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洪門弟子張文馨(聯合報華盛頓DC特派記者)帶給老師兩個開瓶器。筆者(師母)將它們貼在冰箱門上,一邊一個。倆老看哪個不爽,就用哪個開瓶出氣,不消幾年兩個都被攪壞啦。

作者/王惠珀

《前言》

美國名校學生掀起反戰學運,呼籲大學從「支持以色列打巴勒斯坦」的公司撤資,政府則動用警察,進入校園掃蕩示威師生。

這次的學運引起關注,拜登吃不了兜著走事小,美國價值會不會回魂才是大事。參議員桑德斯說:「拜登疏遠了年輕人,這可能是拜登的越南。」他擔心的是疏遠民主黨核心價值的後果,可能輸掉大選。

二戰後的美國是全球人類嚮往的國度,那麼,美國價值是甚麼?是自由、平等與大熔爐。而三權分立與媒體第四權,則是維繫美國價值的四根支柱。

《媒體為時代寫歷史》

筆者1975年去了美國,努力跟著媒體新聞,學習看懂美國價值。

那時候的媒體人有其尊嚴,以第四權在捍衛著美國價值。例如CBS當家主播及Sixty Minutes (六十分鐘)主持人Walter Cronkite,被譽為最值得信賴的美國人。繼任的Dan Rather以及ABC主播Barbara Walters、Diane Sawyer等都讓我敬佩。

周末我喜歡泡在圖書館,瀏覽新聞、周刊等平面媒體資訊,其中Norman Rockwell為【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所繪的封面畫最令我喜愛,因為他在為時代寫歷史。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筆者收藏的Norman Rockwell寫實畫冊。

2015年,外子洪永泰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我集結洪氏家族去當啦啦隊。波士頓四月天的淒風苦雨卻把亞熱帶的台灣選手擊倒了,雙腿抽筋被救護車載到終點。還好,賽後我們自駕遊,去了波士頓近郊Stockbridge鎮的Norman Rockwell museum,緩解馬拉松折翼帶來的鬱悶。

Rockwell的寫實畫從一戰、二戰、戰後,畫到反戰(1920~70),為美國保留了第一手的社會寫真,他畫家庭價值及安居樂活的眾生相,尤其讓我著迷。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安居樂活,沒有恐懼的美國。

《畫家為社會寫下記憶》

製片家Thomas Miller及Robert Boyett太喜歡Rockwell的畫風了,跟著創作了電視影集:Happy Days (ABC,1974)、Mork & Mindy (ABC,1978,羅賓威廉斯主演)、Full House (ABC 1987,台譯天才老爸俏皮娃)。

據報導,他們擁有Rockwell的兩幅畫作《An Audience of One》及《Peephole》,在拍賣會上分別叫到350萬及150萬美元。上了年紀的Boyett說:「希望現代人有幸能夠跟我一樣,享受幾十年畫家為我們繪出的美國價值」。

於今觀之,Boyett的話似乎一語成讖。

《溫習美國價值》

美國大熔爐的社會得來不易。經過百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41年由羅斯福總統透過國情咨文,揭櫫《The Four Freedoms》宣言:「人民有言論、信仰、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四大自由。」

而今,先有川普時期的縱容種族歧視,挑起全國Black Live Matters (黑人的命也是命)社運。再有拜登挺以色列霸凌異教(信仰),讓巴勒斯坦難民饑貧交迫(匱乏)及種族被滅絕(恐懼),還鎮壓學運(言論)。如此觸犯《The Four Freedoms》,校園師生不火冒三丈,沒有天理。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二任總統治國的荒腔走板,觸犯了《The Four Freedoms》,校園師生不火冒三丈才怪。

1961年Norman Rockwell刊登了一幅詮釋文明式民主的畫作《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套句中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同理心消弭歧視,不論是性別、膚色、信仰、老幼或階級歧視。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美國曾經努力落實人類生而平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1961),曾經選出黑人總統Obama,曾經將Norman Rockwell的作品《The problem we all live with》陳列於白宮。

美國曾努力追求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怎麼到了2016年川普民粹治國,不惜違背人道、人權,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很多人都想不透。

更讓人想不透的是拜登「川規拜隨」,走得荒腔走板。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直接以雙標的單極政治製造仇恨,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香港、烏克蘭、以巴、台灣)。沒有民主自由的高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選舉),兩任總統的治國無疑是不及格的。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美國以單極政治思維落實於內政與外交,將治國的荒腔走板呈現在世人眼前。(圖/取自網路)

《結論》

民主自由本該導向和而不同,多元發展,當下帶給美國的卻是傲慢。這傲慢被民粹發揮到極致,就成了為短期利益犧牲長治久安。

民粹還可以創造價值。當中國在愚公移山埋頭苦幹時,美國的民粹將傲慢變成文化(仇中才有選票):「我沒有錯,我永遠都不會錯,如果有錯都是中國的錯。」不消百年(一戰迄今),《The Four Freedoms》又這樣被賠掉了。

美國價值會不會回魂?看我家這兩個暢銷的美國開瓶器,答案無疑是讓人洩氣的。

台灣也以民主自由自豪,發展出來的卻是口號/口水的民粹,治出妖邪瀰漫的社會(看電視會讓人折壽),還自以為了不起,驕傲得不得了。何其不幸,我們這個世代正在見證美國與台灣的墮落。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校園學運反思,美國價值回魂了嗎?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