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不可不知的產兆現象

臨盆前必修

產兆情形 每人不一定
所謂「產兆」,是指媽咪懷孕約37週,生產前的徵兆。產兆包括落紅、破水、陣痛等情形。一般來說,懷孕滿36~37週,在足月的狀況下才會有產兆。但在37週之前的,多數是早產的情況。但無論懷孕幾週,任何週數都可能有產兆的現象。

常見的產兆會有落紅、破水、陣痛等情形,但並沒有一定的順序。伴隨著媽咪懷孕週數增加,子宮收縮的頻率也會日趨明顯,但屬於不規則的收縮,並不代表即將生產。當子宮開始進入規則收縮時才是在產兆的範疇當中。當子宮開始收縮時,因收縮時所產生的壓力使得子宮頸的黏液塞剝落,同時造成子宮頸部份的微血管破裂,但不全然是鮮紅色的血液,可能是粉紅色或暗褐色黏液的形態,這就是落紅。多數媽媽會因落紅造成緊張和恐慌的心態,但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提醒,這屬正常現象,若媽咪的出血量跟經血一樣多或超過,就要盡速就醫檢查。

同時,因子宮收縮使子宮腔內壓力變大,進而使羊膜破裂,是為破水。當子宮開始規責收縮,讓媽咪感到肚子緊且痛,蘇鴻文醫師形容:「硬得像一顆球一樣。」而且是一陣一陣的約3~5分鐘一次,持續半個小時以上,這就是陣痛。但落紅、破水、陣痛沒有一定程序,依據每位媽咪的體質而有所差異。少部份的媽咪對疼痛較為不敏感或痛覺不強烈時會以腰酸來表示。


大常見產兆 需注意
下列前三個產兆是最普遍、最主要的,也是生產的必經過程,但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後四個現象會隨著前三個產兆合併發生,但並非每個孕婦都會有這些情形。


1.落紅 點狀出血
因子宮收縮時,黏液塞剝落造成的出血。通常是極少量的點狀出血,以粉紅色、暗紅色黏液的形態呈現。若是初產婦,有落紅的情形時,如果沒有合併規則收縮,通常進展不會這麼快,還不用急著到醫院待產。但若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甚至比腱月經量多,就有可能是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的狀況,應緊急送醫檢察。經產婦在落紅之後,可以先送醫觀查。那麼,該如何定義紅出血量的多寡呢?蘇鴻文醫師強調,落紅的現象單純只是因為子宮收縮時的擠壓,促使子宮頸的黏液塞剝落而造成的點狀出血。但如果出血量跟經血的量一樣多,甚至超過經血量,就要注意可能是前置胎盤或是盤胎早期剝離的情形,屬於產前出血的範疇。有這樣的情形時,應盡速就侯診治。
*黏液塞 阻擋細菌入侵
懷孕期間,子宮頸腺體明顯的增殖。由於腺體之數量及黏液增多,使子宮頸管閉塞而形成一道屏障,稱為黏液塞(Mucous plug)。黏液塞可阻隔細菌入侵,以防止胎兒及胎膜受到感染。當子宮收縮、子宮頸開始擴張時,黏液塞才會剝落,通常是即將分娩的徵兆。


2.陣痛 子宮規則收縮
真正的陣痛是有規律的,而且會越來越密集。從一開始5~10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10-30秒;後期則會3~5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30~60秒。當子宮收縮時,孕婦的感受是腹痛和子宮緊繃,但在子宮收縮的區間,肚子又跟平時無異。媽咪會感覺到痛是因為子宮劇烈收縮,造成暫時性的缺氧而引發疼痛因子的釋放。有些媽咪對痛感不敏銳,會以腰酸來形容。但這種腰酸背痛的情況在休息後不會改善,無論改變什麼姿勢都會感到不適,並且持續半個小時以上。


3.破水 立即送醫
包覆胎兒和羊水的胎膜破裂是為破水。羊水是包在羊膜腔內的液體,由孕婦子宮裡胎盤組織滲透液加上胎兒的尿液所形成的。所以,羊水應該是清澈但帶點腥味的透明液體。但有時羊水中會夾雜胎兒代謝的皮膚細胞,是白色的塊狀物,如胎脂。甚至有些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已經開始結胎便,是褐色塊狀物,會使得羊水變得稍黃,但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一般來說,通常會先陣痛後才破水。因為子宮收縮造成羊膜被壓迫之後才會有破水的情形。若孕婦完全沒有落紅和陣痛就破水了,蘇鴻文醫生表示,受到感染的可能性極高。因此,在產檢後期會建議媽咪做乙型鍊球菌篩檢,若檢測之後有感染,在媽咪待產時醫師會預先施打抗生素。另一個會拖打抗生素的原因是媽咪在破水之後超過18小時還沒生產,因為這樣等於寶寶直接曝露在外在環境,提高寶寶被細菌感染的風險。
*乙型鍊球菌 新生兒要小心
感染乙型鍊球菌是危害新生兒早期健康的主因,會引發敗血症、腦膜炎、新生兒肺炎,嚴重者甚至可能致死。腦膜炎則是在出生七日後才有的晚發型病例。在產檢後期會有乙型鍊球菌的篩檢,如果媽咪感染乙型鍊球菌,醫師會使用盤尼西林作治療及預防。另一種會施打盤尼西林的情形是,破水超過18個小時但媽咪還沒生產,等於是胎兒直接曝露在空氣中,容易引起其他合併感染。此時醫生會拖打盤尼西林,降低胎兒受到感染的風險。


