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睡好,媽咪睡飽的10 dos & don’ts

媽咪今天睡飽了嗎?有了寶寶之後,媽咪都有的深刻體悟:寶寶睡好了,媽咪才能睡飽!偏偏寶寶總是不從媽咪願,哭哭~我們陪你找出原因來破解!一起來檢查,關於0~1y、1~3y兩階段寶寶睡眠的10個dos & don’ts,妳做對了嗎?

0~1y 寶寶 10 dos & don’ts
寶寶越小需要的睡眠越長,睡眠不只提供寶寶生理上的休息與恢復,同時幫助腦部及身體的發展,所以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和足夠的睡眠時間,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喔!

【Do】1.睡前跟寶寶一起進行靜態的例行活動
「靜態」和「例行」是重點!「靜態」的活動可以安定寶寶的情緒,幫助寶寶進入睡眠;反之,激烈的動態活動則會讓寶寶過於興奮、不易入睡,甚至導致惡夢連連。
「例行」的活動會讓寶寶習慣在進行這些固定事項後,知道接下來的步驟就是要睡覺了。每天規律地進行,養成固定的睡前習慣,寶寶自然而然睡得更安穩。
多數父母推崇的睡前靜態活動,包括:洗澡、按摩、愛的抱抱、唱搖籃曲、跟大家一一道晚安(包括房間內的各種物品及床上的娃娃!),你也可以試試看!



【Do】2. 搭配適度的輕拍或按摩,安撫寶寶入睡
輕拍、按摩也是合適的睡前靜態活動。有些寶寶喜歡被拍著屁股入睡,也有些寶寶偏愛被按摩的感覺,喜好輕拍或按摩的部位每個寶寶也有不同,媽咪可以多多嘗試,找出你們家寶寶的偏好。
不論是拍拍背或是屁股,父母陪伴與規律節奏帶來的安全感,會讓寶寶安心地入睡。蘇子茵職能治療師建議,輕拍或按摩時,可以整隻手掌深壓寶寶的肌膚,由上而下緩慢而有力的撫摸,對寶寶的睡眠及健康都有助益。

【Do】3.拉長寶寶白天清醒的時間,晚上自然睡更好
大約在2、3個月大時,褪黑激素分泌量逐漸上升,寶寶開始學習分辨白天與黑夜,也代表白天清醒的時間逐漸變長囉!蘇子茵職能治療師建議,爸比媽咪在白天時不妨以4小時為單位,讓寶寶處於亮一點、自然吵雜的環境,同時陪他玩久一點,拉長寶寶白天清醒的時間,以便將最長的睡眠留到夜晚。

【Do】4. 用包巾包起來,減少驚嚇反射,睡得香甜安穩
新生兒有許多肢體動作是非自主的,當睡覺時出現不自覺地反射動作,寶寶可能因此被嚇到而驚醒哭鬧。若寶寶因此睡不好,睡覺時可以用包巾包起來,減少手腳的反射動作,寶寶通常就能夠睡得比較安穩。
寶寶滿4個月之後,可以適度的露出手腳,讓手腳可以練習支撐身體,大約在7、8個月,寶寶會翻身以後,就不用再包起來,包巾也可以變成小被被囉!

【Do】5. 晚上睡覺包好一點的尿布,避免因為尿濕不舒服而醒來
為了要讓寶寶睡得更久一點,晚上睡覺的尿布很重要!選擇吸水力強、乾爽舒適的尿布,不止讓寶寶睡飽,媽咪也能睡好!

【Don’t】 6.寶寶醒來就餵奶,想睡再睡的不規律作息
1歲前寶寶的睡眠屬於斷斷續續的片狀睡眠,如果沒有固定寶寶的作息,等寶寶餓了再餵,想睡才哄睡,很可能陷入搞不清楚寶寶需求而手忙腳亂的情形,主要照顧者的生活節奏也因此跟著大亂!

【Don’t】7. 寶寶白天睡太多,爸媽晚上熊貓眼......
白天阿公阿嬤幫忙帶寶寶,因為不捨得叫醒寶寶,或是自身體力比較不佳,就會讓寶寶盡量睡!這種情況下,晚上下了班接手照顧寶寶的爸比媽咪,就準備黑眼圈啦!
寶寶每天所需的睡眠時數幾乎是固定的,沒有特殊的情況下,如果白天睡太多,晚上當然就不想睡了!

【Don’t】8. 睡前玩得太high,即使想睡也down不下來!
這種情形常常發生在另一半下班回家剛好碰上小孩的睡覺時刻。比較晚歸的爸比因為整天沒看到寶貝,想抓緊機會陪小孩玩一下,卻沒料到小孩心情因此high了起來、不想入睡,到最後演變成媽咪生氣、小孩歡歡睡不著的窘況!

【Don’t】9. 穿太厚、或蓋太厚的被子睡覺
1 歲以下的寶寶,身體調節熱能的能力遠不及成人,睡覺時若穿得太保暖又蓋得太厚重,就容易出汗。過熱、不舒適的環境會讓寶寶汗流浹背,中斷寶寶的睡眠。蘇子茵職能治療師提醒,寶寶睡覺蓋的被子不宜厚重,尤其是還不會翻身的寶寶,厚被若蓋過口鼻,可能有窒息的危險。天氣太冷的話,可以幫寶寶多穿兩件衣服,再包上包巾,材質以吸汗、透氣為佳,最外層蓋上輕量的被子就夠了!



【Don’t】10. 爸比或媽咪習慣抱著寶寶入睡
雖然寶寶喜歡被抱著是事實,但是並不代表應該寶寶抱著入睡喔!除了容易養成習慣,可能造成寶寶一放下就醒過來的狀況之外,入睡和醒來時的狀態及環境改變,也會讓寶寶無所適從!
此外,蘇子茵職能治療師提醒,抱著寶寶入睡時,若照顧者也跟著一起睡著了,一不小心手鬆開,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不可不謹慎!

原文出處:【嬰兒與母親】2023年5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3841
更多精彩請看:
【【1~3y 寶寶篇】讓寶寶睡好,媽咪睡飽的10 dos & don’ts】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