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洛基神話—席維斯史特龍 ( Sylvester Stallone )

一夜成名拳擊手
史特龍1946年生於紐約,從小父母離異,開始他和父親一起生活,後來因為父子衝突過多,他在15歲時搬到了費城母親的家中。高中畢業後,瑞士一家藝術學院接受了他,學院還附帶了讓史特龍出任體育老師的條件,因為他在高中時期的體育成績非常出眾,就這樣,半工半讀的史特龍成為該學院戲劇系的一名學生。
史特龍最後還是因為沒有修夠學分而大學肄業,回到美國以後,史特龍找到母親,此時她已經成為一名職業的星象占卜家,她預言史特龍可以依靠寫作出人頭地,就這樣,史特龍開始了自己的劇本創作。但是他寫的很多劇本都沒有被電影公司採用,史特龍不得不依靠打零工賺錢度日,在百般苦悶的情況下,史特龍寫出了一個關於社會底層拳擊手向拳王挑戰的故事,這個劇本名為《洛基》。

《洛基》這部電影總投資只有300萬美元,前期拍攝用了不到兩個月即告完成,影片講的是業餘拳手洛基挑戰拳王阿波羅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美國夢實現的故事,這在美國七○年代社會動盪人心不穩發揮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影片的熱情激昂的配樂也傳誦至今,這部電影雖然拍攝簡陋,但勝在影片傳遞的精神樂觀向上,是一部難得的勵志經典,所以影片在1977年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史特龍的演藝生涯從此平步青雲。

在《洛基》大獲成功之後,史特龍成為國際級巨星,他也開始嘗試演出各類不同的角色,比如《陋巷風雲》Paradise Alley中的小混混、《拳頭大風暴》F.I.S.T.中的工人領袖、還有《勝利大逃亡》Victory中的戰俘等等,但都沒有贏得更高的喝彩,所以史特龍只延續《洛基》的故事,在1979年他拍攝了《洛基2》、1982年又拍攝了《洛基3》。「洛基」簡直就成了史特龍的第二個名字,無休止的拳台爭鬥似乎讓史特龍感到了疲倦,他迫切需要一部新的作品來證明自己。



影史最驃悍動作巨星
一部名為《第一滴血》的劇本此時剛好出現在史特龍的面前,這部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劇本描寫越戰退伍的美國老兵在自己的祖國遭受歧視,最後和警方發生槍戰的反戰影片,但影片中幾段精彩的動作場面,讓觀眾忽視了影片的反戰元素。1982年上映的《第一滴血》成為史特龍的第二張電影名片,隨後也衍生出《第一滴血續集》、《第一滴血第三集》等多部續集,據不完全統計,《洛基》和《第一滴血》兩套賣座電影,先後在全球收入票房超過20億美元,隨著新的續集的誕生,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之中。

憑藉《洛基》和《第一滴血》兩大賣座系列,史特龍成為八○年代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動作明星,他主演的電影在八○年代中後期也開始呈現題材的多樣化,雖然始終無法跳脫動作片的局限,但內容上已經大大豐富了起來。比如描寫腕力大賽的《超越顛峰》Over The Top,這部電影不僅有動作,還有驚險的故事情節,新穎的題材讓該片受到市場的推崇。還有描寫警官和退伍軍人聯手打擊黑幫的電影《探戈與金錢》Tango & Cash,片中史特龍還戴上眼鏡、穿上西服,開始文質彬彬地演戲,這種形象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突破。

2008年,史特龍再接再厲,他重新走入亞洲的熱帶雨林,用砍刀和弓箭再塑藍波的不敗神話,《第一滴血4:出生入死》John Rambo於該年度全球公映,5000萬美元的投資,最後在全世界席捲1.13億美元票房,史特龍印證了自己寶刀不老的豪言壯語。2009年,已經功成名就的史特龍將獲得當年威尼斯影展頒發的「電影人榮譽最高獎」,組委會在發表的聲明中稱,史特龍是一位很有獨創性的電影人,他的作品深入探索了「美國夢」的光明與黑暗面。獲得這項最高榮譽大獎,無疑也是對史特龍30年餘年來的辛酸奮鬥的最好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