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解讀寶寶生長曲線


爸媽們難免擔心孩子的成長發育會輸在起跑點,所以總是關注著孩子的身高夠不夠高、體重夠不夠重、為何看起來比其他小朋友瘦小等問題。關於小朋友的成長發育以及常見迷思,你究竟了解到多少?除了認真紀錄生長曲線,更要讓孩子養成營養均衡、睡眠充足、適度運動的好習慣,才有機會長得像大樹一樣高!

長得不夠高?體型太瘦小?
翻開兒童健康手冊的最後幾頁,附有幾張看來密密麻麻的表格,這正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適用於全球0~5歲幼兒的「生長曲線標準圖」,生長曲線主要依據測量身高、體重、頭圍所得的數據來判讀百分比,只要百分位落在3~97的區間,就表示寶寶的生長發育屬於正常範圍。

解讀寶寶的生長曲線
有時家長會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情形過於擔憂,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高銓宏提醒,兒童的成長發育狀況是連續且動態的,是否生長遲緩必須連續觀察數個月才能確認,家長平時除了觀察寶寶的生長連線有無依循生長曲線走勢,若短期內變動高於或低於兩個曲線區間,或者百分位低於3或是超過97,務必就醫讓醫師進行評估。

舉例來說,如果1位12個月大的女寶寶目前身高77公分、體重10公斤,對照生長曲線圖會發現百分位皆落在85,代表寶寶在100個孩子中身高與體重超越85個孩子,長得非常頭好壯壯!

Check!生長曲線這樣看
步驟1 》依寶寶的年齡(足月/年)找出橫坐標。
步驟2 》依身高(身長)、體重、頭圍找出縱座標。
步驟3 》兩線延伸相交點可比對出寶寶當下正值的百分位數值。

身高觀察重點
3歲以前的小朋友正值成長快速期,新生兒的平均身長約50公分,到了1歲左右會成長到約75公分,是身高成長最為快速的階段。

之後平均1年有10公分的成長幅度,2歲時大約85公分、3歲時大約95公分,等到滿3歲後,每年仍可以長高4~6公分之多直到青春期前為止,步入青春期後會以更高的幅度成長。不曉得聰明的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2歲時的「身長/身高圖」曲線並不連貫,主要原因在於2歲前是測量平躺的身長,2歲以上(含2歲)則是測量站立的身高,因為測量方式不同所以導致曲線有些微落差。

體重觀察重點
孩童的體重應穩定呈現向上成長的趨勢,若體重不增反減,則應回頭思考孩子近期內是否曾生病不適。與身高相較,體重增加的速度較為緩慢,而且每個孩子高矮胖瘦大不相同,體重自然也會有一些差距。

基本上,體重只要不是突然增加或是減少太多,百分比對照後落在3~97的區間都屬於正常範圍。高銓宏醫師表示,現代人的營養攝取充足,臨床上鮮少遇到孩童有體重過輕的問題,但若長期體重過輕,必須考慮是否和疾病有關連,家長不容輕忽。新生兒平均體重約3公斤,4個月時體重約是出生體重兩倍,1歲時則是出生體重的3倍(約9~10公斤),到2歲時體重約12公斤、3歲時約14公斤。

頭圍觀察重點
寶寶的頭圍大小和神經系統發展密不可分,假使頭圍過大可能跟顱骨發育異常或是水腦等疾病有關,而頭圍過小也可能是小腦症或遺傳、營養不良等問題。此外也要觀察前後囟門有無依正常時間閉合,前囟門應該在12到18個月關閉,後囟門約在寶寶出生後第6到8週時關閉,太早或是太晚閉合都可能跟腦部發育異常有關。

生長曲線該持續觀察多久
雖然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圖只紀錄到5歲,但家長仍可以持續替孩子觀察紀錄到女生約14歲、男生約16歲,這時孩子的身高便會大致底定。許多爸媽都很擔心孩子是不是長得不夠高、不夠壯,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發育步調,家長無須和他人比較,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有逐月進步就足夠了!

如何解讀早產兒生長曲線
至於早產寶寶在解讀生長曲線時,是否需要使用矯正年齡呢?高銓宏醫師表示,這必須視早產的程度而定──醫學上定義出生週數早於37週即為早產,但在35~37週出生的孩子,其發育狀況幾乎無異於足月出生,若是出生體重也在2500公克以上,通常沒有使用矯正年齡的必要。

但若寶寶不屬於上述狀況,因為需要花一點時間追趕成長進度,可使用矯正年齡來解讀生長曲線,早產兒評估生長發育及添加副食品需使用矯正年齡,直到2歲左右。不過,畢竟每個孩子的健康狀況不太相同,建議若對此有疑慮,應該和了解寶寶狀況的小兒科醫師進一步的討論。

