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帶來水資源挑戰 陳其邁:多元開源措施 強化韌性城市

【高雄訊】針對議員提出如何因應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缺水危機,有關市府因應措施,市長陳其邁今(21)日下午於議會備詢時表示,未來面對極端氣候的嚴峻挑戰,市府在水情方面努力做好開源節流準備,除自來水公司每年編列固定預算做管線維護,以減少漏水量,在開源方面,也規劃多元配套,如水利署規劃就曾文、南化、烏山頭等三個水庫的連通管計畫,水量足夠時就以三個水庫進行儲水,若高雄缺水時就由三個水庫供水調撥至高雄使用,該計畫已於今年五月通水測試。


陳其邁接續指出,為強化韌性城市,同時加強伏流水開發以及在興達港興建海水淡化廠,並開鑿110口抗旱水井,現在市府也與水利署合作地下水庫計畫,豐沛地下水含量,在六龜、美濃地區在地滯洪,讓地下水源更豐沛,地下水源比過去約上升1公尺左右,效果顯著。同步因應產業需求,高雄再生水廠興建已增至4座,未來總體達到22萬噸,總體而言,高雄水資源供應無虞。


議員建議加強人力查辦演唱會黃牛案並參考日韓採實名制購票方式,陳其邁表示,依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10-1條規定,文化部對於打擊黃牛案,設置檢舉專線進行初審,並分案由地方檢察機關偵辦,本市文化局於進行演唱會相關安排時,警察局刑事大隊即會主動積極確認被檢舉人身分,而很多大型演唱會主辦方也提出黃牛票販售問題,為維護粉絲購票權益,文化局通常會主動溝通建議採實名制,若採取實名制,文化部對於採實名制亦有補助方案,同步請警察機關主動積極來查辦黃牛票販售情形,以維護票券交易秩序。


議員肯定市政交出多項亮麗成績並提出高雄如何超越高雄,陳其邁回應,高雄逐漸轉型,要能抓住整個國際情勢,他認為,目前高雄產業發展應要逐漸從硬實力轉向軟實力,高雄除有產業園區用地的優勢,也要利用這一波的台商回流以及國際大廠進駐高雄,如科技產業從上游到下游產業鏈,下游如IC設計、服務應用等各式服務業的轉型,他以演唱會為例,包括交通疏運、夜市商圈人潮、演唱會粉絲的分析等運用大數據、智慧治理方式,讓我們在市政決策上能提供在智慧交通或智慧醫療等應用服務經驗,並推行到其他縣市或東南亞國家。他也提到,接下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致力於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整體高雄發展才能接軌國際,並對準全球市場。


有關捷運紫線進度,陳其邁指出,捷運紫線經費約1800多億元,預計今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期末報告再由中央審議,其中需考量運量收入、其他周邊聯合開發收入,皆會影響到是否在財力上足以支撐該路網的興建,此外,從整個高雄人口成長、分布、移動來看,捷運紫線在市區確實是有需要,捷運是最有效且可疏解大量車流,將會加速來辦理相關評估作業。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