是中國希望與俄羅斯聯手的地點。」


針對中俄聯手,陳冠廷認為,台灣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僅是基於價值觀,更是為了嚇阻未來的戰爭,而美國對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提供的援助預算,顯示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安全的重視。他強調,台灣應提高國防預算,加強防禦能力,特別是在反艦、防空和飛彈防禦系統上的投資。


總統就職後所面臨課題,曾有駐美經驗的台北市議員趙怡翔分析,第一為台美關係重要性會迫切增加,中國對台武力威脅不斷提升當中,針對經濟、貿易多方面打壓,也反映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台的企圖,習認為併吞台灣及兩岸統一,是唯一能接受的選項。他指出,台美關係未來會持續扮演區域穩定的關鍵,只要「台美關係越來越強,可遏止中國採取武力的行動」。


美國參議院4月23日通過爭論逾半年的援助預算案,總計953億美元,其中涵蓋加強台灣印太地區潛艦發展,給予台灣的援助款項,項目為「協助印太區域盟友與對抗中國」,總共81.2億億美元的費用,至少33億元將用於台灣潛艦製造基地。


另外,提供台灣在內的印太區域國家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FMF)經費,編列19億美元經費軍援台灣,包括供美國國防部回補援台軍備、支應對台軍事服務、教育及訓練等。趙怡翔認為,援助預算案是美方要讓中國了解,若對台灣採取軍事武力行動,將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美國該筆援助預算案,實質幫助很大。」趙怡翔解析,該預算一半為加強美國印太裝備武力佈局,另外則是加速台灣非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的轉型。他說,這是一種強烈象徵,在這筆預算審議過程能發現,美方支持台灣的人相當多,反對票數也相對低,國會代表民意,這是主流的象徵涵義。


照片來源:總統府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賴清德新局2-2】指新政府鴿派、鷹派並存 廖達琪:兩岸還沒到完全無可救藥


【震出隱憂3-1】示警兩類型地震恐摧毀台北 李錫堤喊話政府超前部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