生長曲線為何男女有別?
生長曲線之所以男女有別,是因為男生與女生先天在成長發育速度上有些許差異,這些差異或許年幼時並不明顯,但隨著年紀增長,到了青春期便可以清楚看出端倪──女生的青春期較早開始,在青春期開始時即快速長高,因此國小高年級女生的身高通常優於男生,等到月經出現後便逐漸停止長高;

但男生在進入青春期後才開始快速長高,平均每年可長高多達6~10公分。另外女生的生長板較早閉合,約在骨齡14歲時,男生約在骨齡16歲時生長板才會閉合,因此成年後身高男生多優於女生。

生長與發展遲緩的判斷
寶寶除了生長的問題之外,還可能有發展的問題,要判斷寶寶是否生長遲緩可觀察生長曲線,但是寶寶的發展問題則需要觀察寶寶當下的發展里程碑(包括語言發展、動作發展、個人及社會行為發展等面向)進行評估,生長或發展遲緩可能單獨出現亦可能一起發生,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確診。

高銓宏醫師表示,寶寶生長與發展的遲緩,其實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可能與家族遺傳、先天代謝異常、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或是消化道異常有關。多數寶寶會按照自己的步調生長曲線持續正向成長,神經系統的發展也會隨著年紀增加更加成熟,若家長警覺到寶寶的生長或是發展有異,應即早就醫找出確切的原因,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神經系統的發展會隨著年紀增加更加成熟

破除寶寶成長常見8問題
我們集結整理出了8個關於寶寶成長的常見問題,並請醫師一一替我們解答,這些都是爸媽在育兒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疑惑,快來看看你是否也正在經歷相同的困擾!

問題1 能吃就是福!孩子年紀小正在成長,養得白白胖胖才可愛!
觀察小朋友成長發育的狀況,多半是以紀錄身高和體重為主。高銓宏醫師表示,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西化使得油脂類攝取偏多,所以臨床上甚至曾遇過3歲多的孩子體重重達30幾公斤,已相當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的體重!

後來家長警覺到健康有異狀,才帶孩子前來就醫治療。高醫師提醒,雖然小朋友養得白白胖胖很可愛,但若體重長時間超過正常值,很可能小小年紀就衍生出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但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更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

問題2 寶寶比同齡孩子矮小,多喝牛奶就可以長得又高又壯?
一般人的觀念中總把「高鈣」和「長高」畫上等號,其實兩者間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現在的孩子也很少因為缺鈣而長不高。但奶類除了含有豐富鈣質,更有許多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極佳的營養補充來源,只要每天飲食營養均衡並搭配適度活動量,長到理想高度並非難事。

4~6個月是給予寶寶副食品的最佳時機,4~12個月以前的寶寶,飲食型態除了母乳或是配方奶之外,還須搭配副食品,才不至於產生營養不足的狀況。1歲以後可以和大人一樣以固體或是流質食物為主,奶類反而退居到配角的位置,這樣才能多方面攝取足夠的營養、應付成長的身體所需。

問題3 除了頭圍之外,囟門的閉合時間為何也和健康息息相關?
除了頭圍之外,囟門的確也是觀察寶寶健康的重點之一,家長平時必須留意寶寶的囟門是凹陷或突起、有無在適當時間閉合──囟門是由數塊頭骨交界形成的縫隙,為尚在發育的腦部提供適當的成長空間。

在正常狀態下,寶寶的囟門是平坦的,但隨著咳嗽、哭泣等動作,甚至是腦炎等疾病發生時,會因為腦內壓力變化(腦壓過高)導致囟門突起,亦是臨床上醫師判斷孩子健康狀況的一個標記。

反之,當寶寶嚴重的腹瀉甚至脫水,也可能因為腦內壓力下降使囟門向內凹陷。
寶寶的囟門可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閉合的時間早晚和頭顱的形成有關連,前囟門大約在12~18個月會關閉,後囟門大約在出生後6~8週會逐漸關閉。寶寶的囟門如果提早閉合,會侷限腦部發展的空間,可能導致腦部發展的異常;如果太晚閉合可能跟水腦有關。

問題4 「生長激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要角?
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是一種由腦下垂體分泌的賀爾蒙,不僅會影響身高,還具有增加血糖分泌、調節肌肉與脂肪組織等功能,更是目前醫學上唯一可控制的影響身高關鍵要素。

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集中在晚上睡前(11~01點)及清晨(5~7點)這兩個時段,尤其前半夜生長激素有最大量的分泌。也因為「熟睡狀態」本身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方法,所以家長應讓孩子養成早早就寢的好習慣,讓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得以大量分泌。

