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i-WenChang Architect張懷文。德意志裡的台灣之光

越過半個地球,來自叢薾小島台灣的一個小女生,在冷峻嚴謹的德意志國度中以建築、以設計讓所有人心服口服,不但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建築設計名校斯圖加特工科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碩士畢業,更監造賓士汽車停車大樓、設計歐盟中央銀行會議中心、IBM總部餐廳改建計畫、募尼黑大學擴建計畫...等。外表柔順溫儒的張懷文,用力道無比的作品說明了所有的一切。








建築是文明的烙印
在張懷文建築師位於關渡的小小辦公室裡,我們沒有看到絢麗誇耀的裝潢或一整排閃耀的獎座,相反地,在長長櫃子上擺放的是各式各樣的材質素料,採訪途中她總是隨手拿起一片素材向我們解釋材質面料的特色。毫不藏私且大方分享,這就是張懷文建築師給我們最大的印象;而這也是她回來台灣之後,每一次和工班們完成每一件作品時的合作模式。「在德國的工作與用料經驗和在台灣是很不一樣的,特別是最近被廣泛討論所謂的環保建材上;台灣對於使用環保建築這件事情似乎都被過度放大,然而,在德國不管是做建築或者是室內設計時,這其實是最基本的素養與常識。所以,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所謂的環保建築師或設計師,因為使用環保素材對我而言,只是職責和基本的要求而已啊。」張懷文建築師淺淺地笑著說。








詩意是建築的靈魂
操作過建築也設計過室內空間的張懷文建築師表示:「建築觀照的不僅是單一個體的量體而已,更重要的是量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與律動感,彼此之間所產生的質變與量變的連結;而室內設計最重要的關係則是空間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細節就是關鍵,細節就是重點」,藉由每一個家具家飾品個體之間的比例、材質,進而與空間、與使用者產生關聯性。」對於在德國長達12年的時間裡,她表示受到最大的影響有兩方面:(1)裝飾的意義性-每一個結構、造型都必然具有機能與功能性,產生具有意義的實用價值。(2)細節的重要性-因為關注了造型與機能的關係,因此在每一個細節更就顯得更為重要,從最細微的極小處就自然散發出形體的美感。




雖然回到台灣之後面臨到許多和德國不同的挑戰,張懷文建築都笑著回答說:「溝通再溝通,協調再協調,繞一個彎同樣也能達到目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About 張懷文
畢業於台大農業工程系,遠赴德國斯圖加特工科大學修研建築與都市計劃,不但以優異的第一名成績畢業,也擁有德國國家建築師執照。從2000年起開始,於任職事務所參與負責的作品屢次獲得多項國際專業建築獎項,並且於2001、2002連續兩年拿下德國建築師獎。於2004年回台成立「張懷文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