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Hyperledger專案最高總指揮】我們正用區塊鏈重新發明這世界



Apache軟體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也是Hyperledger執行董事Brian Behlendorf(圖片來源/iThome)。

自2008年中本聰用一紙論文將比特幣這顆小石子丟入池中,後續所激起的區塊鏈漣漪,已經形成一股重塑全球商業模式的巨浪。區塊鏈的發展不再局限於加密貨幣,而是開始往各個產業拓展。目前市場上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受新創和數位貨幣圈重視的以太坊(Ethereum)、以開源模式打造底層標準的超級帳本(Hyperledger),以及瞄準金融產業進攻的R3聯盟這三者。

其中,由Linux基金會在2015年底成立的Hyperledger專案,誓言要打造通往各種範疇的區塊鏈基礎架構。專案旗下更分出8個子專案,其中發展歷史最久,架構也最完整的Fabric在7月11日釋出1.0版,意味著已成熟到可以進入商業部署的階段。短短幾個月的時間,Fabric就一路從Alpha版推升到正式版,還比Hyperledger執行董事Brian Behlendorf預期的快了半個多月。

Brian Behlendorf這位Apache軟體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不只是開源界的大前輩,IT技術的背景更是雄厚,曾擔任過CollabNet和世界經濟論壇的CTO,現在則是投身在區塊鏈中,成了Hyperledger專案發展的總舵手。Brian Behlendorf近日來臺接受iThome專訪時,揭露了Linux基金會成立Hyperledger專案的最大目標。

Q:Hyperledger計畫的目標是什麼?

A:透過分散式帳本以及智能合約技術,Hyperledger正在重新打造世界。我們的世界不會只有一個帳本,而是有各式各樣的帳本以有趣的方式交織在一起。不過,不同帳本的背後必須都用同一套底層軟體,人們才能從中獲得好處。

就像UNIX跟Linux之間的關係,Linux出現後,才統一了所有UNIX作業系統。或像在Web環境中,出現了一個開源的標準Web伺服器平臺後,就能提昇整個生態系統。Linux基金會相信,分散式帳本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所以,在Hyperledger計畫中,我們希望能將分散式帳本、智能合約的種種技術、不同角度的應用,統統整合在一起。將不同的想法湊在一起,實際運作,甚至能夠商轉,看看哪個想法可以真正實現,或哪一個不甚成功,讓達爾文演化論發酵,存活的好專案就能獲得更多開發者的關注,繼續成長。而不熱門的想法或許也能找到利基市場,發掘專屬的合作方式,說不定能進一步帶動其他好事的發生。

我們相信成立開源區塊鏈專案的方式,是促成一項年輕技術更佳茁壯的最好模式。區塊鏈這場革命還早得很,Hyperledger希望盡快讓任何一個好的想法可以付諸實現,而且能吸引企業願意採用。

Q:比特幣和區塊鏈這麼火紅,Linux基金會是為了趕流行才成立這項專案嗎?

A:當Hyperledger專案開始時,市場上確實有些事情正在發生。

比特幣開發者的確可以用Linux基金會既有成果,來實現更好的組織或程式,但比特幣社群有他們自己的難題,我認為,就算Linux基金會直接介入也無法解決。

但在比特幣之下那層有趣的概念,就是分散式帳本跟智能合約,這兩者加起來的影響,可以超越任何加密貨幣。目前市場上有比特幣、以太幣等上百種加密貨幣,各自起起落落。對我們來說,有趣的地方在於「加密貨幣底層的運作機制」,可以應用在供應鏈、溯源系統,甚至是清算網絡上,這些應用都不需要貨幣作為基礎,反而可以說,貨幣只是這個大平臺的其中一種應用。

大家會知道區塊鏈,因為中本聰在2008年提出比特幣的概念,喚起了這些應用的可能性。你可以想像,中本聰那篇論文就像是登月計畫書,而比特幣就如同美國在60年代登陸月球的創舉,真的拿回了一些太空中的石頭。隨比特幣而出現的更多經濟型態,就像太空中其他繞地球公轉的行星。整件事情可以想像成:我們正在建造一套龐大的基礎建設,要讓上太空這件事變得更加稀鬆平常。

Q:所以,這個基礎建設就是Fabric嗎?

A:不完全對,Fabric只是Hyperledger旗下5個子專案中的其中之一,但這5個都是基礎建設。區塊鏈兩大重要元素就是前面提到的分散式帳本跟智能合約,Fabric也具備了這兩項。

分散式帳本可以搭配不同的共識機制,因為不同的共識演算法在不同類型的分散式帳本上各有優勢。其他專案也在探索更多不同的組合或途徑來取得一樣的結果。就像資料庫世界一樣,有MySQL、Apache Cassandra和Berkeley DB,這3個看起來都是資料庫,它們也確實是,但是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資料管理的問題。

沒有人會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分散式帳本的世界也一樣。對一項科技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可能統一它們的方法,建立一個通用的場域、一樣的基礎術語、一套通用的操作文件或範本,但是,要讓使用社群能運用這些東西往不同方向上成長。

也許下一個戰場會是智能合約,Fabric的智能合約叫做Chaincode,所用的程式語言是Go語言,使用Docker容器來執行,但只是智能合約的其中一種途徑。像是在以太坊的世界裡,則是使用以太坊虛擬機器(Ethereum Virtual Machine,EVM)來執行智能合約程式,開發用的程式語言則是Solidity。目前也有很多有趣的學術研究,聚焦在智能合約的程式語言。

或許Solidity會比Go更適合做為智能合約的開發語言,但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結論為何,市場才會告訴我們,哪一種語言適合哪一種應用。但是,我認為,提供選擇是很重要的事。所以,Hyperledger專案中也有一個用來執行以太坊智能合約的Burrow子計畫,由Monax公司(同時也是以太坊的會員)發起,現在也有很多第三方廠商的開發者投入。

不論是Fabric、Sawtooth或其他專案的成員,都來自多家廠商、不同類型利害關係人而組成,各自要建造起一個繁榮的商業生態系。

《全文請見iThome(http://www.ithome.com.tw/news/1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