讓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得以大量分泌

問題5 我們常聽到「生長板」這個名詞,請問這是什麼東西?
身體各個關節與關節之間皆有生長板存在,生長板是軟骨組織,這些軟骨細胞受生長激素刺激後逐漸被鈣質填充使骨頭增長、身高增加。但隨著年齡漸長生長板逐漸縮小,當生長板的空間閉合時身高就會停止生長。臨床上多以膝蓋和左手手掌(腕小骨的數目、形狀、空間)來評估孩子是否仍有成長的空間。

我們常聽聞「骨齡」這個名詞,簡而言之,骨齡即為骨頭的年齡,是以左手手掌來判斷的,骨齡越小代表生長空間越大,可藉此掌握孩子的生長發育黃金期。

但骨齡不見得會等同於實際年齡,早熟的孩子骨齡會超前年紀,生長遲滯的孩子骨齡會落後,當男孩骨齡達到16歲、女孩達到14歲時,成長的幅度會逐漸趨於停滯。家中孩子如果有性早熟或是生長遲滯的現象,可至小兒科門診請醫師評估,拍一張左手掌的X光片,即可初步了解孩子的生長狀況。

問題6 小朋友成長的過程中,真的有長高的「黃金期」嗎?
身高有兩個快速成長的階段──第一次在3歲以前,這段期間每年能長高10公分以上,之後成長幅度漸緩;第二次則是在青春期,女孩子在乳房開始發育至月經來潮前,身高成長特別迅速,可是一旦月經來潮後,身高平均只剩4~6公分的成長空間,而男孩子的快速成長期從青春期開始,通常在國高中階段突然快速長高。

問題7 時有耳聞女童在小學低年級初經來潮,這是否意謂孩子長不高了?
的確,女生月經來潮後,身高的成長已經受限。所謂的性早熟一定會顯現出第二性徵,除了可能開始長腋毛、陰毛,小女生還可能月經來潮、胸部有硬塊、疼痛與明顯發育,而小男生則可能變聲、長痘痘、睪丸變大或是陰莖變長等。

醫學上對性早熟的定義是──女生8歲前出現性徵、男生9歲前出現性徵,因為飲食與環境的關係,現在身體發育較為早熟的孩子不在少數。性早熟又可分為中樞(腦下垂體提早分泌或是腫瘤所導致)與周邊(卵巢或是睪丸病變所導致)的問題,這些都會導致青春期的發育特徵提前出現。

目前女童的早熟以不明原因的中樞性性早熟居多,因腦下垂體過度活化所造成,然而臨床上也發現有一些女童的性早熟是跟腦瘤或是卵巢病變有關。

男童的性早熟須特別注意,大約40~50%的男童性早熟是與腦部或是睪丸病變有關的。就醫後首先要釐清造成兒童性早熟的原因再進一步治療,如果腦部或是生殖系統有病變者,須轉介神經外科或是婦產科進一步處理,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中樞性性早熟,則可以施打針劑抑制腦下垂體的分泌,目的是為了不讓生長板提早閉合,以爭取成長的空間。

女生月經來潮後,身高的成長已經受限

問題8 從日常生活著手,想避免性早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重點?
導致性早熟的可能原因很多,目前研究認為「環境賀爾蒙」及「肥胖問題」的影響也最大。

環境賀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素,舉凡前幾年喧騰一時的塑化劑、部份塑膠製品含的雙酚A皆是其中一員,其他還包括動物內臟或脂肪組織殘存的性賀爾蒙、蔬果施打的催熟劑等等。高銓宏醫師建議,若要從飲食上著手,蔬果應盡量挑選當季的新鮮蔬果,而動物的皮和內臟盡量減少食用,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更要避免。

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但不是每個體型較胖的孩子都會性早熟,畢竟體型較肥胖也意謂著攝取較多營養,自然長得比其他孩子快,再加上胖女孩的胸型較為明顯,容易被認為第二性徵提早出現。因此,若排除疾病問題但孩子的體型仍過於肥胖,亦可與醫師與營養師討論,在專業的建議下替孩子調整飲食內容。

「轉骨」有祕方?先找出問題再對症治療!
每位爸媽都希望孩子可以長高又長壯,所以坊間的轉骨祕方讓不少愛子心切的家長躍躍欲試。其實「轉骨」本屬於臺灣民間的概念,本文並未特別加以著墨,但每個孩子成長發育的狀況不同,建議家長在給予孩子任何和成長發育相關的藥物前,務必先釐清孩子身高受限是性早熟的緣故或者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抑或先天家族遺傳體型的問題,確實找出問題癥結再對症治療。

高銓宏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畢/國立臺灣大學碩士畢
經歷:臺灣兒科醫學會小兒科專科醫師/醫學遺傳學專科醫師/新陳代謝學專科醫師/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臨床研究員/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高銓宏
模特兒/甜美妹妹倍羽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3年2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