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認識CULV

從第一台小筆電問世到現在,不少人仍然遲遲不肯下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尺寸」跟「效能」,難以適應的小螢幕及未臻理想的效能表現,無法銜接主流規格筆電的使用習慣,讓不少玩家打了退堂鼓。


為什麼會有CULV平台
廠商看到了這一點,於是不顧Intel的限制,開始將Atom處理器裝進10吋以上機種,讓玩家能以低廉的價格享受更大的螢幕尺寸。
但是如此一來Intel的正規處理器產品線將會大受打擊。而且為了滿足玩家,業者紛紛將傳統筆電的功能元素下放,形成「小筆電愈來愈豪華」的不正常現象,讓原本就已貧瘠的效能更是難以負荷。
再來,AMD Yukon、VIA Nano,以及NVIDIA ION的亂入,讓Atom平台腹背受敵。雖然最近已經有採用顯示效能較佳的GN40晶片組機種,但GN40也只增強了高解析度影片的支援程度,3D效能仍然貧弱,難以獨撐大局。
眼下,Intel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派出CULV來應戰,一來可以防堵廠商利用Atom處理器繼續越界,再來也可以因應對手Yukon平台的「不設限」策略。


CULV是新技術嗎?
其實CULV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將原本高不可攀的「Ultra Low Voltage」平台前面冠上一個「Consumer」,頗有「王謝堂前ULV,步入尋常百姓家」之意。
換句話說,以往本來貴參參的ULV筆電,現在可以用比較低廉的價格買到了。而目前的CULV筆電,是以較低等級的Celeron ULV處理器、或者是較高等級的Core 2 Solo/Duo處理器來搭配GS40或GS45平台,部份廠商甚至會搭配獨立顯示晶片出售。

平平是13吋,價格差了一萬塊。


CULV的好處
對於消費者而言,CULV平台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超可攜筆電變得很便宜」。它的尺寸比小筆電大、效能比小筆電好、體積比傳統筆電輕薄、價格比主流筆電便宜。下半年想採購筆電的使用者,千萬不要錯過這波CULV新勢力。
更多報導請看《電腦王》!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