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or提前扎根 學齡前英語教育行不行?!

在訪問4位專業英文老師的過程中,老師們都強調,開始的早,其實不是真正的重點,能夠不間斷地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與接觸英文才是重要,必須將眼光拉得更長遠來看待學習英文這件事情。
家長本身要先調整好心態,勿過度焦慮或給予孩子壓力。此外,為學齡前幼兒挑選對的老師很重要,對幼兒與教學擁有熱忱與專業的老師,絕對勝過金髮碧眼的外師!



該不該提早在學齡前階段,讓孩子大量接觸英文?
英文教學現場的觀察
出生在馬來西亞,母親是台灣人,父親是馬來西亞人,一直在馬來西亞求學,直到大學才來台灣就讀,到目前擁有13年專業英語教學經驗,並經常帶領英文老師師訓課程的Debbie老師在訪談時,熱情分享了她多年在英文教學領域現場的種種細心的觀察與經驗,小編利用表格簡易將重點彙整如下:

學齡前英語教育
˙學齡前有接觸英文,進入小學階段後
正向表現:因從小接觸,覺得英文已是生活一部份,而非刻意學習的科目。
負向表現:覺得學校內容太簡單,上課不易專心。
˙學齡前無接觸英文,進入小學階段後
正向表現:覺得英文新鮮,學習表現與學齡前接觸者無差異。
負向表現:已習慣中文,一旦跟不上學習,容易排斥或放棄。

貞慧老師的經驗分享
高雄市立後勁國中英語老師暨圖書推動教師李貞慧表示她的小兒子是送全美幼兒園,大女兒是送雙語幼兒園。她覺得兩個孩子個性不同,女兒的個性篇內向,所以她選了雙語,讓女兒可以得到中師的幫忙。不過她發現,兒子現在上小學了,英文聽力很好,但是英文文法比起姊姊,倒是會出現更多的錯誤。貞慧老師坦言,她不確定自己兩個孩子英文文法能力上的差異性,是否與上全美或雙語幼兒園有直接關係,但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家長們分享。
此外,貞慧老師談到,自己兒子2歲時,她以全美語的方式念英文繪本給兒子聽,兒子幾乎能夠無縫接軌,沒有產生任何的抗拒,自然而然地接受、聆聽。
然而,就在同一時段,大女兒已經4歲了,母語(中文)的聽說能力等表達方面已經更完整,因此,經常直接要求媽媽把英文故事翻譯成中文,急著想知道故事下一步發生什麼事情,要求媽媽不要用英文講故事。

孩子出現排斥英文的狀況,家長可以怎麼做?
貞慧老師當時採用的方式是正向鼓勵,她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與我們分享,她當時告訴女兒:
1.媽咪知道妳是有能力聽得懂的,如果妳聽不懂媽咪說的任何一個段落的英文故事,媽咪可以馬上停下來為妳解釋。
2.善用女兒的喜好,耐心地互相協調與鼓勵。貞慧老師說,當時,她也知道女兒特別喜歡聽她念哪幾本中文故事,於是會試著鼓勵並且與女兒溝通:「那你先聽媽咪念一本全英文的故事,媽咪就再念3本妳自己挑的、妳最喜歡的中文故事給你聽。」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8年6月號。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