4大產前現象 別輕忽
以下四種現象會伴隨產兆發生,但不一定每個媽咪都會有這樣的情形。


1.假性陣痛 無規律性假性陣痛是規律陣痛之前的一個現象,沒有規律性,經過休息後會好轉,媽咪的感覺是肚子緊緊的。假性陣痛會引起下腹部酸痛,經按摩、走動或休息可以緩解,但並不會致使子宮頸擴張。在假性陣痛的情況下就醫,診斷後若子宮頸還是很厚也沒有擴張,醫師會建議產婦再回家等待。但必須持續注意胎動和陣痛的情況,一有破水或是出血量突然增加時再返診。


2.胎動減少 需計算
隨著週數寶寶越來越大,在子宮內活動的空間有限,因此也無法有太大的動作,因此媽咪會覺得胎動變少。但如何判別胎動多寡呢?蘇鴻文醫師表示,媽咪可以計算一天之內胎動次數,若達十次以上就屬正常範圍。或選擇胎動次數較多的時段,大多是在晚餐後和睡覺前,媽咪可躺在床上數,約兩個小時以內若有十次以上胎動也屬正常。但如果使用上述兩個較為簡便的方式測量過後,胎動還是少於十下,或媽咪本身感覺到身體不適,都可以再經由門診做檢查。


3.輕鬆感 胎頭已下降
約36、37週左右,寶寶的胎頭開始往骨盆腔移動,因此子宮會有下墜感,上腹部的壓迫變小了,包括媽媽的肝、胃、橫隔膜,所以媽咪會感到呼吸順暢,也比較吃得下,活動較為輕便,就是所謂的輕鬆感。但因胎頭已下降到骨盆腔,會壓迫到膀胱,造成膀胱儲尿量大大減少,所以媽媽會有頻尿的狀況。無論是在睡覺或上班的時候,都會造成媽媽的困擾。


4.有便意 直腸受壓迫
因為寶寶的頭進入骨盆腔,也會壓迫到直腸和肛門,造成媽咪會有便意感,大便的次數也會增加。懷孕後期約36、37週才會有的現象。

此外,懷孕期間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例和糖尿痛、高血壓,就是所謂的子癫前症。胎盤會分泌激素讓媽咪的血管收縮。當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若此情形發生在腦部,就會造成腦水腫,使媽咪出現頭痛、想吐、甚至痙攣、抽筋等狀況。在產檢時發現血壓提高了,或是懷孕之後才產生的頭痛症狀並且持續增加,造成媽咪不自主的頭痛想吐和腹痛則要馬上送醫診治。


產婦心理壓力 比你想像得大
在產檢後期,部份媽咪會心急寶寶怎麼不快點出來?雖說寶寶37週已經足月了,但80%寶寶出生的時間點還是會在預產期前後約一週左右,當媽媽有輕鬆感可能還要再3至4週寶寶才會出生。但懷孕後期,媽媽心理壓力大,尤其是初產婦,一直保持在隨時戒備的情況下,也會擔心好不容易懷孕這麼久了,如果寶寶有什麼問題該如何是好。此時,家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不然有什麼突發狀況,媽咪一個人會更顯得手忙腳亂。隨時準備好媽媽背包,一有落紅配合陣痛的症狀時就可以馬上就醫待產。除了陪伴,適合的給予支持和鼓勵也可以減孕婦的心理壓力,例如多陪媽咪散步、爬樓梯,讓骨盆伸展、運動,也可以幫助產程更為順利。聽媽咪說話、陪媽咪聊天都能讓媽咪的心情保持平靜且有安全感。


催生要不要?
離預產期越近時,少數媽咪到後期已經等不及而徵詢醫師是否能摧生。因為37週的孕期隨著胎兒越來越大致使媽咪腰痠背痛;還有睡覺時,每次翻身都一是個很大的工程,嚴重影響媽咪的睡眠品質。再者,因胎兒長大更有力,就算胎動次數減少也會影響媽咪休息。
但蘇鴻文醫師建議媽咪不用操之過急,對於摧生的說法,與其說催生,其實是利用前列素栓劑幫助子宮收縮,營造像陣痛的效果使讓子宮頸軟化、變薄,是一個引產的動作,但並不代表一定會生。要視媽媽收縮的狀況而定,例如媽咪對藥物接受的反應、子宮頸的成熟度、胎兒大小等。因此待在醫院待產的時間更長,也會增加媽咪心理的壓力和生理的疲憊,最終致使剖腹產的例子不在少數。若媽咪能歷經自然的產兆是最好的狀態,表示子宮頸開始軟化也會讓生產過程更加順利。通常超過預產期1~2週才會催生,同時,胎兒吸入胎便會造成肺部受傷、無法呼吸而缺氧,甚至死亡。再者胎盤老化也會造成胎兒缺氧、營養不良及胎兒窘迫,甚至窒息或死胎等。


蘇鴻文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萬芳醫學中心婦產部住院醫師
專長︰超音波產前胎兒畸形檢查(高層次超音波)、懷孕初期唐氏症超音波篩檢(頸部透明帶厚度)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嗎?請見123期媽咪寶貝雜誌*